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幹細胞生物學家出身的新加坡培植肉企業Shiok Meats創辦人,有感于全球未來需要可持續的食物供應,決定成立公司,培植海鮮肉,過程既環保也可持續。
Shiok Meats創辦人淩家怡博士(左)和桑迪亞·思利然博士。
培植海鮮你聽過嗎?國人2023年將有機會品嘗到新加坡實驗室培植出來的人造海鮮。2018年創立的新加坡初創企業Shiok Meats是新加坡首家培植肉和海鮮公司,計劃2023年推出各種培植海鮮産品。
目前有45名員工的Shiok Meats至今已籌到3000萬美元(約4160萬新元)資金,投資者包括幾家亞洲知名企業如韓國外賣龍頭Woowa Brothers、韓國大型食品公司CJ第一制糖公司(CJ Cheiljedang)、越南海鮮出口商永環集團(Vinh Hoan)等。Shiok Meats正在進行B輪融資,准備建廠量産培植海鮮,前景光明。不過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公司在成立初期,竟然是在聖約翰島做實驗,過程非常艱辛。
Shiok Meats聯合創辦人兼首席科技官淩家怡博士(34歲)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當時新加坡本島沒有實驗室可以給我們租用,只有聖約翰島有實驗室可用。我們在實驗室裏從蝦身抽取幹細胞進行培植,每天早上得扛著一大堆實驗器材和蝦子乘坐前往聖約翰島的早班渡輪。一般實驗室會有各種資源,我們的情況卻很不一樣,所以過程非常難忘。”
不屠殺動物 不虐待動物
淩家怡的創業夥伴是36歲的總裁桑迪亞·思利然博士(Sandhya Sriram)。兩人都是幹細胞生物學家,創立Shiok Meats前是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的科研人員。地球人口估計將從目前的77億增加至100億,全球需要可持續的食物供應讓兩人看到商機,決定創立公司培植海鮮肉如螃蟹、龍蝦和蝦,力圖複制自然海鮮肉的營養成分、口感和外觀。與實驗室培植人造肉和傳統養殖業相比,碳足迹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顯著較低,也不需要大面積農地。
Shiok Meats在新加坡迷你廠房利用生物反應機培植海鮮肉。(Shiok Meats提供照片)
桑迪亞說:“過程就像釀酒,在巨型鐵缸內培植海鮮幹細胞,過程環保也可持續。我們不殺動物,所以沒虐待動物問題,也不使用任何化學品和抗生素。”
經營企業和科研工作很不一樣,兩人對于“下海”從商有什麽感受?桑迪亞回答:“Shiok Meats很注重生物和食品研發,研究和創新會一直是我們的核心。我幾年前決定停止科研工作,現在很享受把科學成果推出成商品的過程。”淩家怡則說:“我很喜歡初創公司的挑戰,扮演的角色一直在變。過程中得學習各種新技能,領導團隊朝一個可以影響很多人的商業目標前進,讓我感到很有滿足感。”
用來培育肉類細胞的胎牛血清(FBS,fetal bovine serum)十分昂貴,是肉類培植産業的主要挑戰。據悉,全球一年只生産大約50萬升的胎牛血清,1升售價介于800美元(約1100新元)至1000美元(約1400新元),占生産成本的九成。2019年,Shiok Meats推出了8個培植蝦肉燒賣原型,成本竟高達5000新元。過去兩年,公司成功研發出自家的培植營養液,大大降低培植蝦肉成本,桑迪亞有信心能在2023年把價錢減到每公斤50美元(約70新元)。
Shiok Meats曾以培植蝦肉制作燒賣原型。(Shiok Meats提供照片)
産業規模化才能降價
桑迪亞說:“每晚困擾我的是,要如何把培植肉産業規模化。我們得長期生産數百萬噸培植肉給全球人類。要如何快速提升量産規模?要如何讓培植肉更平價?要如何讓大衆接受,並推廣到世界各地?我們一直思考這些問題。這些挑戰讓我們感到興奮也想克服它們。”她坦言培植肉一開始會是優質小衆産品,不過隨著産業規模化,大家將負擔得起培植肉價格,價錢會跟傳統肉類相似。
Shiok Meats在2020年舉辦培植龍蝦肉試吃會。(Shiok Meats提供照片)
新加坡政府在2019年宣布“30·30願景”,希望到2030年,新加坡出産的農産品可以滿足國人30%的營養需求。桑迪亞說,這將大力推動新加坡的培植肉産業,“新加坡也是全球首個推出培植肉監管架構的國家。”
讓培植肉成爲大衆食品是兩名Shiok Meats創辦人的最終願景。淩家怡說:“我希望5至7年後能在超市看到培植海鮮和肉類産品,跟傳統肉類和植物基(plant-based)食品擺放在一起。消費者只考慮要吃什麽,而不會太在乎肉類背後的生産過程。”
對于想創業的女性有什麽忠告?淩家怡說:“找出你的興趣在哪裏,然後放手一搏!設立目標和時間點會幫助你的創業過程。”桑迪亞則說:“身爲女領袖是很棒的體驗,我很高興每天能激勵其他人。我認爲如果你想創業就放膽去做。不試的話,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否辦得到,是否喜歡創業,或者是否會成功。”
文:黃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