他預計在未來,先買後付業者可成爲消費者發掘産品服務的第一步。
消費者數據和分析公司Milieu Insight去年的調查發現,本地16歲和以上的消費者當中,約19%使用過先買後付服務,73%表示會繼續使用。其中千禧一代(30%)的使用率最高,獎勵和促銷是他們選擇的主要考慮因素。
黃凱琳說,其他市場如澳大利亞和英國最近也采取類似的措施,可能會推出針對先買後付服務的監管。這些市場更加成熟,新加坡可以從中吸取經驗。
金融業者:仍處初步階段 目前難判斷利與弊
福德表示,目前先買後付在時尚和美容商家當中受歡迎,但也發現到酒店以及餐飲品牌開始嘗試這個付款方式。“我們相信在多個行業都有良好的機會。”
Pace則是去年成立,創辦人福德(Turochas Fuad)受訪時指出,在亞太地區,先買後付服務的交易去年只占所有數碼付款交易的1%,這預計到2025年會增加一倍,因此可擴展的空間顯著。他預計在所有的業務市場都能出現強勁的增長。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我國消費者去年的信用卡和借記卡總交易額達1030億元,通過先買後付方式完成的交易只有4億4000萬元,占比不到0.5%。
他說,先買後付服務的商業模式持續發展演變,已不僅僅是一種付款方式,使用得當的話,可以是獲取顧客、提升銷售的方式。
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已與相關業者成立工作小組,今年下半年會推出業界指南。
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我國消費者去年的信用卡和借記卡總交易額達1030億元,通過先買後付方式完成的交易只有4億4000萬元,占比不到0.5%。不過,另一項調查發現,本地16歲和以上的消費者當中,約19%使用過先買後付服務,73%表示會繼續使用。
先買後付的付款方式雖然只占本地付款市場的一小部分,但這個領域業者近來加快和其他金融業者的合作,付款模式預料接下來會進一步增長。
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會長泰亞比(Shadab Taiyabi)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ResearchandMarkets.com的報告指出,新加坡的先買後付行業迅速增長,商品交易總額(gross merchandise value)預計會從去年的5億零720萬美元(約7億新元),增長到2028年的3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25.5%。
Pace:亞太區交易 2025年料增加一倍
Hoolah總裁辛(Arvin Singh)指出,本地先買後付占電商市場3%,預計未來三五年可增加到13%。
“先買後付行爲准則的目的是促進積極的做法,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加強金融包容度,並讓這個行業繼續增長和創新。我們也將致力于提高消費者對先買後付服務以及如何負責任地使用這個服務的認知。”
她提醒說,消費者需要行使自己的判斷力,量入爲出,並要注意逾期罰金和費用。
面向商家的先買後付服務興趣也不斷增長,去年11月萬事達(Mastercard)推出了商業先買後付卡,讓小企業可選擇靈活的融資方式,把款項轉換爲分期還款。
目前這個行業尚未受到監管,不過全球多個市場包括新加坡在內已開始探討。
泰亞比說,工作小組正在探討如何降低消費者過度負債的風險。不過他指出,目前本地的先買後付服務並未帶來顯著的負債風險,因爲沒償還的款項不收取複利。
先買後付服務指的是,消費者在一些網上或實體店購物時,可選擇分期無利息付款。一般先買後付業者會從每一筆交易抽成。這個行業也開始采用消費者信貸積分來評估顧客的信用水平。
本地先買後付行業過去一年多來不斷整合。例如起步公司Pace今年3月宣布收購了競爭對手Rely的資産。Rely是本地首個先買後付起步公司,于2017年成立。
普華永道新加坡金融業總監黃凱琳受訪時說,先買後付市場仍然處于初步階段,很難判斷它會帶來更高的債務,還是有用的預算工具,尤其是對千禧一代而言。
購物和獎勵平台ShopBack去年11月也收購先買後付業者Hoolah的全部股權,ShopBack指出,這項收購可以讓Hoolah把服務提供給亞太地區的8000多個商家和3000萬名消費者。
先買後付行爲准則的目的是促進積極的做法,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加強金融包容度,並讓這個行業繼續增長和創新。我們也將致力于提高消費者對先買後付服務以及如何負責任地使用這個服務的認知。
——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
會長泰亞比
泰亞比說,疫情期間許多新加坡消費者轉向網購,先買後付服務在網站和手機應用都可使用,不過疫情限制措施放寬,許多先買後付業者已在實體店推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