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耶利峇空軍基地遷移後,這幅800公頃的地段將建設新一代市鎮,成爲集合住宅、辦公空間及各類設施的生活場所。另外,全國將打造四條新的自然綠道以及五條“保留情感廊道”,讓未來的新加坡成爲綠意盎然、可持續發展並承載幾代人共同夢想的空間。
除了七個主軸,展覽也呈現了重新發展巴耶利峇空軍基地的概念提案。初步構想包括以空軍基地的文化遺産作爲主要地區特色,以及從零開始設計工作場所和市鎮,以便更好地迎合遠程辦公和未來工業需求。
生活起居方面,人們或可更靈活地調整組屋格局,依照生活習慣劃分客廳和房間的大小;在工業區可能采用“縱向分區”(vertical zoning),同座建築裏,低樓層可能在進行無汙染工業活動,中間樓層是上班族共享的辦公空間,高樓層作住房用途。
“我認爲,要在管理土地成本的同時滿足所有需求,仍是市建局面對的最大挑戰。”
展覽將在市建局中心舉行至8月4日,接著會走入大巴窯、兀蘭、裕廊東和淡濱尼,公衆也可上網浏覽並提出反饋。我國每隔10年檢討長期土地規劃,市建局會不斷完善規劃原則與策略,確保與時俱進。
延伸閱讀重用空軍基地舊設施 未來巴耶利峇新鎮保存曆史感東海岸外造“長島”能住人也可應對海平面上升
管理土地成本又滿足國人需求 研究員:市建局挑戰巨大
善用土地資源的另一策略,是填土或重新發展大幅地段。李智陞以巴耶利峇空軍基地和南部瀕水區爲例指出,這些未來發展地區須經過大量的投資、周密的規劃以及數十年的努力才能實現。
經過一年的公共咨詢,市區重建局從昨天(6月6日)起舉辦有關長期規劃檢討的展覽,展示指引我國未來50年及更長遠發展的規劃原則與策略。
不過,他呼應展覽的題旨“爲夢想打造空間”說:“我們現在就制定計劃和采取行動,是要創造更多空間,承載的不只是我們今日的夢想,還有未來一代的夢想。”
展覽圍繞七個主軸展示我國未來城市的元素,分別是居住、工作、休閑娛樂、出行、建築遺産、共同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市建局指出,這些主軸是根據我國面對的未來趨勢和挑戰,以及新加坡人的期許和想法制定的。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胡君傑博士受訪時說,我國自上一次公布2011年發展概念總藍圖以來,社會發生了三個主要變化。其中,冠病疫情反映了有必要撥出更多可靈活變更用途的空間、混合辦公的模式越來越普遍,而氣候變化的挑戰則更迫在眉睫。
談及眼前的挑戰,胡君傑說,滿足不同群體的關注點和需求是個巨大的難題,加上土地供應非常有限,地價必然會上升。
目前的概念提案由新加坡規劃師學會和新加坡建築師學會提出,當局在制定這一區的未來發展藍圖時,會更深入探討這些獻議。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爲展覽開幕致辭時說,許多人參與公共咨詢時都談及我國幅員狹小的迫切限制,政府正探討采取一系列策略將土地潛能最大化,包括往地下發展。
在我國長遠發展圖景中,日後從濱海東到樟宜可能填海建造“長島”,既保護海岸線,也發展住宅。在碧灣規劃的住宅區會同時建有組屋和私宅,樟宜路上段地鐵站附近的地區也會興建更多組屋和設施,與現有的私宅區相結合。
他說,政府會繼續設法把交通基礎設施,以及主要公用事業設施和線路置于地下,並會探討創建更多地庫存放貨物,甚至容納自動化工業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