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達人張雪貞的環保3R沒有“recycle”(再循環),她認爲更能有效減少垃圾量的做法是“refuse”(拒絕)。18年前開始實踐環保理念的她深信:不必一味求新或追求物質上的滿足,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生活更簡單也更充實快樂。
要實施這樣的環保生活難不難?點擊視頻,看看張雪貞怎麽做到?
已關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Close觀看更多更多Loading…
Loading…退出全屏
Video Details Play
從事通訊業的張雪貞認爲:最有效的環保方法是把日常生活的垃圾減到最低。(嚴宣融攝)
張雪貞的環保生活從18年前開始。那一年,女兒的誕生給家裏帶來無限歡樂,卻也讓她發現減少垃圾的重要。
“尿布、包裝紙……女兒出生後,我發現家中垃圾越來越多。有了孩子也會更注意食物安全,所以我開始關注環境汙染。”
起初,她認爲環保主要靠回收和再循環(recycling)。徹底改變這個想法,是因爲2008年觀看的紀錄片《塑料成瘾》(Addicted to Plastic)。
目前從事通訊業的張雪貞回憶紀錄片中最震撼的一幕:浩瀚的海洋旁邊有一座巨大的垃圾山,先進國家的回收物運到了第三世界,成了堆在土壤上的垃圾。“你以爲丟進回收箱了,就會變成有用的東西,但看到那座垃圾山時,我意識到垃圾雖然看不到了,但其實並沒有消失。”
張雪貞強調:環保是從減少垃圾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把垃圾減到最低,才是更有效的環保方法,否則循環率永遠追不上制造垃圾的速度。“過去沒有改變消費習慣,所以環保箱總是堆得滿滿的,放在家裏也覺得不太雅觀。”
減少垃圾的方法之一:重複使用物品,例如用月餅禮盒的木制托盤墊高筆電。(張雪貞提供)
她的3R沒有recycle
張雪貞的環保3R曾經是一般人熟悉的reduce(減少)、reuse(重複使用)和recycle(再循環)。現在,她有一個更重要的R:refuse(拒絕),“我甚至把recycle拿掉了。”換言之,她的3R是reduce、reuse和refuse。
對她而言,拒絕不單是拒拿塑料袋或拒用一次性産品(例如用後即丟的餐具),還包括抗拒誘惑。“食物、衣服、鞋子……買之前要想想看,你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家裏是否有替代品?從購買産品那個階段開始‘拒絕’,減少帶回家裏的東西,就是減少垃圾,實踐環保最有效的方法。”
珍惜家中已經有的東西,避免添購新物,也是重要的環保守則。(視頻截圖)
張雪貞生了孩子後成爲全職家庭主婦,並在網站Mono + Co分享環保心得,也曾在《聯合早報》撰寫“減塑太太”專欄。閱讀她的文章會發現,她特別擅長減少廚余以及與日常飲食相關的垃圾,例如塑料包裝。
“我是全職主婦的時候,會花很多時間准備三餐,結果發現很多垃圾是吃不完的食物以及食物包裝。所以我鎖定了這兩個目標,盡量算好自己真正需要多少食材,不要因爲有促銷就購買額外食品。”
比起超市,濕巴刹提供更多零包裝食材,而且更容易酌量購買。(龍國雄攝)
超市許多食材采取塑料包裝,而且預先裝袋,難以酌量購買,因此張雪貞盡可能去濕巴刹買菜,如此一來就能避免買得太多,也能把食材裝入自備容器和袋子。例如買豆幹時,她請攤販使用自己的密封盒子,回家後立即沖洗再裝水,並放入冰箱。
與其把塑料包裝料丟進回收箱,不如選擇“零包裝”食品,並且自備容器。(張雪貞提供)
張雪貞提醒:環保雖重要,但不能缺乏同理心。她意識到每次告訴攤主不要包裝,要求對方把食材放入她自備的容器或袋子時,其實都給他們造成不便。
“爲了服侍我這個客人,他們必須花上更長時間,所以我會選擇顧客較少的時候購物。客人較少的時候,攤主也比較友善,所以我會借機和他們解釋我的出發點,他們之後更願意接受我這樣的客人,甚至忙起來時,也記得我是一個‘減塑’的顧客,願意配合我。
“環保的習慣是雙方面的,若能了解小販和攤主的需求和挑戰,他們也會更有同理心,了解我爲什麽要這麽做。”
張雪貞認爲不必特地購買標榜“環保”的産品,重複使用家裏已經有的東西最環保。(視頻截圖)
環保不用花大錢
最環保的東西就在家裏
全球暖化與氣候危機讓更多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揮舞環保旗幟的品牌越來越多。但標榜環保的産品其實未必環保。張雪貞指出,很多人以爲環保需要starter kit(入門工具包),但其實不用花錢買新東西。例如:不想用一次性餐具,就把家裏的餐具帶出去,不必特地多買一套。
她強調:最環保的東西已經在自己家中,例如很多環保商店售賣的瓶罐和便當盒,其實打開家裏壁櫥就會發現類似的物品。“我有時會回想外婆和媽媽的年代,在塑料瓶和塑料袋沒那麽普及時,她們是用什麽方式生活?很多做法都是從她們身上學的,例如用tingkat打包食物,以手帕取代紙巾。”
張雪貞盡量自備購物袋、水壺和便當盒,避免使用一次性産品。(謝智揚攝)
避免自責 持之以恒
每次出門前,張雪貞習慣點算必帶物件,例如環保袋、便當盒以及可重複使用的餐具,不過,有時候還是因爲太急促而忘記帶某些東西,結果在購物或打包時拿了塑料袋或塑料盒。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不要自責,不要因爲失敗了就放棄。這是很正常的過程。以前我會很執著,認爲沒有帶盒子就不要吃東西,不要打包,結果可能讓家人很不開心。現在我會告訴自己,家裏的垃圾已經比從前少,也比許多人的垃圾少很多。”
正如她很喜歡的一句環保名言,美國環保主義者 安·瑪麗·博諾(Anne Marie Bonneau)所說:“世界不需要完美實踐零廢棄的少數人。我們需要的是即便無法完美,還是願意嘗試環保的數百萬人。”(We don’t need a handful of people doing zero waste perfectly, we need millions of people doing it imperfectly.”)
食品罐頭洗淨後就能成爲植物的家。(視頻截圖)
生活越簡單越好 知足常樂
開始實踐環保生活後,張雪貞最大的領悟是:生活不需要太多東西。
她有感而發:“未必每樣東西都要最新、最好,也一樣可以很開心,很滿足。我們不用花太多錢,也不必一直購買東西。購物時有産品到手雖然會開心,但那是很短暫的,過後會發現自己買得太多,要處理的垃圾更多。學會滿足,我覺得那是最重要的。”
對她而言,生活就是知足常樂,學習滿足才能常安常樂。“節省資源,讓後代也有機會享用,這是很有意義的事。環保當然需要付出努力,還要有動力,我最大的動力就是讓兩個女兒和大家的後代有一個更好的世界。”
相關閱讀:
-
小小組屋內有百盆植物,園藝爲何讓這對新加坡小夫妻如此著迷?
-
收集器具,研究沖泡,新加坡咖啡達人在一杯飲品中挑戰自己,與人連接
-
尋常家用小物件,搖身一變成微縮模型,新加坡女生在迷你世界中尋找新的生活節奏
-
業余做陶31年,創作2000多件作品,這位新加坡中餐大廚說沒有陶藝人生也無味!
文:陳映蓁
新加坡魚尾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 –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5338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視頻號
收看獨家訪談、特約節目
了解本地新聞、疫情資訊
新加坡魚尾文推薦搜索關鍵詞列表:冠病疫苗騎行新加坡Omicron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