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因過去兩個月天氣不佳導致漁産銳減70%,魚價也因此水漲船高。部分魚類價格從本月初漸漸上漲,幅度高達30%!
1. 新加坡魚肉價格上漲
馬來西亞因過去兩個月天氣不佳導致漁産銳減70%,影響了新加坡本地供應,導致價格從本月初漸漸上漲,幅度高達30%,當中一公斤紅斑從20元漲至最高28元。受訪魚販與魚商均透露目前魚價比平常貴至少10%到20%,有的甚至超過30%。
中峇魯巴刹魚販何永順(43歲)受訪時說,供應商如今開價比以往高出兩三成,而當中漲幅最嚴重的要屬巴當魚(馬鲛魚)和紅斑。“巴當魚的成本現在起了約30%,大概每公斤起了4元,但紅斑更嚴重,漲價超過30%,原本一公斤要價20到24元,現在要價28到30元。”
據《海峽時報》前日(5月28日)報道,馬來西亞因過去兩個月天氣不佳導致漁産銳減70%,魚價也因此水漲船高。而資料顯示,新加坡去年的海産量中有25%是從馬來西亞進口。
來源:早報
何永順說,他如今都是在照本錢賣魚給顧客,無論是在巴刹賣還是賣給餐館,幾乎都沒賺到錢,只求不虧本。“餐館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巴刹消費者就未必,有顧客還怪我們是趁機擡高魚價,我的東西太貴賣不出生意難做,還要被冤枉,所以索性有些天就不開檔。”
2. 馬來西元暫禁活雞出口
近日,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將從下個月起,暫時禁止雞只出口,以解決雞只供應和價格高漲的問題。根據相關資料,新加坡去年有大約34%的雞肉進口自馬來西亞,其中大部分是活雞,在新加坡本地屠宰和冰凍。
來源:早報
新加坡食品局表示,正在密切留意從馬來西亞進口雞只的情況,並同進口商等利益相關者合作,減低馬國暫停出口雞只對新加坡供應方面造成的影響。這包括從替代來源增加冰鮮雞只的進口,從現有非馬來西亞供應商增加冷凍雞的進口等。
食品局表示,在冰鮮雞只的供應可能短暫中斷之下,冷凍雞只仍有供應,可減低影響。食品局強烈鼓勵消費者在改變選擇方面持開放態度,並只購買所需的數量。
3. 新加坡食品進口比例高達九成
根據新加坡食品局今年四月發布的新加坡食品數據,新加坡的食品高達90%靠進口,另10%由本地生産。在2021年,平均每人全年吃了390個雞蛋、100公斤蔬菜、22公斤海鮮、62公斤肉類以及76公斤水果。
來源:早報
不過,去年雞蛋、雞肉、海鮮與蔬菜的進口量都下降。雞蛋進口量從2020年的超過16億個,減至去年的約14億9400個;雞肉進口量從約23萬公噸降至約21萬4千公噸;海鮮進口量從約13萬4千公噸下滑至12萬8千公噸;蔬菜進口量則從55萬9千公噸左右降至約54萬4千公噸。
生鮮産品進口量的減少或源于新加坡整體人口在疫情期間因非居民減少而面臨的下滑。對此,新加坡本地農産品業抓緊機遇發展業務,農場數目從2019年的221家增至去年的260家。與前年相比,本地去年生産的食品總值上揚13%,達1億8500萬元。本地農場主要生産雞蛋、蔬菜和海鮮,分別占去年總消費量的30%、4%,以及8%。
此外,新加坡也擴大了食品進口來源,從2019年的172個國家與地區,增至2021年的180個。其中40個來源地獲准出口較易受汙染、易引發食源性疾病的高風險食品到本地,包括牲畜、肉類以及蛋類。
新加坡已經爲食品供應定下“30·30願景”,即在2030年或之前,本地生産的農産品可滿足本地人口三成的營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