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地其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食品價格漲幅。尤其在新加坡和韓國,人們已經切身感受到物價的上漲。由于新韓兩地都是重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進口糧食的占比分別達到約90%和80%,這也意味著新加坡和韓國的物價更容易受到全球通貨膨脹牽動。
全球大通脹來襲,各地的食品價格在俄烏戰爭的陰雲下持續上漲,人們的生活成本也在步步遞增。
當地的物價出現了哪些漲幅?當地受訪者又是如何應對通貨膨脹?本期《世界大解說》,《聯合早報》東京特派員符祝慧、首爾通訊員姜貴瑛、台北通訊員莊慧良、香港通訊員戴慶成、吉隆坡特派員蕭郡瑜和新加坡記者盧淩之,爲你打探亞洲各地的物價現狀。
爲了了解亞洲各地的通脹情況,《聯合早報》海外采訪團隊分別在東京、首爾、香港、台北、吉隆坡和新加坡,與當地人一同選購食材,實地地考察和比較不同地區一頓午飯的價格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