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博納産業提供的數據,去年第一季,非有地新私宅的成交價中位數爲143萬9000元,轉售單位的成交價中位數爲134萬元,兩者相差7%。在這之後的四個季度中,新私宅和轉售私宅的價格差距持續擴大,到了今年第一季,差幅增加至40%,轉售單位中位價爲132萬元,新私宅中位價高達185萬元。
新私宅和轉售私宅去年的中位數尺價差幅爲38.8%,比2020年多出1.6個百分點。自2015以來,這個尺價差幅每年擴大。
這是因爲郊外的新住房供應非常低,帶動這個地區的新私宅價格上漲。
延伸閱讀國大統計:約爲10年來新高 私宅價格與中等家庭收入差距拉大
據橙易産業(OrangeTee & Tie)研究與咨詢部總監孫燕清觀察,過去11年,新私宅的尺價中位數從2011年的1140元,上揚至2021年的1834元,漲幅多達60.9%。
根據博納産業(Propnex)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去年第一季,非有地新私宅的成交價中位數爲143萬9000元,轉售單位的成交價中位數爲134萬元,兩者相差7%。在這之後的四個季度中,新私宅和轉售私宅的價格差距持續擴大,到了今年第一季,差幅增加至40%,轉售單位中位價爲132萬元,新私宅中位價高達185萬元。
她說:“由于中央區以外的新供應今年仍處于低水平,新舊私宅的價差預計繼續擴大。我們預測今年有7000個新私宅(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推出,其中約2100個位于中央區以外。這其實不足以滿足需求,因爲這個地區過去五年平均每年賣出4902個單位。”
新住房供應短缺和購地成本上漲,推動新私宅成交價攀升,促使新私宅和轉售私宅的價差在過去一年擴大,從去年第一季的7%增加至今年第一季的40%。
不過,他認爲,轉售私宅賣方可能會看准買家有急著搬家的需求而擡高價格,促使轉售價接下來的增速超越新私宅。
合登(Hutton)房産集團研究主管李思德指出,新私宅和轉售私宅近年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大,一個因素可能是疫情推高建築成本,發展商不得不把上漲的成本轉嫁給買家,以致新私宅售價更高。
針對這一現象,博納産業研究與內容主管黃秀瑩認爲,這是因爲未出售的新私宅供應更加吃緊,尤其是其他中央區(RCR)和中央區以外(OCR)。此外,由于發展商的購地成本增加,新項目推出時的價格也跟著走高。
另一方面,冠病疫情導致建築成本提高,也讓新私宅價格面對上升壓力。
黃秀瑩說:“由于土地成本居高不下和通脹率上升,我們預計今年新私宅的價格將保持堅挺,或進一步上揚。另一方面,轉售價以較慢的速度增長,可能導致新私宅和轉售私宅的中位數相差30%至40%。那些預算不多的潛在買家或因此投向轉售市場購房。”
相比之下,轉售單位的尺價中位數增加37.9%,從2011年的958元,增至2021年的1321元。
孫燕清指出,去年在各地區中,中央區以外的大衆化市場的新舊私宅尺價差幅最大,高達42.8%。
中央區以外大衆化市場 新舊私宅尺價差幅最大
過去兩年,中央區以外的新私宅尺價中位數上升12.7%,超過該區轉售市場的9.5%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