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因健康因素離開聯合創立的複星集團(Fosun),經過一段時間休養,梁信軍重新出發,接下來要征戰區塊鏈和人工智能領域。
大約三年前,梁信軍在新加坡設立了家族理財辦公室。
根據美國《福布斯》雜志估計,來自中國的梁信軍財富淨值達22億美元(約30億新元),2022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位列第1397名。
決定落戶新加坡之前,梁信軍考慮了多個地方。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香港是一個選擇,我也考慮了日本、台灣和加拿大溫哥華。”
梁信軍最初對新加坡有三個顧慮。“第一個顧慮,新加坡的天氣會不會太熱;第二,我擔心新加坡的機會太少;第三是擔心新加坡將來招聘人會很不方便。”
幾經思考,梁信軍還是選定新加坡。“我後來自己定義接下來要投資的市場以東南亞和南亞爲主,投資方向選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我發現新加坡是有很多機會的。”
梁信軍認爲,新加坡對于如何監管發展區塊鏈技術的新創公司已有清晰政策,令投資者安心。(陳斌勤攝)
看好Web 3.0發展機會
梁信軍認爲,全世界有幾個國家對于元宇宙和區塊鏈的發展相對友好。首先是美國,其次就是新加坡。
“這件事對新加坡這樣的小型經濟體是非常重要的。爲什麽呢?在Web 3.0或下一代互聯網的世界裏面,用戶以及數據的國別壁壘就徹底消失了。”
他舉例,目前面簿(Facebook)的賬號無法直接登錄微信,對于小商家來說非常不方便。“你想把你的産品推銷給微信的用戶是很困難的,你要跟騰訊談。但是在Web 3.0,全世界所有平台用的都是同一個賬戶。”
Web 3.0是以區塊鏈爲基礎的下一代互聯網,它包含了諸如去中心化和代幣等概念,終極目標是創造出更高智能、更連接及開放的互聯網。
梁信軍甚至認爲,Web 3.0在美國和中國日益脫鈎的環境中更顯得重要。由于Web 3.0的用戶可以共享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可對沖當前去全球化的風險。
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對于如何監管這類新型態的創新公司已有清晰政策,令投資者安心。“新加坡的政策是有迹可循的,很少會突然轉向。作爲投資人或企業家,我們不喜歡那種急轉彎、急刹車,然後完全不符合邏輯的運行方式。”
在人才方面,梁信軍相當認同新加坡推出的科技准證(Tech.Pass)計劃。他指出,如果這些科技人才選擇在新加坡創業或將公司移來這裏,能爲新加坡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越多持科技准證的人才進入新加坡,新加坡雇主在招聘人才方面的選擇也就越多。
梁信軍投了幾家和Web 3.0有關的新創公司,例如DigiFT、PlatON和DeBank。
更多成熟家辦 追求較高風險和增長投資
以新加坡爲總部的DigiFT最近獲准進入金管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它的目標是在2023上半年完成沙盒測試,成爲首家取得執照的去中心化證券型代幣交易所。
像梁信軍這般看好和在新加坡發展新興科技領域的家辦不在少數。
新加坡銀行全球投資者、家族辦公室和金融中介機構負責人林莉莉受訪時說:“較新的家辦相對保守,傾向選擇可帶來收益的投資,例如固定收益和房地産,而不是增長型資産。更成熟的家辦有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所投資的資産類別更廣泛,並對流動性差的私人市場和上市前交易的接受度較高。”
林莉莉也指出,新加坡家辦近年來在資産配置方面出現了明顯轉變,更多投資被分配到另類資産,如私募股權、風險資本、房地産,以及直接投資。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家辦積極尋求風險創投(VC)的投資機會,並增加對這一方面的資産分配。他們對資訊安全、Web 3.0、區塊鏈和金融科技等顛覆型科技最感興趣。”
這一點和全球家辦的發展趨勢一致。2021年的全球風險創投金額是2020年的兩倍多,其中家辦的貢獻不少。林莉莉認爲,冠病大流行加速了各類創新科技的發展,這些具備顛覆力量的新興科技能帶來驚人的增長機會,使得風險創投更吸引人。
Dentons瑞德律師事務所(Dentons Rodyk & Davidson LLP)營運長兼高級合夥人劉家銘受訪時也說:“我們同樣觀察到類似的趨勢,即家辦成爲VC投資者,尤其在新加坡。新加坡吸引了許多創新科技的起步公司前來,家辦和風險投資人的選擇非常多。他們關注的科技初創企業包括醫療和制藥、媒體和金融科技。”
由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富豪所設立的家辦,占了Dentons瑞德律師事務所七成的家辦業務。
設立家辦門檻提高 反而對富豪更具吸引力
今年4月中旬,金管局向業者發布新的指導方針,在所得稅法令的13O計劃下申請設立家辦,資産管理規模要至少1000萬元,兩年內承諾增至2000萬元。在這之前,並沒有最低資産管理規模的規定。
在13U計劃下申請家辦,資産管理規模門檻保持在5000萬元。
此外,金管局要求家辦把至少10%或1000萬元(視何者較低爲准)的資金投資在新加坡市場。
劉家銘說,門檻雖提高了,有意來設家辦者並未減少。他指出,去年在新加坡新設立的家辦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家辦占38.6%。今年首四個月,這個比率提高至44%。
劉家銘預期這個趨勢將繼續下去。“提高門檻使得在新加坡擁有家辦的富豪更令人羨慕……在新加坡擁有家辦意味著你的淨資産至少要達到5000萬元以上,因爲現在的最低要求是2000萬元。”
一般上,富豪不會將所有財富撥入家辦。若能撥出2000萬元,這也意味著他們的淨資産比這更多。
劉家銘認爲,這爲新加坡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受托管理人(trustee)的業務量增加,資産管理人的資産管理規模擴大。另一方面,大量資金進入新加坡,私人銀行的資産管理規模大幅增加,私人市場的資金更加充裕,更多家辦尋找投資私募基金和起步公司的機會。
新加坡在新能源 及高端制造業等領域具有優勢
爲家辦提供法律、稅務和資産管理等咨詢服務的富美聯合家族辦公室(Franklin Medici)執行長徐欽實受訪時說,通常內部有專業投資團隊的家辦很少,大約只占20%。靠第三方機構例如私人銀行或聯合家辦協助投資的有40%,其余40%會咨詢一些專業經理人,再綜合自己的想法自行投資。
徐欽實透露,自從去年新加坡交易所宣布允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以來,他提供咨詢服務的一些家辦躍躍欲試。
“我們主要是看新型能源項目,例如碳中和技術或環保新材料,包括建築和電池方面的材料。我們和以色列、中國、美國,甚至新加坡新加坡一些有潛力的公司進行了較深入的討論,看看他們是否有意通過SPAC在新交所完成上市。”
徐欽實也透露,富美聯合家辦計劃在今年內發起一個SPAC,“我們的潛在並購對象現在至少有八九家公司”。
如果能完成並購,被並購的公司將技術和生産移到新加坡,徐欽實認爲,這對新加坡的實體經濟也有助益。“不管是新型能源還是環保新材料都非常適合新加坡,這裏有高端制造業。”
同樣看好新加坡高端制造業的還有風險投資機構衆爲資本(ZWC Partners)。
衆爲資本合夥人徐薇受訪時說,衆爲的出資人包括中國的企業家和家辦。自2015年成立以來,衆爲已經定位爲覆蓋整個亞洲市場的風險創投。“我們2017年開始在東南亞有實際的投資布局。我們算是比較早關注東南亞市場的,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都有自己的團隊。”
這幾年來,衆爲資本在新加坡投資了超過200萬美元,整個東南亞超過1億5000萬美元。最知名的投資項目之一是印尼最大的科技獨角獸GoTo。
徐薇認爲,新加坡和東南亞市場各有不同的投資機會。“在新加坡有不少由科技驅動的創新機會,包括數碼化浪潮下企業服務軟件的機會,還有高端制造業的機會。”
WIZ.AI是衆爲資本投資的其中一家新加坡公司。徐薇指出,WIZ.AI研發了一套語音智能機器人,可以協助企業的呼叫中心(call center)進行智能化轉型,客戶已經覆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和美國。
“我們非常相信數碼化、智能化這個大趨勢,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很多的案例驗證。我們認爲在東南亞,尤其新加坡,它的人才基礎比較好,還有很多跨國企業的總部或很重要的子公司設在這裏,已有很好的客戶基礎。”
徐薇透露,衆爲資本也正密切留意新加坡食品科技業的發展,並看到了優秀的創業團隊。“例如細胞培植肉、人造蝦肉等。我們還沒投,但這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她指出,規模化生産、成本優化、産品和型態,以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等,都是待解決的問題。
東南亞有一系列消費互聯網新商機
徐薇認爲,WIZ.AI的經驗已經證明以新加坡爲陣地,輻射到整個東南亞、甚至全球市場是可行的。
她也相信,整個東南亞還有一系列消費互聯網的新商機。“去年初,我們投了不菲的金額在東南亞一家物流獨角獸上。像電商和物流是絕對的大趨勢,我們非常願意參與這些投資機會,也願意多輪追投。”
已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的梁信軍指出,除了本區域的投資機會,從新加坡投資其他鄰近市場更加便利,例如印度。“印度的外彙是有管制的,全世界的投資者從毛裏求斯或從新加坡投資印度享有特殊待遇,資金移出來比較方便。”
看好印度的經濟發展潛力,梁信軍在那裏投資了多家新創公司,包括最近成功上市的物流公司Delhivery、電動車制造商Ola Electric,以及金融科技公司KrazyBee。
他也看好越南市場受益于供應鏈轉移的機會,不久前到了胡志明市和河內考察,考慮投資當地的房地産和銀行業。
紮根新加坡、放眼東南亞,不論是新興科技或傳統行業、虛擬或實體世界,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或富豪都深信這裏有值得挖掘的機會。
2021年在新加坡新設立的家族理財辦公室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家辦占38.6%。今年首四個月,這個比率升至44%。紮根新加坡、放眼東南亞,不論是新興科技或傳統行業、虛擬或實體世界,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和富豪都深信這裏有值得挖掘的機會。《聯合早報》本周起推出“東南亞華爾資2022”系列報道,探討中國企業與資金在東南亞市場投資、經營與競爭的發展軌迹。
文:呂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