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萬岸—菜市公民咨詢委員會主席魏可彬(右一)是區內的食物援助協調員,他每周二都會在菜市路第23A組屋,爲有需要的居民分發食援組織提供的蔬果。新加坡國會議長、也是負責菜市區事務的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陳川仁(右二),5月10日到場幫忙。(王彥燕攝)
文 / 李庚洧
新加坡食物救濟工作小組推出食物援助數據庫後,將一部分協調工作數碼化,讓不同區的協調員可以更好地同食物援助組織溝通與合作。雙方清楚各區有需要的家庭具體獲得哪些食物援助後,就可以減少重複與浪費,做到精准捐糧。
多個食物援助組織爲菜市區七座租賃組屋有需要的居民每天送上三餐,爲了更好地協調以免重複和浪費,鄰裏義工設立數據庫,制表列明一周七天的早、午、晚三餐分別由哪些組織爲哪些人家提供多少份餐食。
社區內食物援助的協調工作以往都是靠人手一一點名和記錄,跨機構食物救濟工作小組(Charity Food Workgroup)推出食物援助數據庫(FoodConnect Database)後,將一部分繁瑣又重複的協調工作數碼化,爲義工節省了時間和精力,管理與派發工作也更有效率。
有了這個統一的數碼平台,不同區的協調員可以更好地同食物援助組織溝通與合作。由于雙方都清楚各區有需要的家庭具體獲得哪些食物援助,就可以減少重複與浪費,做到精准捐糧。
景萬岸—菜市公民咨詢委員會主席魏可彬(50歲)是區內負責食物援助的協調員之一。他說:“時間表讓我們知道哪一天有什麽機構會送來什麽食物,如果當天有其他組織想要捐贈食物,我們就可以調整各組織送來的食物和數量,這樣居民才不會同時收到兩份餐食,導致不必要的浪費。”
魏可彬指出,經常有一些興趣小組在周末舉行活動時爲租賃組屋居民送暖,卻不知這些居民已經定期獲得食援組織的幫助。
“食物援助數據庫也可以對這些小組開放,讓它們知道哪些地區在某一天已經獲得食物援助,哪些還需要援助,他們就可以安排當天到那些還沒有獲得援助的地區派發食物。這樣就可以避免重複的情況,也可以把食物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食物援助指南網站 助公衆搜索合適組織 食物救濟工作小組也同時推出食物援助指南(FoodConnect Directory)網站,讓公衆根據他們的所在位置或飲食要求,搜索合適的食援組織。
指南中目前有25個食援組織,所提供的信息除了這些組織的聯絡方式,還有各個組織所提供的援助種類如幹糧、熟食或餐券,以及飲食偏好如素食或清真(Halal)認證等。
率先列入食援指南的包括崇仁致善社(Apex Club of Bukit Timah)。這個組織每周六爲紅山大約140個家庭提供新鮮蔬果、幹糧和面包等。
崇仁致善社主席林偉良受訪時說,過去一直都只靠義工通過家訪了解居民是否需要食物援助,而食援指南推出後他們每個星期都會接到一兩封求助電郵,可以觸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提供的食物援助適合那些在家中開夥的居民,如果碰到不下廚但又需要其他類型食物援助的居民,我們就會轉介給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的組織。”
非盈利組織Free Food For All是參與開發上述兩個平台的食援組織之一。創辦人尼查(Nizar Mohd Shariff)說,食物援助種類的重複確實導致浪費,例如提供的食物太多,受益人吃不完,或是所提供的食物不是受益人需要的。食援數據庫和指南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提供針對性的援助。
尼查指出,數據庫對于協調食援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接下來也可以對數據庫的數據進行分析,從國家層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協調食物援助”。
文章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