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對烹饪感興趣的潘家仁自嘲不愛讀書。比賽結束後,他原本繼續攻讀專業文憑課程,但爲了獲得更多實踐經驗,決定退學到不同餐飲場所打工,最後選擇當小販。
他先後到多家中西式餐館工作,也去姐夫在小販中心的攤位幫忙,只爲盡量學習不同菜式的烹饪手法和經營方式。
潘家仁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在世界技能新加坡競賽,以及亞細安技能競賽中都奪得季軍,爲我國爭光。
之所以選擇賣中餐,是希望把這個美食文化傳承下去。潘家仁說,他爲了研發出獨門參峇醬料,花了不少心思反複試驗。
至于當小販,則是爲了讓更多人能夠品嘗到他煮的食物。“如果是開餐館,食物的價格就會比較貴,而且我覺得當小販很有趣,在攤位小小的空間可煮出多道美食,附近的攤主也很友善,雞蛋不夠可以跟隔壁攤借,洋蔥不夠就去後面買,很有人情味。”
從小對烹饪感興趣的潘家仁自嘲不愛讀書。比賽結束後,他原本繼續攻讀專業文憑課程,但爲了獲得更多實踐經驗,決定退學到不同餐飲場所打工。
他憶述,除了星期天,在學校的烹饪訓練每天早上9時開始,訓練完畢後還要清洗廚房,晚上11時許才回到家,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將近一年。“我的體重原本有90多公斤,比完賽之後減到65公斤,自己也嚇了一跳。”
18歲那年,當同齡朋友在聚餐、打遊戲的時候,潘家仁(24歲)一整天都在學校廚房裏,忙著練習烹饪手藝。
潘家仁當時在工藝教育學院修讀國家工教院證書亞洲烹饪課程,從校內比賽一路晉升到全國比賽,再代表新加坡參加亞細安的賽事,期間下了不少苦功。
累積了不同經驗後,潘家仁選擇當起小販,在宏茂橋8道第721座樓下的咖啡店開設攤位,售賣一人份的參峇烤魟魚(stingray)飯食,以及蛋炒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