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台設在實龍崗北4道第536座組屋樓下的“機器藥房”6月5日正式開張。(聯合早報)
作者 祥子
一場拖拖拉拉的冠病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企業經營模式,以及新加坡的街頭景象。
今天,組屋樓下的販賣機到處可見。它們不是賣汽水零食漢堡包,而是扮演更重要的防疫大使角色。
疫情期間,公衆前往衛生部的自動派發機免費領取抗原快速檢測儀。(聯合早報)
從一開始發放搓手液、口罩、攜手防疫器到檢測器等等防疫物資,都是政府免費贈送,通過“販賣機”,把這些防疫物資深入民間,讓小民們“就近取材”,給小民省去很多麻煩。這是防疫戰裏的一個高度合理化、人情化的策略。
防疫物資都是免費分發,不是販賣,所以,將機器稱爲販賣機,英文叫vending machine,似乎名實不符,但這是小事。衛生部曾經將這類機器稱爲:自動派發機。
口罩自動“販賣機”。(聯合早報)
今後,組屋樓下出現的新販賣機的確是在販賣東西了。
常見的藥物和醫療用品,包括一些普通中藥,多達60多種,販賣機應有盡有,它就像一個小的機器藥房,而且是24小時全天候服務。
更偉大的是,在上午9時至午夜12時的特定時段內,這個小機器藥房,還可以提供藥劑師的咨詢。
公衆可以通過販賣機的屏幕,與另一端的藥劑師對話,提出咨詢。這種機上咨詢服務費用介于5元至12元。對一般人來說,這肯定是比上診療所看醫生拿藥便宜得多。
在這台機器前面,一次生,兩次熟,正如使用提款機一樣快速便捷,才能吸引更多老人家光顧。現在的老人家也用慣了智能手機,對于機器的恐懼心理已經減輕不少。
首台設在實龍崗北4道第536座組屋樓下的“機器藥房”6月5日正式開張。李顯龍總理到場視察,顯示政府對這種“新玩意兒”的重視,若是反應良好,相信很快會在各角落組屋區推廣。
首台設在實龍崗北4道第536座組屋樓下的“機器藥房”6月5日正式開張,李顯龍總理到場視察。(聯合早報)
據報道,日後若有需求,這台新式販賣機旁還可安裝名爲“健康倉”(health pod)的配件,提供遠程看診、健康檢查和緊急求助熱線服務。
對不喜歡看醫生或是怕到診所排隊等候的人,這款販賣機的面世,就是一項福音。
其實,新加坡原已是個高度便利化的城市,組屋區內家庭診所和牙醫診所不少,看病並不太難。可以想像的是,其他幅員廣大的國家,住在郊外或是山上的人,這類提供醫藥服務的販賣機更是符合他們的需求。
但是,這類機器不單是一個機器,在它背後運作的是精密的科技和複雜的物資供應鏈。
本地起步公司SmartRX和益生藥行共同合作,發揮各自的長處,聯合推出這個富高度創意,而又切合實際利益的項目。
新加坡的新産品算是一個試驗,在國際上也是值得關注的發展。
除了方便公衆之外,減輕國家醫療體系的壓力,才是關鍵。
抗原快速檢測儀自動販賣機。(海峽時報)
如果不是一場疫情,本地的販賣機仍舊在賣冷飲和咖啡,而且還經常欠缺維修,常出狀況。
具多功能的販賣機,涉及更複雜的科技,當局更須確保機器的運作正常。如果效果不佳,會失去公衆的信心,也會砸了新加坡智慧城市的招牌。
本地發放防疫物資的“販賣機”在國外已經引起注意,“機器藥房”經營得當,也許會引發更大的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