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冠病疫情稍歇,好友邀約雅聚,欲外出踏青透透氣。我推薦了南洋理工大學的新“雲南花園”。遊園賞景之後,附近尚有數間校園餐廳,各類美食應有盡有;既可避開人潮,又可順便消費,支持一下本土餐飲業者。朋友順藤摸瓜,立即建議順道去裕廊生態園探看,爾後才上南大校園。大夥兒達成共識,一致通過;由L君開車,一路西遊。
潔淨科技園的後花園
裕廊生態園坐落潔淨科技園(CleanTech Park)的邊緣,隸屬裕廊集團(JTC),位于南洋理工大學毗鄰。項目的建設工程仍處于現在進行式。
據官網的訊息,科技園分三期建設:第一棟綜合大樓2010年10月竣工,第二棟(Clean Tech Two)于2014年開始投入使用,全科技園將建有15座大樓,計劃在2030年竣工,建築時間跨越30年。科技園占地50公頃,爲新加坡首個綠色生態商業科技園,保留環境自然生態與多元多樣性,配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蕞爾的城島而言,是個相對吸睛、前瞻性的項目。
裕廊生態園占地約5公頃,可說是科技園的後花園。一公頃約等同1.4個足球場的面積,範圍確實不大。但在土地與發展爭地的島國,以此生態園將科技園及大學的樹木林區巧妙地銜接起來,打造成高樓群組園區的綠肺地帶,讓園區的人員有休閑去處,讓野生態中飛禽走獸有更茂密、安全的覓食與活動空間,可恣意穿梭、棲息,可謂一舉數得。
車子泊在僻靜的路邊。濃蔭蔽日,水聲潺潺,循聲往下一望,一道淺溪,不急不徐往前流淌,卵石間一尾外觀若尼羅紅的魚兒,擱淺嗎?定睛一看,許多飛蠅正在忙碌地“協助清理”。此景令人深感疑惑,魚兒從何處來?上遊另有水族的天地?這死魚全屍,不似江獺吃剩的獵物(江獺凡抓到魚獲時,必先咬魚頭),內心感到慶幸,看來日益壯大的江獺寶貝們還未發現這片水澤福地。
路邊一座相對壯觀的石磚結構,英文字標明Jurong Eco-garden(裕廊生態園)。一側,有條小徑引導我們前行。沿路樹立著頗富趣味故事的小喬木:樹皮如紙質、俗稱格南樹的白千層(學名:Melaleuca cajuputi);香氣撲鼻的白蘭花(Michelia alba),一些宗教信徒用來供奉神明的花卉;還有花顔鮮明、狀如花灑的濱玉蕊(Barringtonia asiatica),別名棋盤腳,均爲早年生態園開設時精心挑選而種植的樹種。十年樹木,如今已林木蔥郁,爲過客遮蔭擋風、送清新香氣。
轉角處,前方視野豁然開朗,一道池水在望。附設曲折圍欄步道,可穿行越過池水到彼岸,步道等設施都是利用建築廢料再循環使用。
我們是園裏僅有的稀客。遇見一位在工地裏施工的男士,告知鄰近山林裏駐有一群野豬,時常在地裏溜達,要我們多加注意安全。我聽聞後反而心裏竊喜,祈望能親眼見識。
池塘濕地水生植物
小徑盡處,來到生態園的亮點——池塘。它彙集高處樹林間山溪細流與天然雨水,配合繁茂的水邊植物,形成一個自然持續的淨水系統,並有專人定時檢測水質,將池水用于園內“綠廁所”的馬桶抽水系統。
池塘邊的濕地生態層覆蓋著一片翠綠草本植物,格外養眼;頂著綠色小圓傘的是銅錢草[1],盛情綻放的冠狀白花則是大花皇冠[2],以及香氣飄送空中的班蘭葉等。
水邊植物:銅錢草與大花皇冠
藝術雕塑展示
繞過池塘,來到一組大小圓球狀拼成的炻器創意雕塑前。《新加坡精神》取舊時甘榜兒童常玩的“彈珠”(方言:Goli)爲設計概念,大小彈珠,各具裝飾特色;刻上對國家的祝福,燒制串聯而成,象征各族攜手共創未來、和諧共榮的“新加坡精神”。那是2015年配合新加坡建國50周年(SG 50),由裕廊集團主催的藝創活動,創作者包括陶光龍窯的藝術家和公衆、學生等。圓球體上雕刻者的祝福,生動有趣。如:“國泰民安”中文字樣、魚尾獅張口喊出:“huat ah”(方言:發啊)等。
園內的炻器創意雕塑《新加坡精神》
生態園一隅有個運動角落,平台上也豎立著名爲《森林雨滴》的當代雕塑,爲本地數名資深雕塑家的早年協作。雕塑家楊子強等選用自裕廊地下岩洞(Jurong Rock Caverns[3])的玄武石,在開幕前兩個月,在雙溪加株的工廠日以繼夜趕工,如期完成這項精心制作的雕塑。
當代雕塑《森林雨滴》
每顆“雨滴”外形相似、大小不一,各具不同的紋路、色澤,巧妙地用不鏽鋼串聯組成。森林是地球不可缺的大生態成員,具有集水、蓄水的功能,水則是生命的起源。藝術家通過作品,诠釋著森林雨滴的故事、傳達著森林雨滴對大自然的重要性。該雕塑伫立于山林一角、獨樹一幟,觀者站在各自角度欣賞,玄武能量岩石的隽永樸實,會讓人深受感染而覺舒暢愉快。
可惜提供說明的文字已失去,空留下無字展板。慶幸在網絡上還能找到此雕塑作品的原新聞資料。作品于2014年5月安裝,參與的雕塑家:Yeo Chee Kiong(楊子強)、Tay Swee Siong(鄭瑞雄)、Lim Soo Ngee (林序毅)、Chua Boon Kee(蔡汶家) 及 Baet Yeok Kuan(麥毓權)。這隱于郊野的當代雕塑,從取材用料和設計都別具匠心,爲難得的紀念協作。
生態園芳鄰 陶光龍窯
生態園兩側各有一家窯廠,惹蘭巴哈粘土工作室(前源發龍窯)以及陶光龍窯。當時我們隔著籬笆看見陶光龍窯的職員正在移動一頭木雕大象,見籬笆的大門爲我們敞開,便順道進入。漸行漸入佳境,我們步入一個布滿各色各樣的陶瓷玩偶天地,雕像、盆景、工藝品、陶瓷用品及雕刻,無所不在。有些還搭配布袋蓮、銅錢草等水邊植物,成爲別出心裁的室外擺設,令人心曠神怡。室內更是別有洞天,還見展示大廳不少前來選購陶瓷器的本地訪客,一些旅居本地的外籍人士家眷也慕名而來。感慨陶光龍窯與生態園兩者真是相輔相成,願兩者能一直共存,那是值得保留的自然文化區,也是值得一遊再遊的趣味寶地。
陶光工藝角落
遊走間,陶光工藝老板陳德育迎面而來,他與同行的W君爲昔日同窗。寒暄間,爲我等不約自來表達歉意時,德育笑稱,確實常有“不速之客”防不勝防。那些來自鄰近山林間的“朋友”隨意闖入,除了野猴,最近還出現一群野豬。幸好員工們都深谙“待客之道”:保持距離、不刻意驅趕、挑釁,也不餵食。它們溜達一番,盡興後,發現沒啥甜頭,就會自發撤離。陶光官網上曾張貼野豬跑進工作室,在宣傳招貼旁留影,題標爲“野豬要上陶藝課”,令人莞爾。吾友不忘調侃:難得野豬走入文化場所,與陶瓷結緣,可千萬別跑進龍窯裏,否則變成燒豬,即便“大師兄”(猴)來到,恐也救不了!
來自山林間的野豬“部隊”
“二師兄”來送別
返程途中,車子徐徐拐出大路,私下微覺遺憾,未能親眼面晤野豬,不覺往後多看兩眼。轉念間,視線內出現幾個灰點迅速向著車子的方向移動。呵呵,竟然是“二師兄”的大駕。L聽到歡呼聲,急忙停車,只見頭領帶著一群家小,前後分兩小隊,一路小跑而來。我驚喜交集,快速下車,按捺著興奮之情,站在路旁恭候。這“二師兄”樣子溫文憨厚,似乎知我心意,朝著我直奔而來。那瞬間,我只覺心跳加速,腦裏閃過野豬襲人的片段。我手緊握相機,有點把持不住了,或是腎上腺素分泌加速?說時遲,那時快,領隊的母豬與一頭跟班的豬崽跑到我跟前,伸長豬嘴猛對著我腳上的運動鞋嗅了兩下,或發覺非美食,隨即來個優雅的90度轉身,蹬著四蹄,頭也不回,領著小隊,越過馬路而去!聽說豬只鼻子特靈,或是我那雙“鹹魚”鞋子的“香氣”誤導,讓野豬隊長大失所望?
我認出這頭領即是溜進陶光龍窯“學陶藝”者,看它或是生活在文化區鄰近,有所熏陶,外貌頗友善及斯文。我眼隨豬群,只見後來追上的另一小隊,其頭領已停在廢溝渠草地處,開始用鼻子/嘴巴往土裏鑽。天啊,該不會爲上陶藝制作,覓食的同時也挖尋適用的陶土吧?
據說這群豬朋來自附近叢林,因工程動土的影響,野豬群常出走覓食。這豬家長倆共育的9只豬崽,形成生態園區的野豬流浪明星部隊。祈望人們都能本著愛護野生動物的心態,減少樹林生態的破壞與幹擾,讓“大師兄”(猕猴)、“二師兄”(野豬)等有足夠的棲息之地,自力更生、安家樂居。
生態園物種超過130之多。因爲園區的發展工程日漸擴大,部分自然野地與小徑已關閉多時,唯有飛禽走獸能來去自如。此趟西遊途中巧遇“二師兄”,趣味盎然,有驚無險,回味之際,思量著島城的發展路上,樹林面積日益縮小,面對這些生態環境的威脅,深刻感受到與人類共存的野生動物之不易。
注釋
[1]銅錢草(學名:hydrocotyle umbrellata)原産美洲地區。每根細莖頂著圓葉,形若錢幣或小傘,小巧討喜,寓意生財旺宅。其生命力旺盛,容易種植及打理,凡沙地或水裏皆宜。能吸收水中雜質、毒素,具淨化水體功能;種植于水邊,可作爲天然淨水植物。英文普通名稱:Dollarweed,Manyflower,Marsh pennywort.近年銅錢草的身影在鄰裏小區也常見,作爲庭院園藝植物。
[2]大花皇冠(學名:Echinodorus palifolius)俗名:墨西哥劍Mexican Sword-Plant,原産美洲之墨西哥、巴西等地。池水岸邊栽種,可吸收水中營養物質,有利水體生態平衡與淨化。喜日照,遍地開花,白色花瓣三片,花芯黃色,白瓣圍黃芯,貌猶如皇冠,漂亮高雅。葉如象耳,台灣名之象耳澤瀉。人們常種植于淡水熱帶水族魚缸裏或日本鯉魚池塘邊,可淨化水質與美化環境。
[3]裕廊地下岩洞(Jurong Rock Caverns)此岩洞位于裕廊島地底150米深處,長度340米,寬度20米,高度27米,約等同9層樓的高度,節省了地面60公頃的使用面積。這是由裕廊集團開發的東南亞首個商業地下石油儲存庫,于2007年2月動土,2014年9月2日由李顯龍總理主持開幕。森林雨滴雕塑選用的珍貴材料,玄武石(Basaltic stone),即出自此富有特殊商業戰略意義的岩洞。
(作者爲亞洲文明博物館、李光前自然曆史博物館導覽員,植物園導賞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