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經濟專家溫斯敏從1960年起擔任新加坡經濟顧問長達25年,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我們必須繼續發展深層的能力,讓自己具備能力和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合作,以迎接新機遇,發揮作用。作爲一個島國,我們的成功取決于我們的開放態度以及與世界的聯系。”
副總理王瑞傑昨天出席《阿爾伯特·溫斯敏和新加坡》(Albert Winsemius and Singapore: Here It is Going to Happen)新書發布會致辭時說,曾擔任我國首席經濟顧問的荷蘭籍經濟學家溫斯敏博士(Albert Winsemius)不是新加坡土生土長,但對獅城深有感情,也致力于協助我國人民取得成功。
新加坡建國先驅當年采納並落實溫斯敏的諸多建議,爲我國經濟帶來卓越發展。不過,在清理新加坡河方面,建國總理李光耀卻和溫斯敏持有不同看法。
溫斯敏的兒女2015年參與李光耀的國葬時把陶瓷雕塑帶來新加坡,雕塑目前在新加坡資源永續展覽館。
新加坡海納百川,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想法、投資與人才持開放態度,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規劃未來道路過程中,我國須堅持信念,爲人民做出有益和正確的事,繼續歡迎能帶動我國發展的新點子。
《阿爾伯特·溫斯敏和新加坡》作者、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溫斯敏講座教授柯仲佑說,在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和複雜的時代,溫斯敏當年所提出的策略和建議對我國日後的發展仍具意義。這包括政府在市場力量失靈時應出手幹預,吸引和留住人力資本對新加坡的發展也依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這包括優先發展制造業領域、提升國際貿易關系、吸引外海投資與人才、推動聖淘沙作爲旅遊景點的發展等。
王瑞傑說,若我國因溫斯敏不是新加坡人就不接納他的建議,我們的新加坡故事會截然不同。
“確保勞資和諧以及政治穩定是最重要的,若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我們什麽也無法達成。”
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在新書發布會上回憶,溫斯敏當年提議封蓋新加坡河並把河道改建爲汙水管以解決汙染問題,李光耀則堅持要清理河道。在清河工作成功後,一行人在溫斯敏到訪我國時遊覽新加坡河,向他展示河道的變化。
“當時他們打賭是否能在河裏釣到魚,溫斯敏輸了。我國後來贈送一個男子在船上垂釣的陶瓷雕塑給溫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