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誰來解開兩岸關系的死結?很多全球華人都覺得新加坡擁有當仁不讓的角色。這個只有五百九十多萬人口的國家可以成爲獨特的杠杆,讓兩岸迎向和解的機緣。
也許任何人都不會忘記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七日,他們在新加坡香格裏拉酒店舉行的兩岸高峰會,兩人在全球六百多個記者采訪的圍繞下,握手一分鍾二十秒,被國際媒體定位爲“世紀之握”。
曆史更重視如何握住和平的機會,“習馬會”之後,匆匆七年,但兩岸關系卻在馬英九一六年離任後,逐漸跌到曆史的最低點,台海被全球軍事專家視爲最危險的海峽。中美關系曆經特朗普與拜登兩任政府,都越來越差,究其因就是美國視中國爲最大的假想敵,忌憚中國的國力快速飙升;華府企圖用台灣作爲對付北京的棋子。
但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的戰略大棋盤開始舉棋不定,不知道是否要在台海與中國攤牌,美國國務院“不支持台獨”的立場一度取消,但不旋踵又恢複。然而美國在台灣的軍事介入也越來越多,兵棋推演甚至提出要學烏克蘭一樣,重視巷戰的能力,這讓期盼和平的台灣民衆忐忑不安。
新加坡可以在華府、北京與台北之間,成爲一道重要的橋梁,讓斷裂的三邊關系重新連接。兩岸關系如今都進入冰河時期,彼此深度猜忌。也許只有一個兩岸都信任的第三者,可以發揮調停的角色。
李顯龍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獲得習近平與拜登尊重。對北京來說,新加坡是曆史上幾次兩岸會議的場所。李光耀對于兩岸發展都很有感情,他和蔣經國與鄧小平的個人關系更是無人能及。李顯龍秉承乃父傳統,與中美雙方交好。美國方面,長期倚仗在新加坡租用的海軍基地,可以握馬六甲海峽之咽喉,不會對新加坡政治說三道四,對于李顯龍不在中美之間選邊也不予深究。
新加坡也長期與台灣關系密切,從蔣經國時代開始的“星光計劃”,派遣部隊到台灣訓練,持續至今。台灣民衆到新加坡旅遊,也特別親切,不僅因爲很多新加坡人說華語(中國國語、普通話),更因爲不少人說福建話(閩南話),同聲同氣,血濃于水。
正是這些文化與曆史的緣份,新加坡可以讓台海兩岸再續前緣,推動新的高層接觸。兩岸不能兵戎相見,一場台海戰爭會造成血腥的外溢效應,不利整個亞洲的發展。
中國是所有東盟國家最大的貿易國,東盟當然不會希望中國陷入一場戰爭,影響産業鏈,損害東盟的利益,因此新加坡更有動機去推動一個和平的台海,避免擦槍走火。各方期望在新加坡的香格裏拉酒店,尋回當年習馬會飄遠的和平訊息。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並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