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子疑似不滿他人切換車道與對方發生爭執,在新馬第二通道下車,用肉身擋車還徒手拆下車牌砸向擋風鏡,相關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心理專家表示,司機應該保持正向思考,控制情緒,行動前先冷靜並理智地思考,避免因爲一時的憤怒而做出令人後悔的舉動。
鷹閣專科醫療中心精神專科醫生林汶龍指出,“路怒症”(road rage)是一種因負面想法所促使的行動。暴怒的一方,經常感到委屈並可能試圖通過暴怒的方式來尋求正義,盡管這往往都是錯誤的方式。
輔友會會長張心怡解釋,一般性的路霸行爲屬于一種症狀(symptom)而非病症(disorder),但嚴重、慣性的路霸則被歸類爲陣發性暴怒障礙(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患者可能會在堵車的情況下發作,如亂切換車道、強行超車、逼車、暴粗口、比中指、襲擊其他道路使用者等行爲。
林汶龍醫生表示,因爲防疫措施松綁,交通量也增加,類似事件難免會更常見。但他指出,這並不是因爲人們越來越沒有耐心,而是隨著國人受到更多教育、越有權力感,繼而更不會禮讓,爭執就更容易會發生。
輔友會會長張心怡則表示,新加坡面積小,人口密度高,再加上冠病疫情持續數年,不管是居家、車裏,都是狹小或密閉的空間,較容易引起煩躁不安的情緒,如果本身的心理調適力(resilience)不足,就更容易在駕駛途中情緒失控。
遇到惱人情況時 該如何調適心情?
交通繁忙時遇到有人切換車道的情況確實很惱人,林汶龍醫生說,司機可以試著控制情緒,大方禮讓對方,無需去冒可能發生意外的風險,也無需讓自己不開心。
“生氣只會讓自己不理智,要想清楚如果反擊,會有什麽後果。”
張心怡則說:“問問自己晚幾分鍾到達目的地的損失比較大,還是與人起爭執浪費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名譽比較大?”
她表示,司機可以確保車內衛生舒暢、空氣怡人、播放溫暖輕松的音樂等,減低煩躁的情緒。同時也可以保持正向思考與同理心,接受不可控因素,利用深呼吸、自我對話等方式讓自己保持冷靜與克制。
如果遇到路霸或暴怒的車主或路人,林汶龍醫生建議,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回應,因爲自己也可能不在最理智的狀態之中。
“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鎖好車門,如果陷入不安全或情況加劇,就找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