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杜克—國大醫學院設立 新防備中心加強區域應對大流行病

2022 年 6 月 11 日 公考常识题

有鑒于此,新的流行病防備中心將與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攜手設立亞洲病原基因工作組(Asia Pathogen Genomics Initiative),提高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對新型傳染病基因組的監測和測序能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在總結致辭時說,南亞和東南亞是新型傳染病以及瘧疾和肺結核等原有傳染病經常出現的區域,但這些區域目前缺少一個可信賴的全球機構,在流行病學和基因組監測方面提供必要的監督。

設立新的杜克—國大流行病防備中心(Duke-NUS Centre for Outbreak Preparedness)旨在提高實驗室的科研能力,研究可能造成大流行病的病原體;加速疫苗、診斷及療法的創新研發工作,以及支持醫療系統管理疫情。

負責領導全國流行病防範與應對科研計劃(簡稱PREPARE)的王林發教授在推介式的一場專家論壇上也提到,下一個更致命、更具傳染力的神秘“X疾病”(Disease X),可能會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或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三者之一。

杜克—國大醫學院文告也指出,無法及時獲取構成疾病威脅的病原基因數據,是目前應對大流行病的一個關鍵缺口。

研究顯示,由于東南亞國家的人口密度較高,加上環境變化、人口流動以及人類與動物的接觸增加,下一場大流行病在東南亞發生的風險最大。

設立新的杜克—國大流行病防備中心旨在提高實驗室的科研能力,研究可能造成大流行病的病原體,加速疫苗、診斷及療法的創新研發工作,以及支持醫療系統管理疫情。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昨天在中心推介式上致辭,強調持續投資于流行病防備能力的重要。

張毅穎預測,一場“完美風暴”很可能在亞洲發生,這種極可能引發疾病的病毒或細菌或許是全新的病原體,或對現有藥物和技術具抵抗力。

他說,隨著冠病疫情在全球多地大致受到控制,人們的注意力已轉向俄烏戰爭的影響、全球供應鏈中斷以及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風險。

王瑞傑也說,受氣候變化和自然棲息地遭破壞等因素影響,未來暴發大流行病的概率如今變得更高。

由杜克—國大醫學院新設立的區域流行病防備中心,將與本地和全球夥伴緊密合作,善用從冠病疫情得到的經驗及教訓,加強區域對未來公共衛生威脅的預測和應對能力。

“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我們已做好准備應對,但我認爲我們有信心應對。”

一場“完美風暴”或在亞洲發生

但他提醒,我國不能忽視冠病疫情,應對下一場大流行病的准備工作也不能松懈。“一旦分心,後果可能具毀滅性,死亡人數可能相當于另一次世界大戰。”

相關文章:

  • 單日新高!新增447例,累計3699 | 不遵守新加坡防疫措施將被取消PR、准證
  • 解讀新加坡買房攻略和誤區
  • 留學獅城 | 爲什麽新加坡的空調這麽冷?
  • 剖析異端:新加坡“新造教會”(平約瑟)【1】
  • Purtier見證-新加坡國家女子足球隊員膝蓋損傷
  • IAPP新加坡會議上關于27701的Panel和PPT
汽車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2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