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什麽時候學會走路的?
走路是孩子的動作發育之一,也是很多父母特別關注的話題。對于孩子走路的時間,家長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說10個月,有的說12個月,也有說15個月和18個月的,底什麽時候走路才正常呢?
桐桐是叮咚的小夥伴,比叮咚小了4天,可是走路時間卻比叮咚提前了4個月。當叮咚剛剛能夠熟練翻身,但是還不會坐立的時候,6個月的桐桐已經用上了學步車,能夠在學步車裏站著玩耍了;當叮咚還在地上來回爬行,不願意站立的時候,不到10個月的桐桐已經學會了走路。對此現象,桐桐的奶奶非常高興,總以爲桐桐是個天才。
10個月去醫院體檢時,桐桐奶奶又向醫生秀了一下桐桐的小本領,可是醫生卻說孩子過早走路並不是好事,很可能會害了娃!
爲什麽這麽說呢?其實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就拿大運動發育來說,應該按照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的過程一步步進行,每個大動作都有自己的用處,比如爬行,爬行可以增加孩子手臂和腿部的靈活性,有效鍛煉四肢的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爲站立和行走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般來說,爬行時間越久,孩子這些能力發育的越好,以後不管是站立還是走路都會更平穩一些。就連專家都建議,孩子走路前最好爬夠500個小時。
但是,如果父母枉顧孩子大動作的發育規律,非要讓孩子過早走路,甚至錯過某些大動作的發育,無疑是“拔苗助長”,影響孩子的健康!
孩子過早走路的危害
很多父母發現,自家孩子走路的姿勢不太正常,有些踮著腳走路,有些腳後跟和腳尖幾乎同時著地,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爲孩子在媽媽肚子裏待了九個多月,他們的腿和腳都呈折疊狀態,所以他們的跟腱會比較短,走路姿勢也會受到影響,不過隨著月齡增加,練習增多,孩子的跟腱和腿部肌肉都會慢慢舒展開,最遲2歲孩子走路姿勢基本正常。
注意,在孩子腳部肌肉發育不完全,而且還比較軟的情況下,如果父母強制孩子過早走路,腳後跟和腳尖的負擔將會非常大,危害出乎我們的想象。可以說,孩子過早走路,不只是走路不穩,容易摔跤,還會影響孩子的腿部、足部,以及身高和視力的發育。
○不利于孩子的腿部發育
嬰兒時期,孩子骨骼中膠質多、鈣質少,骨質比較柔弱,容易受外力的影響而變形;而且孩子肌肉組織中,肌纖維細軟,含水分多,肌肉組織比較嬌嫩,肌力較弱。如果孩子過早練習走路,全身的重量都壓迫在下肢上,很容易讓雙腿彎曲變形,不僅會增加X形腿和O形腿的發生,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不利于孩子的足部發育
孩子的腳也是同樣的道理,腳部骨骼柔軟,肌肉組織嬌嫩,肌力較弱,孩子過早走路時,全身的重力都壓在雙腳上,使雙腳的負荷過大。腳部骨骼和肌肉在超負荷作用下也會出現變形,進而影響整個腳部結構,尤其影響了足側弓的發育,讓足側弓塌陷或彈性消失,出現扁平足,對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不利于孩子的視力發育
孩子出生以後,他們的視力發育還不健全,需要充足的時間慢慢發育。但是如果讓孩子過早走路,他們暫時還看不清楚較遠的物品,爲了看清楚,他們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長此以往,孩子嬌嫩的眼睛會特別疲勞,輕則酸澀難受,重則損傷視力導致近視。
而《兒科學報》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個孩子走路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八九個月就會走路,但有的一歲半了才開始走路,然而走路早的孩子在日後的發展中並不比那些走路晚的孩子有優勢。
也就是說,走路過早並不會給孩子帶來什麽優勢,反而會出現很多危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爲父母,一定要要遵循孩子的發育規律,不要過早的讓孩子學習走路!
孩子啥時走路正常
既然過早走路危害大,那麽孩子什麽時候走路才正常呢?這個時間一般是10-18個月。孩子走路最早一班不早于10個月,最晚一般不晚于18個月,如果18個月孩子還不會走路,很可能是發育有問題,必須及時就醫。
孩子走路建立在站立的基礎上,從孩子站立到扶著東西走路,這個過渡時間非常短,可以說當孩子能夠穩站立,身體平衡控制的非常好,能夠自主晃動,腳跟也能輕松著地以後,孩子就不需要擔心走路引起的下肢問題了,可以放心的學習走路了。但是一般來說,孩子10個月以後才有獨立站立的能力,所以說孩子走路時間一般不會早于10個月。
除了平穩站立外,孩子走路前身體還會發出一些信號,父母捕捉到這些信號,給孩子創造可以走路的環境,慢慢引導孩子學習走路就可以了。
○爬行時用臀部緩慢移動
正常來說,孩子爬行都是四肢同時用力的,爬行速度非常快,但是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爬行不願意四肢用力,而是在臀部力量的帶動下肢緩慢移動,這就說明孩子腿部和臀部的肌肉非常發達,能夠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此時可以嘗試讓孩子站立行走了。
○能夠主動扶著物品走路
孩子本來在地上爬的好好的,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自己站起來了,而且還能扶著東西慢慢的往前挪動走路,這也說明孩子有了走路的興趣和走路的能力。注意,一定是孩子主動的去站立和行走,而不是父母把他們拽起來,強制他們站立行走。
○爬行飛快,嘗試多種方式
爬行不僅能夠鍛煉四肢的肌肉和力量,還能鍛煉手腳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是孩子平穩走路必不可少的鍛煉之一。如果孩子能夠飛快爬行,能輕松躲過障礙物,喜歡嘗試多種爬行方式,比如翻滾、橫著向一側爬行、撅著屁股用手扶著地面四肢往前行走等等,也代表爲了孩子有了走路的能力,可以開始學習走路了。
孩子走路的五個階段
孩子走路的過程,一般分爲五個階段,當然這只是大概過程,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的。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成長發育具有差異性,父母可以把五個過程當成一個參考,看看自家孩子到了月齡以後的情況。
【第1階段】8-10月:有些孩子8個月就可以扶著物體或者家人嘗試站起來,有些則直到10個月才可以站起來,但是隨著時間增加,孩子站立的姿勢越來越熟練,身體的平衡也越來越好,等到12個月左右基本都可以獨立穩定的站立了。
【第2階段】10-12月:孩子學習站立以後,不只是站著不動,他們還喜歡蹲下起立的遊戲,撅著小屁股慢慢蹲下然後站起來然後再蹲下,玩的非常開心。不過再好玩的遊戲孩子一個人也會無聊,這時父母應該多陪伴多鼓勵,陪著孩子一起玩蹲下起立的遊戲。另外,孩子可以站立以後,他們還會嘗試扶著物品往前挪步,父母注意孩子的安全即可,不要過度幹涉。
【第3階段】12個月以上:12個月時,有些孩子已經可以扶著媽媽的手走路了,稍微往前走幾步,就會特別興奮。此時父母可以陪孩子不斷的短時間練習,注意,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久,可以少量多次。
【第4階段】13個月左右:13個月時,很多孩子可以扶著牆壁和家具在家裏來回走動了,父母注意環境的安全和家具的穩固,然後多鼓勵孩子就可以了。
【第5階段】13-15個月:13-15個月時,孩子基本都學會走路了。叮咚就是14個月學會走路了,他走路時間比較晚,別人站立他爬行,別人走路他還爬行,直到近14個月才開始走路,不過14個月整走路已經很熟練很平穩了。
孩子走路注意問題
崔玉濤醫生說: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
對于這些大動作的發育,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在孩子有興趣有能力時,給孩子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然後多點耐心,多點陪伴,讓他們慢慢的學會這些大動作。
1.遵循規律,順其自然
孩子大動作的發育具有連貫性和漸進性,所有動作都是相輔相成,按照“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的規律慢慢發育的,也就是說,從出生開始,孩子的發育就是按照擡頭挺胸、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的規律一步步進行的,每個大動作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所以說,父母應該遵循孩子的發育規律,順其自然。
①孩子想要站立時,父母可以扶著孩子站立,也可以給孩子一個輔助物,讓孩子自己扶著站立,注意孩子站立時,不要在沒有欄杆的床邊和窗邊,也不要獨自一個人,以免出現危險;
②孩子站立穩定,想要往前挪步時,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一個可以輔助的物品,讓孩子自己扶著慢慢挪步;
③孩子能夠邁開步子往前走時,父母可以站的孩子前方不遠處,用玩具或者美食引導孩子,吸引孩子向前走,注意距離不要太遠,以免孩子半路摔跤或者長時間拿不到玩具,産生很大的挫折感,不利于行走的繼續;
④孩子想要自己走路時,父母可以給孩子准備一個學步推車,讓孩子自己推著車子自己走,注意車輪子情況,車子必須有一定的阻力,既可以輕松推著往前走,速度又不能太快;
⑤孩子走路平穩,不怎麽摔跤時,父母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當然放手不代表遠離,父母不僅要陪在孩子身邊,還得注意周圍環境,保證孩子的安全。
2.注意安全,創造環境
孩子學習走路時,外界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地面太軟,孩子不容易控制平衡,很容易摔跤;前面有障礙物,可能會把孩子絆倒;扶著的物品是否有鋒利的地方,讓孩子的小手受傷;走路時摔跤,會不會摔傷孩子的小膝蓋?等等問題都是父母需要考慮的。所以建議在學習走路前,父母先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走路的環境。
○合適的鞋子
孩子學習走路時,可以給孩子准備一雙合適走路的鞋子。鞋子要求比較高,鞋底不僅要防滑,還要有一定的彈性,這樣可以既可以預防孩子滑倒,還能預防小腳被硬物墊疼。鞋子的碼數最好大半個碼,這樣孩子的腳丫就能在鞋內稍微活動。鞋幫要高過孩子的腳踝,並且有一定的硬度,能夠防止孩子受傷。建議選擇大小合適,質量有保障的學步鞋。
○合適的護具
父母還應該給孩子准備合適的護具,比如護膝、護肘和頭盔,爲什麽要准備這些東西呢?因爲孩子學習走路以後,特別調皮,不僅會爬上爬下,還特別喜歡顫顫巍巍的自己走,很容易磕碰受傷,尤其是戶外走路時,這些護具能夠很好的保護寶寶的安全,減少受傷。
○舒適的衣著
走路屬于全身運動,需要全身的平衡和協調,如果孩子穿得太多太厚,身體笨重,走路時很難掌握身體的平衡,不僅容易摔跤,還會悶熱,出汗,不舒服,影響走路的順利練習。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舒適的穿著,衣服不能太厚也不能太緊。
3.多點耐心,多點陪伴
有父母表示,爲啥有的孩子10個月會走,自家孩子15個月還不會?其實孩子15個月不會走路是很常見的。之前看到幾位家長的分享,一位媽媽說他們家女兒特別膽小,15個月才嘗試走路,可是不到一周就能熟練走路了,而且特別平穩,幾乎沒有摔跤。還有位家長說,他家孩子17個月才蹒跚走路,本來擔心孩子智商有問題,可是孩子學習非常棒,現在已經讀到博士了。
所以說,面對孩子走路晚,不願意走路的情況,家長們不要太焦慮,多點耐心,多點陪伴,相信孩子很快就能學會走路。同時還可以查找一下孩子不會走路的原因,是膽小怕摔,喜歡爬行不願意走路,穿得衣服太厚,行動不方便,還是總被家長抱著,沒有爬行和走路的機會?
如果孩子膽小怕摔,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學習走路時,可以給孩子一根手指,讓孩子牽著手指慢慢前行,千萬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走路的練習;如果孩子喜歡爬行不願意走路,別擔心,順其自然,讓孩子盡可能的爬行吧,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孩子突然自己站起來直接走路了;如果孩子穿的太厚,行動不方便,父母一定要及時調整合適的衣服,解放孩子的身體,讓他們得到充足的空間和自由;如果孩子沒有爬行和走路的機會,父母要注意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盡可能的練習爬行,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站立和走路……
最後,父母還得注意走路的時間,正常情況下,孩子18個月前都能學會走路,如果18個月孩子還不會走路,就得就醫檢查了。
叮麻寄語:
很多父母都特別擔心孩子的走路時間,走路太早擔心孩子腿腳發育不良,走路太晚又擔心孩子智力有問題。其實孩子走路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只要在10-18個月內,孩子能夠主動走路就可以了,父母不需要過多的幹涉。但是,如果孩子還沒有走路的能力和興趣,父母就過早的要求孩子學習走路,不僅不會讓孩子比別的孩子“技高一籌”,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得不償失。所以說,孩子走路,只要不晚于18個月,順其自然就好!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咨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