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截稿較早,最新數據將在此更新。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奧密克戎新分支BA.4、BA.5進入新加坡社區
二、不明原因兒童肝炎或與新冠病毒相關
三、新加坡昨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本波病死率維持在0.055%
四、ICU重症病患增至9人,ICU占用率2.6%
五、輸氧病患增至36人,普通型住院增至229人
新加坡社區出現3起奧密克戎分支
5月15日晚,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本地社區出現3起奧密克戎分支確診病例,其中2起爲BA.4,另1起爲BA.5。
這是奧密克戎BA.4、BA.5首次登陸新加坡社區。
這3起病例都經過PCR核酸檢測確診,之後通過全基因檢測核實。
所有3起確診病例皆爲無症狀或輕症,無須住院治療。三人皆已完成疫情全程接種,並已接種加強針。
衛生部文告指出,三人在檢測結果呈陽性之後,就自我隔離,沒有高風險社群暴露史。
文告也指出,衛生部“將加強本地社區疫情監控,密切關注BA.4和BA.5在新加坡的傳播情況。
衛生部也說,雖然新加坡本地社區現在對冠病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每人仍須負起個人的社會責任,保持警惕,降低病毒的傳播。
衛生部籲請公衆,前往接種加強針,尤其是高風險人群,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時務必提高警惕。
BA.4、BA.5傳播力和免疫逃逸都比奧密克戎強
專家發現,南非大概每隔半年就出現一波疫情。
2020年5月開始、7月爲峰值的,是原始株疫情;2021年一月爲峰值的,是貝爾塔疫情;2021年七月爲峰值的,是德爾塔疫情;今年一月爲峰值的,是奧密克戎BA.1疫情。目前正在形成的,是BA.4、BA.5疫情。
BA.4和BA.5是從奧密克戎BA.2派生出來的,傳播力更強一些,也較會出現免疫逃逸。
美國福布斯今年5月6日報道,奧密克戎家族的特征是具備免疫逃逸的能力,它的超強傳播力或多或少與免疫逃逸能力有關。
報道指出,奧密克戎BA.1康複者可以被BA.2感染,而BA.2康複者可以被BA.4、BA.5或BA.2.12.1感染。
病毒後浪推前浪
由于奧密克戎BA.1傳播力比德爾塔強,因此,它取代了德爾塔;由于一代代的奧密克戎分支的傳播力比BA.1強,因此,它們一波波地“長江後浪推前浪”。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5月11日,全球至少16個國家/地區通報了至少1000起BA.4、BA.5確診病例。
我們繼續看南非的例子。
從上圖可見,2021年11月、12月,德爾塔(綠色曲線)在南非的流行已非常少,當時主流的是奧密克戎BA.1(粉色曲線)。
同時,2021年12月,BA.2(藍色曲線)開始流行。到了一月中旬,BA.2超越BA.1,成爲主流病毒株。
一個半月之後,三月初,BA.4(黃色曲線)和BA.5(褐色曲線)開始“崛起”。
到了四月中旬,BA.4、BA.5取代BA.2,成爲南非的主流病毒株。
從上圖很清晰可以見到,到了四月下旬,BA.4、BA.5已占了南非流行病毒株的半壁江山。還只是一個月前的事。
盡管如此,BA.4、BA.5目前尚未形成大批住院和重症病例,南非的醫院仍運作正常。
病毒學家Alex Sigal觀察到,BA.4和BA.5的免疫逃逸會讓人類出現新一波感染,但不太可能像之前的病毒株形成大批死亡,尤其是已接種了疫苗的民衆。
記得上面這張圖嗎?
科學家發現,一個個變異病毒出現並流行似乎越來越有規律,大概每半年會出現,並形成新一波疫情。
一些科學局判斷,新冠病毒如果沿著這個模式繼續進化,就會越來越像我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流感。
屆時,隨著變異病毒每半年出現,加上人們抗體與日俱減,應該會形成一波波的疫情。
雖說如此,科學家仍警告,新冠目前還不是流感,殺傷力強的德爾塔還在傳播,而且,未來並不確定病毒毒性一定會減弱。 不明原因兒童肝炎或與新冠病毒超級抗原相關
根據5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文告,全球已有20個國家共通報了348起不明病因兒童肝炎的疑似病例。這個數字很可能並不准確,因爲很多國家尚未開始對這個病症的監測。
兒童感染不明原因肝炎後後,會出現皮膚變黃、腹瀉、嘔吐、腹痛、關節痛和肌肉痛等症狀。目前已有多名兒童需要接受肝髒移植手術。
4月30日新加坡也通報了一列不明兒童肝炎,該病患爲10個月大男嬰,4月25日送至竹腳婦幼醫院急診部,隨後住院觀察。
5月13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發表文章表示,經過研究不明原因兒童急性肝炎可能與新冠病毒的超級抗原相關。
研究指出,目前爲止沒有發現常見的環境暴露,傳染性病原體仍然是最可能的原因。在這些患者中未發現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但在英國接受腺病毒檢測的重症急性肝炎兒童中,有72%檢測到了腺病毒。在18個亞型病例中在英國,所有病毒均被鑒定爲腺病毒41F,這是一種常見的亞型,主要影響幼兒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不過,此前沒有報道過腺病毒41F會導致嚴重的急性肝炎。 論文作者表示,在此前的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中也曾報道過急性肝炎,但未調查其他病毒的合並感染。研究分析顯示,最近的不明原因兒童急性肝炎可能是先感染了新冠病毒,患兒在腸道中出現了病毒庫後又感染了腺病毒。
圖源:Lancet
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毒庫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反複的超級抗原介導的免疫細胞激活,如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如果存在此類病毒庫,並且兒童後續感染了腺病毒(AdV),這種超抗原介導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明顯,並可能導致免疫異常,如最近報告的急性重度肝炎,這就是爲什麽在這些病例中應該調查這種免疫病理學的證據。
(原文請參考: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22)00166-2/fulltext)
新加坡病例增長微降至1.39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5月15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2651起,含本土2594起、境外輸入57起,累計124萬2884起。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連續八天突破1.0,自前一天的1.42微降至1.39,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39起,增幅近四成。
《新加坡眼》早前曾多次提出,增長率突破1.0,過段時間之後,應該會再次下降,降至1.0以下,之後繼續趨向1.0。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衆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産、生活、學習秩序。
總體陽性率21.79%實際數據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356人(13%),ART抗原檢測陽性2295(87%)。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衆做抗原ART自測,其他很多國家以及中國的香港特區也是這種模式。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總體陽性率爲21.79%。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60%至80%。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盡快盡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昨天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本波病死率維持在0.055%
衛生部昨晚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363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110%,與前一天同。
新增死亡病例爲七旬或以上年長者,病逝于5月14日。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新加坡眼》以1月6日爲奧密克戎波的開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以上是《新加坡眼》按每一波疫情出現的時間粗略劃分出三個時期。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5%,與前一天同。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ICU重症病患升至9人
過去28天,新加坡一共出現7萬9504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爲無症狀/輕症,0.2%需要普通輸氧,0.03%屬于ICU重症,0.02%死亡。
截至昨天,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75%已接種加強針。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9人,比前一天增1人;ICU病房占用率爲2.6%。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4人(=),六旬2人(=),40歲至59歲3人(+1);括號內數字爲今昨日比較。
普通輸氧病患增至36人普通住院病患增至229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36人,比前一天增5人。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229人,比前一天增8人。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于0.3%。
境外輸入57起
昨天,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新增57起,累計3萬4045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