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愛,我把所有特意,都說成了“順便”;萬千用心,只道一聲“巧合”;萬般無奈,卻只說"都挺好"!
_
01
_
_
子女的“都挺好”
“父母在,不遠遊。”
在大時代面前慢慢成爲一句令人深感無力的話,
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過著一年一聚,甚至兩年一聚的生活。
“報喜不報憂”,
也似乎漸漸成爲很多在外生活的年輕人的常態。
地鐵上碰到過一個男生,三十幾歲的樣子,跟家裏在通話,說他正在外面旅遊,接著以信號不好爲借口匆忙挂了電話,低下頭,看著手裏還攥著那幾份求職簡曆下了地鐵。
路燈下一個女生一只手拿著凍硬的饅頭在啃,另一只手打著電話,跟父母說在吃大餐,還不忘叮囑家裏的生活費已經打到卡上了,可以給弟弟買台點讀機了。
在《北京女子圖鑒》中,北漂的陳可對母親隱瞞自己與男友感情破裂,用搪塞與推脫維持看似風光的生活。
在姚晨主演的電影《一切都好》中,女主管清用“一切都好”向父親隱瞞婚姻的難題,獨自傷神。
…………
在艱難的生活中,我們會因爲種種理由不願讓父母了解我們捉襟見肘的生活。
我們爲了不讓他們擔憂,跟他們隱瞞了生活中不太光鮮的部分,只給他們一個模糊而虛幻的太平假象。
可是,當我們把自己過得不好的那些日子向父母隱瞞起來時,換來的卻是他們過得不好,也不願意主動告訴你!
當我們將不讓父母擔心,成爲“報喜不報憂”的理由時,
他們也將不給孩子添麻煩,成爲心底裏最後一道愛!
_
02
父母的“都挺好”
看過一個央視公益短片——《老爸的謊言》。
片中的年老的父親接到女兒從遠方打來的電話,對女兒連連說:
“和老朋友出去玩了,排練節目,挺忙的,一點都不悶,那麽多朋友,你放心吧。”
“我啊,吃得飽,睡的香”,“都挺好,都挺好”!
電話挂下後,父親獨自坐在老房子邊的大樹下,出神地看著遠方。
哪有什麽朋友和節目,不過是父親一個人的落寞和荒涼。
一次女兒來電話,問父母近況。
父親說:
“你媽媽不在家呢,去跳舞了,沒事兒,你放心。”
女兒不知道的是,電話這頭的父親,一邊和她說話,一邊去給病房裏的老伴送飯。
爲了不讓遠在外地的女兒擔心,父親隱瞞了真相,選擇了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扛。
時隔不久,女兒又給父母來電話了。
老兩口齊聲在電話中說:
“你好好工作,不要擔心我們,你忙,先挂了吧。”
放下電話,蒼老的父母,看著病床的窗外,
不是不想念孩子,只是會怕年老體衰的自己給子女添麻煩,工作忙碌,來回奔波,于心不忍。
不給孩子添麻煩,是他們心底給予孩子最後的愛。
父母的“懂事”令人心酸,甚至心痛。
我不喜歡吃瘦肉,你吃吧。
我不累,你不用擔心我。
我衣服已經很多啦,給你買就行啦。
沒事兒,假期不用回來,沒關系的。
即使生病了也不告訴我們,自己買點藥或者去醫院挂個水,一旦被問到總說:“老毛病了,沒什麽大不了。”
……….
細數流年,翻開時光記憶,才瞥見父母愛子之心,根本無法衡量。
“都挺好”,是中國式家庭最大的謊言。
_
03
_
_
我們的“都挺好”
節目中奇葩說,有一期辯題《生活在外地,我過的不開心,要不要跟爸媽說?》裏,
作爲正方的席瑞,他說自己在參加這場辯論賽前思考了很久,他特意去翻了和他母親這一年來所有的聊天記錄,內容幾乎不外乎都是這樣的:
“媽,我保送研究生了。”
“媽,我拿獎學金了。”
“媽,我辯論賽又贏了。”
……….
從來只是與媽媽分享自己認爲快樂的事情,習慣了對她刻意隱藏那些並不愉快的日子和經曆。而媽媽的回複永遠是三個大拇指或者三個鼓掌的表情。
那時的他以爲,長大了就是學會獨立,學會照顧媽媽的情緒,不再讓她擔心。
直到暑假的一天,偶然得知了媽媽因病做了手術,而自己卻毫不知情。
“說了有什麽用,還不就是白擔心嗎?”這是媽媽給他的回答。
可讓他真正自責和愧疚的是我媽進手術室的那天晚上,我正在和同學們對酒當歌。
我媽不肯告訴我,從此之後我心裏面就有一個坎。而一旦知道我媽會隱瞞我,我就再也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我自己的生活,這件事情換作我媽那邊是一模一樣的。
原來,當我們把自己過得不好的日子隱藏起來的時候,父母也把他們的辛苦都包裹了起來,我們再也走不到彼此的內心深處。
“所謂親情,不就是你牽挂我我牽挂你嗎?
他們是我們最親的人,我們有什麽話不跟他們說又該跟誰說啊!不要讓自己和父母的關系活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島啊!”
當我們有一天覺得這些牽挂都有些多余的時候,我們抹除的是親情本身呐。”
親情的寶貴之處,就在于那份互相牽挂的羁絆。我擔心你,你擔心我,大家一起度過難關!
_
04
_
_
請把“都挺好”換成“我需要你”
作爲父母,你有沒有向孩子隱瞞自己的真實情況,跟他說“我們都好”?
作爲孩子,你有過把在外的所有心酸不快咽進肚子,只給父母回一句“我一切都好”嗎?
我們都爲對方著想,把謊言當成了“口頭禅”,
結果,我們越懂事,彼此卻越來越孤單。
就像奇葩說中的席瑞,完美複制了父母的“懂事”,換來的是親子關系的疏遠,
舉個例子:女人離不了婚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爲孩子,美名其曰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可是這種形式上的完整,你以爲孩子沒有感覺麽,他們實際上也是在小心翼翼地配合你的表演。
你生動地在給孩子演繹:明明不相愛,但依舊可以委曲求全在一起。
這樣的婚戀觀教育起來的孩子又怎麽會有自我,遇到渣男,又怎麽能及時止損,怎麽有勇氣從頭再來。
所以,還是那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爲什麽樣的人,你就先去做一個什麽樣的人。
不求完美,只求真實。
枝裕和在《小偷家族》裏描繪:
這世間比血緣關系更膠著、纏繞、稠密的,是來自愛的羁絆。羁絆,是我選擇了你,你心甘情願被我拖累。
貧瘠的是生活,富有的卻是陪伴。
比起一句“都挺好”,更真切的是“我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