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出改編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改編成第八路軍,9月,又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改稱第18集團軍,但是後來人們習慣上仍稱八路軍。八路軍下轄第115師、第120和第129師。
1937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
“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好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要實行這樣的方針,就要戰略上有有力部隊處于敵人側翼,就要以創造根據地發動群衆爲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兵力打仗爲主,要大力擴展軍隊。”
這一段話是中共中央給八路軍各部隊的總的要求和戰略,中共中央發出要求後,八路軍120師首先響應號召,確定120師的任務是:
各級配合友軍打擊當面之敵,發展晉西北、雁北抗日遊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擴大軍事力量。決定以第358旅716團2營由宋時輪率領到同蒲路以西雁北地區,發動群衆開展遊擊戰爭,牽制敵人,這部分力量稱之爲宋時輪支隊,也稱雁北支隊,剛開始這支部隊只有500人左右,主要領導有3人:
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宋時輪,于1907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北鄉黃村。曾就讀于醴陵縣立中學。于1923年進入吳佩孚的軍官教導團學習,1926年,宋時輪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並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1月,宋時輪轉入中國共産黨。當年4月,國民黨在廣州制造了“四一五”慘案,宋時輪作爲“共黨嫌疑”被捕,判處1年徒刑。
宋時輪出獄後到湖南浏陽、醴陵和江西萍鄉邊界地區組建遊擊隊,任萍醴邊遊擊隊隊長,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並一路提升,到1936年,宋時輪先後任紅30軍、紅28軍軍長,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後任第120師358旅716團團長,深得賀龍欣賞,所以讓其帶一部分力量獨當一面。
在解放戰爭中,宋時輪任曾山東野戰軍參謀長、渤海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司令員,1955年,宋時輪被授予上將軍銜。1991年9月17日,宋時輪在上海病逝,終年84歲。
政治處主任伍晉南,于1909年出生, 廣東興甯新圩大山村人,原名伍晉蘭。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31年進入中央蘇區,其非常有文化,做政治工作非常出色,他隨紅軍進行了長征,到陝北後,曾被任紅28軍政治部主任,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後,他任716團政治處主任,此後一直主要從事政治工作,之後主要擔任地方工作,1949年10月起任中共北江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所以1955年沒有參與授銜,之後擔任過廣西和陝西省委領導,享副部級待遇,1999年3月23日因病逝世。
2營營長陳仿仁,于1916年出生,江西省興國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在紅軍中曆任紅一軍團連政治指導員、代營長,紅二十八軍第三團團長等職。參加了蘇區反“圍剿”和長征。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後,將其調入120師716團任2營營長,深受宋時輪器重。
新中國成立後,他任第66軍副軍長。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6軍副軍長。1951年春任志願軍第68軍軍長。參加了第一次至第四次戰役。1955年回國後,仍任軍長,當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來其擔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山東省軍區司令員,1967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宋時輪支隊是八路軍建立的第一個支隊,在宋時輪、伍晉南、陳仿仁三位負責人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戰功卓著,他們在同蒲線以西、京綏線以東,同日軍進行大小戰鬥百余次,擊毀日軍汽車390余輛,殲滅日軍2000余人,繳獲各種武器1000余支(挺),到1938年的中旬,也就僅僅8個月的時間,支隊由最初的5個連擴建爲3個營、1個騎兵大隊、8個挺進隊,總兵力達2000余人。成功地在極短的時間內創造了晉西北持久抗戰的根據地,在補充了自身的同時,多次粉碎了日軍的進攻。
有人評價說宋時輪的戰功戰績並不比彭德懷他們差到哪裏,只是被埋沒在更高將領的光環之下,雖然這個評價不免有誇大的成份,但是也足可以看出宋時輪將軍的過人之處。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