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9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降了平均40個百分點。無數美國人民一生的財富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煙消雲散,美國進入了經濟大蕭條時期。這一天是美國經濟危機開啓的標志性事件,因正值星期二,故被稱爲"黑色星期二"。
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裏,美國跌入了深淵,財富被蒸發得一幹二淨,人民的生存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紐約有一首兒歌唱道:"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裏沖!"
當時很多美國民衆連維持生存的食物都沒有,至少有700萬人因爲食物短缺而死亡,約占當時美國人口的7%。活著的人只能像牲畜一般生活,吃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等植物。人間成爲了活生生的地獄,死亡隨處可見。
在此背景之下,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了,展開了一場以複興、救濟、改革爲主要內容的新政,曆史上稱爲"羅斯福新政"。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逐漸實現了複興與發展。毫無疑問,羅斯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還需感謝我國的古人們。如果沒有古人的一項制度,美國當初可能走上一條偏離富強的道路。
抗戰時期,美國副總統華萊士來華訪問,在蘭州甫下飛機。之後他熱情地與我國官員握手,並對北宋名人王安石表示感謝,結果搞得當時的我國官員一頭霧水,他們也不知道華萊士爲何這樣做。
華萊士爲何要感謝王安石,王安石又給美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一切問題的答案,要從刀光劍影的戰國時代說起。
豐歉調控
被後世尊爲"商聖"的範蠡是最早提出平籴理論的人,他指出"谷賤傷民、谷貴傷末",通過調整價格能最終達到"農末俱利"的目的。而第一次將平籴理論進行實踐的人是魏相李悝,他也是戰國時期的變法第一人。
平籴理論指的是:將國家糧食的收成分爲兩類:一是豐年收成,二是歉年收成。政府在豐年時以一定價格收購農戶手中多余的糧食進行儲存,然後等到歉年的時候,將收購的糧食以平價賣出。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三點:
1、 政府通過收購和抛售糧食,使糧食的供應與需要達到較爲合適的平衡狀態,維護了糧食的價格,讓百姓能吃得起飯。
2、 傳統的農耕經濟是脆弱的,一旦遭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就分崩離析。那麽當災害爆發時,政府通過釋放儲存的糧食,能快速地將災害平息下來,避免百姓暴亂,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3、 平穩的糧價讓農戶免于破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並的情況,讓國家的賦稅和徭役能夠正常運轉。
三家分晉之後,魏國國力贏弱,又面臨嚴重的外部威脅。于是魏文侯于公元前445年,任命李悝爲相,主持變法。李悝變法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平籴法,通過國家控制糧食的購銷和價格。《漢書*食貨志》記載了李悝平籴政策的指導思想:"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
通過李悝的平籴政策,魏國國力大增,稱霸一時。之後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都沿用了李悝的平籴政策,讓國家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漢武帝時期,桑弘羊又將平籴法發展爲平推法。雖然這兩種法度在外在上有所區別,但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朝廷對糧食的收放,從而維護糧價的穩定。
然而平籴法剛在西漢實行之時,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漢朝是統一的王朝,疆域遼闊,因此糧食運輸到京師糧倉存儲的成本過高,運輸途中的損耗也大。這樣的問題不會出現在戰國時期的諸侯國身上,因爲它們的疆域與西漢相比較小,不用擔心糧食的運輸成本。
西漢五鳳元年到二年,大司農耿壽昌鑒于過去每年從關東向京師運糧費用過大,于是建議在京師附近的三輔、河東、上黨太原等地設立糧倉,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成本。這個舉措收到成效之後,朝廷在邊郡普遍設置了糧倉。"以谷賤時增其賈而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粜,名曰常平倉,民便之。""常平"的意思指的是:不管是豐年,還是歉年,都一直平順。
常平倉的設立解決了糧食運輸中過高的成本,也是最早的倉儲體系,這是對平籴法的補充與改善,也被稱爲常平倉制度。
自西漢到唐朝,除了戰亂之際,常平倉制度一直被各朝所用,還爲唐朝延續了王朝的生命。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變得千瘡百孔、民生凋敝。北方大部分地區因戰亂的影響,面臨無糧可用的局面,百姓們生存艱難,隨時都可能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在這危急關頭,常平倉制度發揮了它的作用。唐朝南方區域因受戰亂影響較小,糧倉中儲備了大量的糧食。于是源源不斷的糧食從南方運往北方,正如甘露降臨幹涸的土地,解決了王朝的危機。
北宋熙甯二年,王安石發動變法,用青苗法取代了常平倉制度。而青苗法其實是常平倉制度的升級版,它們的主要作用都是拯濟與調節市價。不同的地方在于,借貸物由谷物變成了貨幣。但是太超前的改革往往不適應時代的現狀,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了,北宋朝廷又恢複了常平倉制度。
在宋朝中後期,朝廷出資扶持民間建立糧倉,稱爲"社倉"、"義倉"。常平倉制度于是從官府專營轉變爲官民結合的運營模式,這讓糧價更加趨于穩定,保證了宋朝經濟的繁榮。之後元明清三朝仍然沿用了常平倉制度,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王朝的穩定。
影響中美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建立較爲合適的農業政策,畢竟不管發生什麽情況,民以食爲天,糧食事關人民的生存,是首先需要解決的事情。然而羅斯福不知道該如何建立新的農業政策,他對此一籌莫展。
正當羅斯福犯愁之時,時任農業部長華萊士出現了。華萊士聽幕僚談起在中國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王安石的人,他提出的"常平倉制度"對于農業十分有效。于是華萊士向羅斯福建議並實行"常平倉制度"。顯然那位幕僚搞錯了常平倉制度的建立者,幸運的是他沒有搞錯常平倉制度。
羅斯福采取了華萊士的建議,分別于1934年和1938年頒布了兩個"農業調整法",其核心思想就是我國的常平倉制度。
1939年,美國儲備了4億蒲式耳玉米(超過1000萬噸),2億蒲式耳小麥(超過540萬噸)。當二戰爆發之後,大批美國青壯年進入戰場,或者加入軍工生産之中,連婦女都不例外。如此多的參戰人口,每天需要大量的食物,而食物就來源于美國的糧食儲備。
換句話說,美國如果沒有實行糧食儲備制度,美國必定受到二戰的破壞,而不是安定地發展,美國也絕對不會有今日的繁榮。這就是華萊士爲何會在訪華時,向王安石表示感謝的原因,他清楚地知道常平倉制度成就了美國。
時至今日,美國農業政策的核心仍然是常平倉制度,這爲美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基礎。而我國自建國之後,也在常平倉制度的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55年,我國正式建立了以備荒爲目的的儲備糧,即"甲字糧"。
1962年,我國建立了以備戰爲目的的軍用"506糧"。
1990年,我國建立了專項糧食儲備制度,標志著我國糧食儲備制度初步成型。
2000年,我國成立了中儲糧公司,標志著國家儲備糧管理進入嶄新階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在常平倉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國家糧食儲備制度。民以食爲天,而這片天永遠也不會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