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連假前夕在兀蘭關卡外的巴士站的大批人潮,當中有不少是在本地工作的馬國人。(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新馬陸路邊境全面開放後,過去老生常談的問題再度浮現。
不少柔佛的公司企業宣稱,新馬貨幣兌換率的誘惑,讓當地不少年輕人決定跨越長堤到新加坡賺新元,導致他們請不到人。
有鑒于此,當地近來浮現了一些聲音,要求當局采取措施,制止馬國專才外流到新加坡。
不過,曾在2013年至2018年擔任柔佛州務大臣的莫哈末卡立不認同這種看法。
相反的,在他看來,新加坡吸引馬國人去工作,不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改善柔佛人現況和刺激柔州經濟的契機。
“我們應該把新加坡視爲一個讓馬來西亞人賺取更多收入,以及獲取寶貴經驗的地方。”
“新加坡是一個國際樞紐,是訓練馬國人才的絕佳場域。”
莫哈末卡立在接受《今日自由大馬》的專訪中強調,新元和令吉目前存在的差距,短期內恐怕無法解決。
“因此,我們不該擔心馬國人跑去新加坡工作,我們應該更專注確保柔佛經濟盡可能保持開放、對投資者友善及市場爲導向,以此解鎖柔佛州作爲新加坡近鄰的潛力。”
莫哈末卡立建議,馬國當局應提升新柔邊境的通關,因爲這有助于柔佛的經濟發展。
“讓我們加強兩地通關吧,讓人們決定什麽是對他們最好的。一旦我們透過一些計劃,如新柔地鐵系統,使兩地通關通暢無阻,柔佛就有望成爲另一個經濟火車頭。”
莫哈末卡立。(星報)
哈斯尼:須反思新馬經濟
另一名前柔佛州務大臣,今年柔佛州選後卸任的哈斯尼的看法則稍有不同。
他說,新馬之間在經濟上的高度相互依存,其中柔佛所受的影響最深。考量到疫情後的社會經濟複蘇,馬國是時候反思這種跨邊界經濟的論述,透過引進高素質投資,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
但針對新加坡爲何更能吸引到馬國人工作,其看法基本上與莫哈末卡裏相似。
他引述數據稱,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客工已從1990年的19萬5072人增加至2019年的95萬2261人。
“主要的原因是,馬國提供的薪資和待遇較不吸引人,同時也缺乏就業前景,特定領域的工作機會也不足。”
哈斯尼坦承,新加坡擁有更先進的基礎設施及經濟,因此地理及文化上和馬國相近,因此成了柔佛乃至馬國人出國打工的首選。
哈斯尼。(星報)
他建議,馬國及柔州政府應積極檢討,該國爲逆轉勞工外一所做的努力是否足夠,並針對當地經濟生態展開全盤性的政策,例如加大力度推動柔佛境內的幾個經濟特區。
他也說,政策制定者應積極引進高素質投資,增加高技術就業機會,同時繼續打造利商環境,增加當地企業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馬國政府也應減少依賴低技術外勞,並透過再培訓提高當地員工的生産力,以及進一步改善基本設施及公共運輸。
最後他也提到,馬國政府加速政治及體制改革,促進政治及經濟穩定,並確保政策具備一致性。
柔佛反對黨領袖:薪水達新加坡三分之二才有辦法留人
除了兩位巫統的前大臣,來自民主行動黨的現任柔州反對黨領袖劉鎮東日前也開腔。他認爲,如果柔佛可以提供有體面工資的工作,即月薪達到新加坡的三分之二,相信會有很多柔佛人願意留在當地工作。
“如果一位技術員工在新加坡受薪2000新幣,他很大可能願意爲工資達馬幣三、四千令吉的工作留在柔佛州上班。”
“三分之二的工資薪資雖然沒有達到相等數額,但留在國內的工人可以享有更好的生活素質、不需奔波來回兩岸,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至親。”
因此,他建議,柔佛政府應該把爲柔佛人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及更合理體面的工資作爲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
幾位馬國政治人物相繼對馬國人到新加坡討生活的現象發生,顯見新馬邊境重開的歡天喜地背後,兩地長久以來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差距,也勢必無可避免再度被拿來“重溫”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