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朝鮮,相信很多人會本能地想到東北亞的朝鮮半島。更進一步,也許有人會聯想到“高麗”這個詞。
近年來,隨著高麗人參等商品走入千家萬戶,“高麗”這個詞,越來越爲普通民衆所知。
不過,朝鮮、高麗以及與高麗一字之差的“高句麗”之間,到底是什麽關系呢?
01
“朝鮮”的由來
朝鮮,對于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代朝鮮和今天的朝鮮完全不是一個意思,就好像古代的“中國”專指中原地區,並不包括中原以外的廣大地區。
今天人們說的朝鮮,通常指公元1392年由朱元璋確定的名稱,而在這之前的朝鮮,則應該稱之爲“古朝鮮”。
需要指出的是,“古朝鮮”並非是一個政權,而是一個連續的時代。從第一個政治實體“朝鮮”出現開始,直到漢武帝設置漢四郡爲止,朝鮮半島北部大同江中心流域,雖然經曆了統治集團的嬗替,但“朝鮮”國號並未更改。這就好像我們說“古代中國”的時候,不論是秦漢,還是唐宋,都包括在裏面。
“古朝鮮”包括幾個時代:箕子朝鮮、衛滿朝鮮,以及神話檀君朝鮮。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周武王滅纣之後,箕子不願食周粟,便帶領一部分殷商遺民遷往朝鮮半島定居,該政權即是人們說的“箕子朝鮮”。當然這是中國人的看法,在北朝鮮、韓國人看來,箕子朝鮮的建立者很可能是朝鮮半島的土著,與中原王朝無關。
到漢高祖劉邦晚年,燕王盧绾受劉邦猜忌,逃至匈奴,而盧绾手下的大將——衛滿則帶著一部分手下,來到朝鮮半島,依附箕氏。之後衛滿暗地裏招募燕、趙、齊地逃亡者,擴充自己的實力,最終取代箕氏,建立了“衛滿朝鮮”。
衛滿朝鮮建立之後,其與中原王朝的關系不像箕子朝鮮那樣融洽。在漢武帝時期,衛滿朝鮮甚至公然擊殺了西漢的遼東都尉。對此,漢武帝在公元前109年做出回應,派大軍分水陸兩路進兵,很快便滅了衛滿朝鮮。滅朝鮮之後,漢武帝于其地設置臨屯、真番、玄菟、樂浪四郡(即“漢四郡”),將其地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雖然有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但在今天的北朝鮮、韓國人看來,古朝鮮曆史的開端,當屬“檀君朝鮮”。不過,檀君朝鮮的神話意味很濃,傳說中,檀君活了1908歲,統治古朝鮮長達1500年!
不過,不管怎麽說,從朝鮮的曆史發端,到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滿朝鮮並設漢四郡爲止,都屬于古朝鮮時代。
在漢四郡設置後不久,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就開始登上曆史舞台。
02
“朝鮮”的由來
漢武帝滅衛滿朝鮮並設置漢四郡後不久,隨著中原王朝控制力的減弱,漢朝中央政府對朝鮮半島北部的統治,開始衰退。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古朝鮮還是漢四郡,都局限于朝鮮半島的北部,當時朝鮮半島南部,是馬韓、弁韓、辰韓這“三韓”部落,並未被納入漢四郡的範疇。
公元前37年,漢朝中央政府對遼東、朝鮮半島的控制力已經不再強勢,此時,扶余族的一支,在首領朱蒙的帶領下,南下建國。
他們最初定都在今天遼甯桓仁的五女山城,幾十年後的公元3年,第二代王琉璃明王,遷都國內城(今吉林集安),並正式定國號爲高句(gōu)麗。
新興的高句麗政權最初只局限在遼東的一隅。在中國曆史上的南北朝時期,由于中原王朝爭鬥不休,無暇顧及東北地區,使得高句麗有了充分的時間來擴張地盤。
高句麗政權,在曆代國王的帶領下,先後征服了遼東、遼西的廣大地域,並進一步統一了朝鮮半島北部。此時的朝鮮半島南部,由“三韓”變爲兩個獨立的政權:新羅、百濟。由此,整個朝鮮半島,進入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足鼎立的“前三國時期”。
高句麗政權雖然趁中原離亂之際迅速擴張,但統治者很清楚中原王朝的強大,所以他們在擴張的同時也與中原王朝保持著臣屬關系。
公元560年,北齊廢帝冊封平原王(高句麗統治者)爲使持節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麗王。此後,“高句麗”開始逐漸轉變爲“高麗”。
在此之前的公元427年,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從國內城遷都平壤(今朝鮮平壤),這一舉動,多少可以看出高句麗將戰略重心從遼東轉向了朝鮮半島。
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後,政權又存續了兩百多年,作爲朝鮮半島上最強大的政權,高句麗對新羅、百濟的威脅始終很大。另一方面,高句麗自身的威脅則主要來自中原王朝,一旦中原重歸一統,高句麗的神經便會高度緊張起來。
隋文帝攻滅陳朝,南北一統之後,高句麗便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後來隋炀帝三征高麗,雖然未能打下朝鮮半島還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但取代隋朝的李唐,繼續隋朝的政策,最終在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由唐高宗實現了滅亡高句麗的戰略目標。
03
從王氏高麗到李氏朝鮮
唐滅高句麗之後不久,由于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的控制力減弱,朝鮮半島爲新羅所統一,這種局面持續了兩百多年,直到公元9世紀末。
經曆數十年的分裂之後,高麗王王建于公元936年滅後百濟,重新統一朝鮮半島。由王建建立的高麗王朝,延續了四百多年,奉佛教爲國教。
王氏統治高麗期間,“高麗”之名由阿拉伯商人傳播到全世界,由此,“高麗人”也成爲全球朝鮮民族的代稱。
公元1392年,高麗權臣李成桂廢黜高麗末代國王——恭讓王,自立爲王,定都漢城。爲了取得中原王朝的支持,鞏固其統治,李成桂專門准備了“朝鮮”“和甯”兩個國號,讓明太祖朱元璋幫他選擇。
對于李成桂的請求,朱元璋在聖旨上回複道:
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于是,“朝鮮”的名稱經過朱元璋的確認,正式成爲李成桂政權的國號,延續至王朝終結。
04
南朝鮮與北朝鮮
公元1909年,朝鮮青年安重根刺殺侵略朝鮮半島的幕後元凶——伊藤博文,日本國內要求吞並朝鮮半島的呼聲日益高漲。
1910年8月,日本與朝鮮簽署《日韓合並條約》,幾天後,末代皇帝朝鮮純宗退位,李氏朝鮮滅亡。從此,朝鮮半島徹底淪爲了日本殖民地。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朝鮮半島,不時爆發民族起義,但最終都被日本人鎮壓下去。直到1945年,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朝鮮半島由蘇聯和美國分別接管,雙方約定以北緯38度爲界。
朝鮮半島上美蘇兩國的博弈,只維持了五年的平靜。1950年6月,朝鮮戰爭大幕開啓,朝鮮半島重新陷入戰爭的泥潭。正當北朝鮮軍隊即將統一朝鮮半島時,美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于仁川登陸,戰局瞬間逆轉。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迅速扭轉局面。此後,志願軍與聯合國軍互有攻守,戰線穩定在北緯38度線附近。
1953年,中美雙方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此後,朝鮮半島上的兩國,始終以北緯38度線爲界,分居南北。
到今天,不論是“朝鮮”還是“高麗”,都會讓人本能地想到東北亞的這個半島。往事已經成爲過去,只希望曆史悠久的朝鮮半島,能夠迎來永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