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供應鏈過去幾個月持續受幹擾,加上通貨膨脹等問題導致物價居高不下,新加坡民衆日常餐桌上的食品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作爲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蛋白質,近日首當其沖的是雞肉。馬來西亞爲應付當地雞肉供應短缺問題,將從後天起暫停每月出口360萬只活雞。
《聯合早報》記者上星期天走訪濕巴刹發現,除了雞肉價格飙漲,大部分肉類如牛肉、羊肉和魚蝦的售價也比上個月高出一到兩成,只有豬肉和鴨肉價格保持平穩。
盡管如此,雞肉和豬肉攤前的人潮依然絡繹不絕,當中不少顧客是樂齡人士。
物價飛漲,你是否發覺錢變“小”了?我們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每月平均零售價格數據,比較10年前、疫情前(2019年),以及2022年4月的常見食材和食品價格,看看一張50元的“購買力”,發生了什麽變化。
受訪的六名公衆都表示,即使雞肉持續漲價,價格漲幅仍在他們可負擔的範圍內,因此還是願意掏錢購買,尤其是有年長者和孩童的家庭。
愛孫心切的曾秀珠(67歲)前天買了10個雞腿,要爲孫子下廚,驚覺雞腿售價已從每個2元5角漲至3元。她無奈笑說:“貴也沒辦法,孫子喜歡吃,我們大人吃菜就好。”
鄭貴茂(69歲)也說,家人習慣吃雞肉,若鮮雞供應短缺,他會考慮買巴西進口的冰凍雞肉,不會改吃別的肉類。“即使漲價,肉還是要吃,生活還是照樣過。對我來說,漲這幾塊錢不是太大的問題。”
一些攤販吸納成本上漲
不過,也有攤販甯可自己承擔成本上漲,也不轉嫁給顧客。
由于運輸油費和人工成本增加,不少肉類供應商不得不擡高價錢。
在淡濱尼圓巴刹售賣海鮮的郭義香(60歲)透露,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魚蝦供應價漲幅很大,但她計算後覺得仍有能力吸納成本,因此決定不起價,以免流失顧客。
淡濱尼圓巴刹豬肉攤販黃阿賢(62歲)售賣的新鮮豬肉從印尼進口,由于運輸油費和人工成本增加,供應商不得不擡高價錢,但他過去幾年都堅持不起價,瘦豬肉和三層肉的價格依然維持在每公斤17元至18元。
“現在市場行情也不是很好,我們能賺一點是一點。”
在全球供需失衡的大環境下,新加坡作爲進口食品的消費國,難免受到沖擊。李顯龍總理上周結束日本訪問行程後說,新加坡這些年來一直在建立庫存作爲緩沖,推進食品來源多元化,確保任何單一來源中斷,都不會過度影響新加坡。
冰凍豬肉及魚蝦價格 下來料保持穩定
新加坡肉商聯合會主席郭志強指出,受貨幣兌換率和運費增加的影響,每月的肉類進口價起伏不定,很難控制。從巴西和歐洲等地進口的冰凍豬肉,供應量和價格仍保持穩定,預料下來不會上漲,但從美國和泰國進口的冰凍鴨肉有可能漲價。
新加坡魚商總會主席洪維恩解釋,過去幾周的魚蝦價格上漲一到兩成,主要是因爲運輸油費上漲,加上天氣炎熱導致海水升溫,漁獲減少。
“魚蝦價格的漲跌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供應量越少,價格就越高。接下來沒什麽節慶,價格應該相當穩定。”
由于運輸油費上漲,加上天氣炎熱導致海水升溫,過去幾周的魚蝦價格上漲一到兩成。
至于肉類價格上漲是否會影響新加坡民衆的生活品質,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認爲,目前看來,大部分民衆還能適應和接受。“一些人可能有足夠的可支配收入,一些則通過精打細算來縮減開支。”
但他提醒,低收入家庭的食品類支出比例較高,難免會承受更大壓力,政府可能須要出台更多援助措施,協助低收入階層減輕生活負擔。
文:劉智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