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指出,中國封控措施和供應中斷導致我國對中港的出口下滑,使得我國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放緩至八個月以來最小增幅。
受中國封控措施和供應鏈中斷的影響,我國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增速連續第五個月放緩,4月份的同比增幅6.4%,爲八個月以來最小。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昨天(5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我國電子出口和非電子出口在4月分別同比增長12.8%和4.6%。電子出口增長主要由集成電路、集成電路部件和電信設備出口上升帶動。非電子出口方面,專用機械、測量儀器,以及船只和船舶結構的增長貢獻最大。
企發局數據顯示,非石油國內出口的10大市場當中七個在4月份擴張,對台灣、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出口領漲,分別增長29.9%、20.7%和10%;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分別下滑10.6%和12.5%,對大陸的出口更是去年8月以來首次下跌。
林秀心預期我國第二季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進一步放緩。中國“清零”防疫政策以及俄烏沖突的全面影響仍在發酵,全球供應鏈瓶頸不會那麽快解決。而通脹壓力促使央行紛紛收緊貨幣政策,短期內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或繼續承壓。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說:“雖然上海從周一起逐步允許商家重新營業,但經濟活動可能還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回到增長軌道。”
大華銀行經濟師顔聖充維持非石油國內出口今年增長2%的預測,同時謹慎看待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和中國疫情形勢惡化在短期內帶來的下行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末把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從4.6%調低至4.4%以提振房地産市場,市場預期它本周內可能還會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林秀心指出,這意味著中國供應鏈中斷可能已影響當地消費前景,須更積極出台刺激措施防止情況惡化。
蔡學敏和李主禮維持非石油國內出口今年增長4%至6%的預測。他們指出,俄烏戰爭、中國封控措施,以及全球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令全球貿易前景蒙上陰影,可能會在下半年抑制經濟複蘇的步伐。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4月份跌至2020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是受中國和歐盟拖累。
中國防疫政策、俄烏沖突和通貨膨脹壓力等負面因素持續發酵,經濟師預期第二季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繼續放緩。
他說:“這可能抑制貿易需求,尤其在亞洲,供應鏈也可能因原料短缺而出現新一輪的短暫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