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本地陸續出現猴痘新病例,專家表示,猴痘在大衆之間傳播的幾率“非常低”。
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本地專家解釋,猴痘病毒是通過大量呼吸道飛沫或體液、皮疹和瘡,以及如擁抱、接吻和性交的親密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表示,在我國感染猴痘的幾率非常低,除非伴侶染病。他指出,本地病例的接觸者已被隔離,但他們都沒有受感染。
梁浩楠醫生也說,就算地鐵擁擠,乘客之間的距離也不足以導致病毒傳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今年1月1日至7月4日之間,全球59個地區通報超過6000起猴痘確診病例,當中三人病逝。
哪些群體風險更高?
杜克-國大流行病防備中心的Khoo Yoong Khean醫生表示,跟其他傳染疾病一樣,年長人士、幼兒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面對的風險更高。
他指出,這次疫情顯示,進行同性性行爲的男性,發病率似乎也更高。“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感染病毒的風險比較高,只是病毒在這個社群中傳播。”
Khoo Yoong Khean醫生說,在這個社群中發現更多病例的原因之一,或是因爲他們會定期做檢測,所以更容易發現確診病例。
他也指出,雖然猴痘可通過性行爲傳播,但猴痘並非性病。
專家也指出,天花(smallpox)疫苗可提供一些交叉免疫。
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本周在國會上表示,天花疫苗針對猴痘提供的保護率高達85%,但這種疫苗也有顯著的副作用。
“對于一般大衆,副作用的風險大于收益,因爲一般大衆染病的風險很低。”
猴痘有多危險?
Khoo Yoong Khean醫生表示,當局和科學家仍在研究當前的疫情將如何傳播,及其流行病學模式。
“猴痘不是新的疾病,所以已經有既定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並且有一些處理猴痘的經驗。”
他建議公衆注意猴痘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或認識的人出現症狀,必須立刻求醫,這也會幫助當局采取措施,如追蹤接觸者,以停止病毒進一步傳播。
梁浩楠醫生則指出,身體健康的人士,包括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若感染猴痘,需要大約兩到三個星期的時間康複,無需接受治療。“如果染病,最大的問題就是必須隔離21天。”
他也指出,免疫功能低下者,例如癌症患者和進行過移植的病人,或出現嚴重並發症。
衛生部早前表示,一小部分的猴痘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並發症,甚至死亡。根據世衛的數據,近期的病例中,死亡病例占3%到6%。
公衆如何保護自己染病?
萊佛士醫療集團家庭醫生Michael Wong說,保持個人衛生,經常洗手,都可以降低染病的幾率。
公衆也應該避免跟有皮膚損傷的人士或動物有直接的肢體接觸,或是接觸可能已被傳染性液體汙染的物品,例如髒衣服或被患者使用的床上用品或毛巾等物品。
他補充說,公衆也應該避免食用野味,並遠離可能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目前,猴痘已在繩松鼠、樹松鼠和不同種類的猴子等動物身上發現。
另外,回國的旅客,尤其是從出現猴痘疫情的國家返新的旅客,回國三個星期內如果出現發高燒、淋巴結腫大或皮疹的症狀,應該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