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地區,各國也在尋求重置關系。以色列與數個阿拉伯國家實現關系正常化的《亞伯拉罕協議》,刺激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外交活動,如上個月在以色列內蓋夫(Negev)舉行、有四個阿拉伯國家外長出席的峰會。在阿曼的推動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討論也在低調進行。
張志賢說,《亞伯拉罕協議》有重要的經濟動機,讓阿拉伯國家受益于以色列科技,以色列也從阿拉伯投資與出口市場中獲益。然而,對內蓋夫峰會所發表的公報進行更深入解讀,顯示《亞伯拉罕協議》未來在中東地區內外,將成爲地緣政治競爭的工具。
在俄羅斯能源供應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國和印度都意識到,與中東地區保持聯系以確保能源供應的重要。隨著這兩個亞洲巨頭在中東展開競爭,尤其是中印邊界糾紛近期再度升溫,中國和印度在中東發生摩擦的可能性增加了。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今天(5月18日)爲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年度研討會致開幕辭時,談到了烏克蘭戰爭如何導致能源再次被武器化,如同上世紀70年代那樣。
巴勒斯坦問題因此仍是突出的,而這個課題繼續在東南亞回教徒中引起深刻共鳴和支持。張志賢重申,新加坡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采取有原則的立場,尋求一個和平和經協商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中東的地緣政治競爭也出現新的參與者。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讓它同海灣國家和伊朗建立了許多高層夥伴關系,印度也開始向西尋找它在中東的”近鄰”,並在海灣地區擁有大量僑民。兩國與中東國家接觸、確保能源供應的過程中,在這個區域發生摩擦的可能性會增加。
他說,中東仍是能源地緣政治的關鍵參與者。烏克蘭戰爭暴發後,海灣地區的石油出口國沒有急于響應美國的呼籲,增加石油産量以緩和價格。即使遠在新加坡的我們也能感受到沖擊,飙升的能源價格迫使一些公司關門,波及消費者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