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研究“以蚊治蚊”,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雌性伊蚊與它們交配後産下無法孵化的卵,從而抑制伊蚊數量。用生物手段促使蚊子絕育,減少蚊患,控制骨痛熱症病例。
下個月起擴大至勿洛、兀蘭和後港等八個地點
涵蓋1400座組屋、部分私宅區以及建築工地
覆蓋全島約三分之一的組屋
新加坡骨痛熱症疫情來勢洶洶
預計每周超2000起病例
超越2020年的水平
達到曆史高峰
每年的6月份到10月份爲登革熱高發期。一般不會致命,但出現嚴重並發症時可導致死亡。
新加坡專家指出,約5%的骨痛熱症患者可能會病情惡化,導致腎髒、肝髒等多個器官受損,演變成重症,若延誤治療,一些患者甚至可能喪命。
(陳銳勤制圖)
用細菌對抗伊蚊,有用嗎?
國家環境局自2016年推出伊蚊絕育計劃,2019年設立蚊子繁殖設施以來,培育了2億多只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並在計劃試行區的組屋樓層與走廊釋放。這些伊蚊會和傳播骨痛熱症的雌性伊蚊交配,産下無法孵化的卵。
蚊絕育計劃早前在淡濱尼和義順取得成效。在釋放雄性伊蚊後的一年,兩個試行區的伊蚊數量減少了98%,骨痛熱症病例下降了88%。
哪些地區下來將試行伊蚊絕育計劃?
伊蚊絕育計劃剛推出時僅覆蓋39座組屋街區與3900多戶家庭,六年來逐步完成五個階段的試行。
今年4月起,當局在多個地點釋放雄性伊蚊,包括義順、淡濱尼、蔡厝港(吉豐)、武吉巴督(豐加北)的約1800座組屋,以及馬林百列占地5平方公裏的有地私宅區,總體覆蓋的住戶達16萬戶。與其他未試行計劃的居住區相比,這些地方的骨痛熱症病例少了70%。
伊蚊絕育計劃下個月起會擴大至八個新的地點,分別是勿洛北、勿洛蓄水池、油池、芽籠、後港、榜鵝、盛港和兀蘭,涵蓋1400座組屋。計劃擴大後將覆蓋全島三分之一的組屋,住戶多達30萬戶。試行區也包括一些私宅區和建築工地。
當局會在住宅區內和組屋走廊釋放雄性伊蚊,每周釋放兩次:周一和周四早上,或周二和周五早上,不同試行區時間不一。當局會在釋放伊蚊前通知區內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