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戴玉祥産業研究和咨詢部統計,截至6月16日,有九宗交易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成批出售交易,總額與2020年的2億8900萬元相近。去年上半年則有20宗交易,交易總額爲7億5000萬元。
今年有七宗店屋成批出售交易,總額1億6400萬元。
各種房地産都適合成批出售,其中以店屋最受歡迎。藍振文指出,從2017年至今,店屋占總交易量的40%,接著是辦公空間(36%)和住宅(16%),其余則是零售店。
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研究部高級經理黃顯洋受訪時說,一次過購買一個項目的多個單位,在效率方面,比在不同項目購買房地産更高。買家可省去許多看房、討價還價等方面的時間。
我國去年逐漸放寬防控冠病疫情的措施,房地産市場火旺,全年有37宗成批出售交易,遠超前年的14宗,也高于2019年冠病疫情前的25宗交易。交易總額達11億零600萬元,比前年高出近三倍。
分析師:投資者轉向商業集售項目
本地房地産市場最近有數宗成批出售(bulk sale)交易引起人們關注,首先是由外國富豪一口氣以超過8500萬元買下新私宅項目康甯河灣(Canninghill Piers)20個單;另一個是新達城第二大廈(Suntec City Tower 2)一整個樓層以大約3880萬元出售。
本地今年上半年成批出售的房地産交易明顯減少,總額大約2億8800萬元,同比少了61.6%。
他說:“冠病疫情暴發至今已經兩年多,我們預測會有更多投資者調整投資組合,更加關注房地産市場。目前經濟有更多不確定因素,更多投資者會把資本轉入安全市場,而新加坡是首選地點。”
據戴玉祥産業研究和咨詢總監藍振文觀察,今年的成批出售活動放緩,相信是因爲投資者把焦點轉移到商業集體出售項目。
ERA産業研究咨詢部主管麥俊榮也有類似看法。他認爲,經濟若陷入衰退對小市民的影響較大,但富豪仍然富裕。經濟衰退市場疲弱,反而是超高淨值人士(UHNW)以低價成批購入房地産的時機。
此外,投資者成批購買私宅單位時必須支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不少。
市場分析師預計,經濟前景不明朗可能促使更多投資者在安全穩定的新加坡置産,成批出售交易料會增加。
成批出售交易對買賣雙方都有好處。
不過,投資前必須仔細考察市場和謹慎考慮。黃顯洋提醒,若把投資集中在某一個項目,面對的市場風險也較大。
“這在房地産組合管理上更有效率,在價格方面也可能獲得批量購買的特別折扣。身爲擁有多個單位的業主,在項目集體出售時,他會因爲持有更高分層地契份額而有更大的叫價與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