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推動更多業者改用節能環保運輸船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星期二(7月26日)爲人造海洋盆地主持啓用儀式。
吉寶岸外與海事希望通過數碼孿生科技方案,協助客戶更好地監測設備的運作。
張志賢:業界須借創新科技 利用海洋提供可持續資源
負責公司與TCOMS合作項目的高級總經理呂衛裏受訪時說,團隊之前須遠赴荷蘭等設有洋盆設施的國家進行模擬測試。本地設施啓用後,團隊可以就近進行模擬測試,更快建立數碼孿生系統。
海洋盆地啓用後,預計也能推動更多運輸船業者改用節能環保的運輸船。我國早前設下目標,在2050年前確保所有運輸船改用電力或淨零燃料。
呂衛裏解釋,運輸船業者多年來使用傳統燃料,好些人對改用由電力驅動的運輸船存有不少疑慮。不過他們今後可在洋盆測試電動運輸船,更好地了解這類船能夠航行的距離、應使用哪些電池以及多久須充一次電等。
張志賢還說,我國海洋工程、海事與岸外領域過去幾年開始往綠色經濟和低碳方面發展,包括安裝岸外風電場以及改用由電力驅動的船只。不過這些領域須要繼續創新,才能協助企業轉型、把握新機遇。
他致辭時說,海洋覆蓋了地球超過70%的表面,但因環境非常惡劣,至今有超過八成的海域未被人們探索。業界必須借助創新科技,才能更好地利用海洋爲能源、交通和食物等方面提供可持續資源。
他說:“有了中心的模擬能力,科研人員就能與企業合作,更好地了解複雜的海洋環境,協助他們驗證和改善方案的設計和表現。通過數碼科技、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通訊與設計的結合,就能研發出創新解決方案,協助企業轉向更智能的運作和資産管理。”
張志賢舉TCOMS爲例,指通過這個中心能挑戰海洋工程科研工作的極限。
洋盆原定2019年投入運作,但因冠病疫情推遲啓用。新設施位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內的新加坡海事與岸外工程科技中心(TCOMS),這是國大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于2016年聯合設立的科研中心。
容量相當于15個奧林匹克泳池,還能模擬3000米深的深海環境。本地首個海洋盆地正式啓用,可協助科研人員和企業研發和驗證適用于船只和岸外平台的海洋科技方案。
延伸閱讀室內“造浪” 研發海洋科技方案
洋盆上方的黃色拖拽系統能以每秒2米的速度拖動2500公斤重的船只。船只安裝的感應器會收集各種數據,這能協助科研人員更准確地分析船只在不同環境運行的表現。
本地首個海洋盆地兩側安裝了180多個劃槳,可制造高達1米的波浪;水中還有可模擬暗流等現象的水流控制設備。洋盆還有個50米深的超深水坑,可模擬最深3000米的深海運作環境。
洋盆兩側安裝了180多個劃槳,可制造高達1米的波浪;水中還有可模擬暗流等現象的水流控制設備。此外,洋盆還有個50米深的超深水坑,可模擬最深3000米的深海運作環境。
他說:“洋盆提供了很好的測試環境,可爲業者解除疑慮,鼓勵他們更快改用電動運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