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推出兩種新的心髒微創手術,讓患有嚴重三尖瓣反流,但不適合進行修複或置換等傳統心髒手術的病患,也能得到治療。
國家心髒中心推出的兩種新的治療方式主要提供給出現症狀的嚴重三尖瓣反流患者,預計每年可治療約10到15名病患。
國家心髒中心如今已完成三次TricValve和兩次TriClip程序,包括東南亞的首起TriClip手術。
陳文水隨後被診斷患有嚴重的三尖瓣反流,但他因同時患有馬凡氏綜合征(Marfan syndrome),已多次因主動脈問題接受過心髒手術,因此再進行三尖瓣手術的並發症風險非常高。
今年4月推出的TriClip程序,主要通過病患腿部的靜脈將一個金屬制成的“小夾子”傳送到心髒,把部分三尖瓣夾緊,從而減少血液反流。
陳文水(52歲,公務員)平時經常運動,但他在2019年發現自己跑完三公裏後,恢複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他原以爲是上了年紀才容易疲憊,但他的情況在2020年惡化,不僅呼吸急促,甚至只要走約10米的距離就得休息,腳和腹部也出現腫脹。
另一個新的微創程序名爲TricValve,于去年12月首次展開。醫生通過病患腿部的血管,將兩個由生物組織制成的瓣膜安置在心髒右側附近。瓣膜會自行擴大,起到減少血液反流的作用。
經過多學科醫療團隊的討論,國家心髒中心決定在去年12月爲陳文水進行本地首個TricValve程序。
國家心髒中心推出的TriClip和TricValve治療方式主要提供給出現症狀的嚴重三尖瓣反流患者,預計每年可治療約10到15名病患,而且接受這兩種微創程序的病患可在三天後出院。
國家心髒中心心內科顧問醫生黃甯彥在昨天的媒體會上指出,三尖瓣反流的治療方式以往僅限于通過藥物緩解症狀,以及用手術來修複或置換瓣膜。“但若手術會給病患帶來太高的並發症風險,他們的病情大致上都無法得到妥善治療。”
“進行傳統心髒手術時,我們通常得讓病患的心髒暫停跳動、使用心髒繞道機器,並鋸開他們的胸骨。病患一般須在術後住進加護病房。”
美國研究結果顯示,若沒有介入治療,約36%的嚴重三尖瓣反流患者會在確診一年內死亡,只有14%生存期可以達到確診後10年或以上。
他說:“我每天都感覺疲憊不堪,根本不想出門。隨著生活質量越變越差,我真的非常絕望。”
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副總裁(數據科學與創新)、心內科高級顧問醫生楊孔健副教授是這兩項新程序的首席醫生。他指出,傳統心髒手術的康複時間介于一周到幾個月,而接受這兩種微創程序的病患可在三天後出院。
若情況惡化,血液可能反流至肝或腎髒,這些器官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影響器官的功能。患者的腿和腹部也可能出現腫脹。
傳統手術並發症風險高
心髒內有四個瓣膜,心髒每次跳動時,瓣膜都會打開或關閉,讓血液朝正確的方向流動。但患有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的病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的瓣膜不能完全閉合,從而導致血液從右心室流回右心房。
他在術後住院約一周,出院時明顯感覺到體力恢複了七成左右。“我不再氣喘籲籲,如同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