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沃爾巴克氏菌讓伊蚊絕育的計劃,下個月起會擴大至勿洛、兀蘭和後港等八個地點的1400座組屋。
“雖然鏟除源頭依舊是我們控制骨痛熱症的主要策略,不過考慮到病媒傳播疾病的威脅不斷擴大,我們再也無法繼續‘一切如常(business as usual)’了。”
環境局會在另外八個地點釋放雄蚊,分別是勿洛北、勿洛蓄水池、油池、芽籠、後港、榜鵝、盛港,以及兀蘭。
延伸閱讀伊蚊絕育計劃取得良好成效 試點地區骨痛熱症病例降近70%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昨天在同一場活動上說,一般患上不同類型的骨痛熱症病毒後,會對相關類型的病毒産生免疫力。不過我國60歲及以上年長者當中,有至少三成從未感染過骨痛熱症,這意味著本地有大量人口面臨患病風險,而且年長患者病情一般更爲嚴重,死亡率也更高。
隨著計劃擴大,環境局每周培育的雄蚊,也會從目前的200萬只,大幅增加至500萬只。當局與本地起步公司Orinno Technology共同研發了高密度養殖系統,養殖伊蚊的速度比以往的人工繁殖快40倍。
骨痛熱症疫情嚴峻 每周病例可能超過2000起
她也提到,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DENV-3)如今成主流病毒,而本地居民對這病毒免疫力較低。她因此呼籲大家共同應付這個緊急情況,包括清除積水和其他伊蚊滋生處等措施,阻斷骨痛熱症的傳播。
這項計劃目前涵蓋義順、淡濱尼、蔡厝港和武吉巴督的1800多座組屋,以及馬林百列約五平方公裏的私宅區。這些地區都曾出現骨痛熱症疫情,伊蚊數量也較高。
傅海燕指出,隨著6月份骨痛熱症高峰期來臨,每周病例可能超過2000起,打破2020年一周約1800起的紀錄。
2020年是本地有記錄以來,骨痛熱症疫情最嚴重的一年,共有3萬5315起病例,造成32人死亡。
環境局會在另外八個地點釋放雄蚊,分別是勿洛北、勿洛蓄水池、油池、芽籠、後港、榜鵝、盛港及兀蘭。到時納入計劃的組屋會增加至3200多座,覆蓋的住戶也會從目前的16萬戶增加至30萬戶。
傅海燕指出,計劃擴大後的組屋覆蓋率,會從目前的19%增加至31%,約等于所有組屋的三分之一。除了組屋,計劃也會擴大至其他較高風險的地方,包括一些私宅區,以及建築工地。當局會在釋放伊蚊前,通知受影響的地區和居民。
傅海燕提醒,伊蚊絕育計劃並非解決骨痛熱症問題的萬靈丹。根據當局的經驗,這項科技須結合社區努力,以及病媒控制行動,才能有效抑制伊蚊滋生。“個人和社區的責任與行動,終究還是控制骨痛熱症最關鍵的因素。”
國家環境局自2016年起展開試驗計劃,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雌性伊蚊與它們交配後産下無法孵化的卵,從而抑制伊蚊數量。環境局也會通過收集到的數據,評估這項科技對控制骨痛熱症病例和黑區起到的作用。
到時納入計劃的組屋會增加至3200多座,覆蓋的住戶也會從目前的16萬戶增加至30萬戶。
昨天(6月15日)是亞洲骨痛熱症峰會第三天,也是亞細安骨痛熱症日。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宣布擴大伊蚊絕育計劃。
此外,年長患者較少出現發燒、疼痛等症狀,因此不容易診斷出來。她呼籲本地好好研究如何更好地護理年長骨痛熱症患者。
今年的骨痛熱症疫情同樣嚴峻,並提早在3月激增病例。根據環境局在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前天下午3時,本地1月至今的骨痛熱症病例累計1萬5075起,全國目前有396個活躍的骨痛熱症集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