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時候打破商業壁壘了。
4月10日,中國政府對外公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確立了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全新指導方針。這一舉措讓我們看到中國“打破貿易壁壘,統一四分五裂的國內市場”的決心。
目前,人們普遍比較擔心中國市場面臨的“大而不強”問題。地方政府爲保護當地商家和經濟利益,可能會制定相關政策限制外來商家的發展,雖然這種做法保護了當地商家的利益,但國家經濟會在整體上失去發展的機會。
同理,如果外企因中國內外不一致的規章制度而受限,受到傷害的還是中國經濟。
2022年4月,中國北京中央商務區一位行人駐足(AFP圖片)
現在,中國希望建立一個高效、標准化、開放和具有競爭力的統一全國市場來促進經濟發展。政府將借此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統一全國市場,清除阻擋經濟循環的關鍵障礙,促進生産要素在更大的市場內持續流動。
由此可見,加速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無疑是個好消息。如果消除上述障礙,市場機制將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以大市場構建新格局,是當前中國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因此這項新的指導方針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那麽,中國制定這一指導方針的原因還有哪些?東盟國家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又會因此受到哪些影響?
作者簡介
掃碼查看
英文簡曆
徐樂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策略與政策系講師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數理經濟學博士
教研領域:宏觀及微觀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經濟與策略、博弈論、演化金融等
制定指導方針的原因
實際上,全國統一市場的概念並不新鮮,中國政府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份關于地方保護主義和打擊地方保護主義重要性的報告。2013年,中國政府宣布要“努力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市場體系”。
然而,在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實踐中仍存在多種問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地方政府對一個産品進行全國隨機抽檢時,本地品牌的通過率往往高于外地品牌。
不僅如此,新冠疫情似乎加劇了地方保護主義的趨勢。例如上海爆發疫情時,有報道稱,一些省、市設置了路障或關閉高速通道或對健康的貨車司機實施隔離,這嚴重擾亂了各城市的物流服務,因此國務院下令,即便在疫情期間,機場、港口和高速公路也必須保持通暢。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助長”了地方保護主義,如地緣政治,中國和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局勢都抑制了中國的消費,這些外部事件很難去控制。因此,拉動中國經濟需求的國內消費、投資和出口正在逐漸減少,爲了應對這一挑戰,中國政府需要著重改善經濟供給。
要做到這一點,中國必須處理各地的反競爭行爲,保證所有生産要素,如生産商品和服務所需的勞動力、土地、資金和能源必須得到公平分配、競爭和有效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也很契合中國在2020年提出的“雙循環戰略”——一方面,減少地方保護主義的國內市場將促進國內經濟的“內循環”;另一方面,增加外商投資、提高生産力,也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的“外循環”。
對東盟國家的影響
從長遠來看,統一的市場有利于中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它不僅能提高生産力,降低生産和交易成本,還能提高市場效率,增強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優勢。那麽,統一市場又會對東盟國家帶來什麽影響呢?
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2010至2019年,東盟對華出口年增長率爲10.4%,同期從中國的進口年增長率爲12.5%。
如果能改善中國的市場環境、基礎設施和生産要素的流通,就能增加中國商品和産品的供給,此外還能提高商品質量,爲東盟提供更多貿易選擇。因此,如果中國市場得到改善,將對東盟國家産生正外部效應。
2022年4月,中國上海洋山港一艘貨櫃貨輪停泊(CNS/路透圖片)
此外,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的一份報告顯示,近幾年中國已成爲東盟地區的主要投資者之一,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房地産、制造業、批發零售以及建築業。2020年,中國內地對東盟的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達到了76.2億美元,成爲東盟第四大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國或地區,僅次于美國、香港和日本。
很明顯,東盟地區對中國的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可以說是“休戚與共”。擴大中國市場必將催生更大的企業,其中一些企業也希望能進軍不同但臨近的市場,比如東盟。可見,統一全國市場不僅能促進中國經濟的長期繁榮,還能對鄰國經濟帶來積極作用。
該指導方針對在華的外國投資者來說也是好消息。2021年,東盟對華實際投資105.8億美元,其中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是排名前三的投資來源國。
打造一個開放、有序、具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將會吸引更多外商貿易和投資。
2022年4月,新加坡濱海灣中央商務區騎單車的市民(AFP圖片)
今後,中國各地都會廢除“同地不同則”的規則,所有企業(包括中國本地公司和外企)都必須遵守相同的規定。因此,外企不會再受到地方政府的“排擠”,在優化供應鏈和生産鏈上也會變得更加容易。另外,這些企業的生産過程將會變得更加順暢,協調和交易成本進一步降低,能夠更有效地組織供應鏈。
這些外企未來將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與中國本地公司展開公平競爭,新的指導方針也將給予投資者更多信心,這對目前的局勢來說尤其重要,因爲上海的封鎖已經讓大衆感到恐慌和沮喪,極大動搖了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我們應該認識到,建立全國統一市場是中國的一個長期目標,中國市場不可能一下子轉向市場化,這個指導方針更像是“加強監管和進一步實施指導意見的催化劑”。中央政府需要改變地方政府“凡事以本地經濟發展爲主”的思維模式,說服他們進行改變。
雖然中央政府下定決心要建立統一市場,但目前仍面臨許多困難,實現這一目標或將需要數年時間;不過,東盟國家仍可以爲這種改變提前做好准備。
一旦中國打破這些障礙,企業就會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文章英文版首發于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英文網站ThinkChina
原文標題爲The impact of China’s unified market on ASEAN
作者:徐樂,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講師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