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梁談養生文章更新早知道】
當下,中醫學子學習中醫的精神頭是十足的,只是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學術和如此長期終生的學習,課堂上的教學和書本內容遠遠不夠,往往迷失路徑,老梁作爲過來人深有體會,後期會逐漸發表:中醫學子成才之路系列文章,推薦以往老中醫的學醫經曆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克紹先生的這篇文章,介紹了其學習中醫的體會即:相信經典不要迷信經典,經典之中剔除糟粕,學習中醫的您不妨參考一下。
李克紹(1910~1996),著名中醫學家,《傷寒論》研究家,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著作有《傷寒解惑論》、《傷寒論串講》、《傷寒論語釋》、《傷寒百問》、《漫話胃腸病的中醫治療》、《金匮要略淺識》(合作)等。
以下是李老文章內容:
要博覽群書,目的是要把前人的經驗智慧繼承下來。但是前人的說教,並非都是金科玉律,任何名家權威,都會有千慮之—失。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尊重古人,又不要迷信古人,要選精去粗,而不能瑕瑜不分,兼收並蓄。比如《內經》《難經》等名著,亳無疑問,這是中醫理論的寶庫,但正是這些寶貴的經典著作中,就存在著不少脫離實踐的糟粕。
例如《素問·经水篇》,以中国的河流,江、淮、湖、海等比拟十二经脉,意义就不大。《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认为,人从七岁起,每加九岁,如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形色不相得者的大忌之年,这更是形而上学。《难经·四十一難》解釋肝髒爲什麽有兩葉,認爲是“去太陰尚近,離太陽不遠,猶有兩心,故有兩葉。”“三十三難”用五行解釋肝肺,不但把五行講成機械教條,而且他所說的肝在水中生沉而熟浮,肺在水中生浮而熟沉的說法,也與客觀事實不符。還有,如“十九難”的“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等,星相、子平者流引用這樣的術語,還有可說,若在有關生命的醫學著作中,加以引用,豈不荒謬!
不但閱讀這些經典要一分爲二,就是爲這些經典醫學所作的注疏,閱讀時也要有分析、有批判,有的竟不是錯在經典,而是錯在爲這經典所作的注疏上,如果不加分析地照搬不誤,就會自誤誤人,流毒無窮。
就拿《傷寒論·辨脉法》中的“风则伤卫,寒则伤荣”来说,这不管是王叔和所加入的,或者是《伤寒论》原来就有的,都是似是而非的不可捉摸之辞,尽管这种学说在中医界已经泛滥了约有千年之久,我们也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再如傷寒傳經之說,也同樣如此,本來是很平易近人的一部外感病學,卻用什麽循經傳、越經傳、首尾傳、表裏傳、傳足不傳手等虛構之詞,把《傷寒論》越講越離奇,越講越糊塗。
如此等等,讀了以後如果只知推崇,不加批判,就不如不讀。孟子曾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尊重前人,是必要的,但是“信而好古”,只是在經過一番分析之後,才有意義。
以上這些,僅僅是舉了幾個明顯的例子,在中醫的著作中,無論是經典著作,或者非經典著作,這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在初學時,由于不敢批判,也不善于批判,曾經浪費了很大一部分精力,今天,爲了避免後來者步我的後塵,特此介紹出來,希望學者作爲借鑒。
以上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