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島國新加坡
還有地方吸收新移民嗎
繁華摩登的新加坡多年來因爲“Mini”的國土範圍,一直被人稱爲“小紅點”,可是你知道嗎?新加坡這個小小的島國卻是全球人口密度排名第二高的國家,密度指數高達8490.78人/平方公裏!
這個數字又代表什麽呢?讓我們用幾個耳熟能詳的中國城市來做個比較~
北京:新加坡人口密度是北京的6倍!
上海:新加坡人口密度是上海的2.5倍!
(圖源:台積電) 除了世界各地湧入的人潮,最近幾年,全球各大知名公司也紛紛來到新加坡投資,比如現代汽車、戴森、台積電、安森美、BioNTech、科興、國藥、賽諾菲……人多地少的新加坡幾近飽和,未來又將怎麽容納更多的人群和企業呢?
新加坡填海工廠啓動
擴建1/80國土面積
據報道,新加坡東部的樟宜灣海域將展開填海工程,填海面積約900公頃,工程預計下半年展開,完工後可用于發展基礎設施。
(圖源:HDB)
900公頃是個什麽概念呢?新加坡全國目前的國土面積爲72860公頃,就是說今年的填海工程將直接擴大新加坡1/80的國家版圖。
(粉色部分是已經完成的造島部分,紅色的部分是未來造島計劃。圖片來自NLB)
如果要用更直觀的比較的話,900公頃就約等于10個濱海灣。
這麽浩大的工程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據初步估計,整個填海項目要差不多20年才能完成。
而且這也必將是一個耗資巨大的工程,也就新加坡這麽有錢的國家才會選擇這麽簡單粗暴燒錢的建設方式了!
填海興國的那些事
這對新加坡的發展至關重要
衆所周知,新加坡很小,但與曾經的它相比,已經長大不少了。
新加坡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多達24%的國土通過填海而成。
1965年剛獨立時,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578平方公裏,今日的濱海金融區、濱海灣、東海岸公園、樟宜機場、裕廊化工島、大士南工業區….. 統統不存在的!別說高屋建瓴,就連海灘都是填出來的,新加坡眼就曾組織網友參加過樟宜海灘趕海活動,那片沙灘都是填出來的呢~
(新加坡眼組織樟宜海灘趕海網友實拍圖)
而現在,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是728.6平方公裏,未來還要增加到766平方公裏。這一兩百平方公裏的土地,都是一點一點填海造出來的。
只想喊一聲:“精衛,收了你的神通吧!”
從很久以前,一直填到現在
新加坡填海造陸的曆史,可是非常悠久,從開埠到現在就一直持續不斷。
1819年殖民時期,史丹福萊佛士爵士開埠新加坡(是的,明年是新加坡開埠203周年),將新加坡定爲英國的通商港口開始,就計劃填海造港口。
(萊佛士塑像)
1822年,他挖走了萊佛士地區一座小山,用砂石建成新的港口。之後,整個十九世紀都在不斷填海造地……
就拿供奉海神媽祖的天福宮來說,它建于1840年,英殖民地政府1843年出版的新加坡市區地圖顯示,天福宮就在海邊:
(照片取自《南海明珠——天福宮》,新加坡福建會館2010年出版)
天福宮東南側的馬路現在叫Telok Ayer Road,馬來文,意思是“海灣路“,當年這裏就是海灣。也就是說,今天的金融區當年全是浮雲,更別說濱海灣花園、金沙酒店等。
在1846年英國殖民地政府測量官JT Thomas的山水畫中,也可以很清楚看到在海邊的天福宮。
1865年,殖民地政府開始大面積填海工程,第一階段于1878年開始,至1885年完成,前後7年,將華利山大部分鏟平,泥土全用來填海,附近的史各士山(現稱安祥山)、厄士金山也部分鏟平。
1904年至1915年,當局又進行了第二次移山填海工程,將剩余的華利山及周圍的小山丘全部鏟平,還有部分珀瑪山也被鏟平。
新加坡原來還是有很多小山的,結果都被無情的填了海~(武吉知馬山聽了瑟瑟發抖……)
于是,到了現在,媽祖真的是想看一眼海都難啊!
新加坡在1965年建國之後,買來了更多沙子,大大提高了填海造地的進度。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建築,都是在填海的土地上建造的。看看你都去過哪裏~
比如,新加坡的地標建築——金沙酒店和金沙購物中心:
高樓大廈林立,銀行、跨國大公司林立的CBD:
超壯觀的濱海灣花園:
大家平時都愛逛的白沙浮商業城(Bugis Junction)中的“白沙浮”,就是福建人和潮州人對Bugis的叫法,傳說是因爲這裏曾經在海邊退潮時,常有白沙灘出現。但現在海和沙灘早已不知所蹤,Bugis也被叫做武吉士了~
不光是中心地帶和商業區,蟬聯最佳機場30年的樟宜機場,靠的是1981年新加坡填出近200萬平方米的土地,才能建造。
裕廊化工島上,大量工廠的所用地也都是一點點填出來了~
新加坡填海工程主要分爲三種類型:灘塗圍填、海濱圍填和離島圍填。填海的理念經曆了由“簡單粗暴”到“環保節約”的轉變。
灘塗圍填:
在填海初期,由于技術有限,基本在原有灘塗沼澤地的自然基底上,進行圍海造地,代表區域如駁船碼頭、唐人街。
海濱圍填:
隨著技術的提升,新加坡開始在主島外圍進行海濱圍填,基于原有主島海岸線向外平推獲得建設用地,如東海岸、樟宜機場和大士等。
離島圍填:
平推式填海會對海洋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隨著全球對生態環境重視度的不斷提高,新加坡開始實行離島式圍填,如裕廊島和實馬高島。
(圖片來自:《新加坡填海造地區域的空間演變與規模變化趨勢》)
看上圖不難發現,新加坡填海的順序是中心地帶,然後東西海岸線,接著是周邊島嶼。而且,填海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南部,主要是因爲北部的海峽較爲狹窄,東西向又容易和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引起領土爭端。
2003年,馬來西亞就曾將新加坡控告到國際海洋法法庭,稱新加坡“填海造陸,侵犯別國土地”。不過最後兩國進行和解談判,共同監督填海工程。
(黑線爲新馬邊界線,最有爭議的部分就是新加坡填海擴大的德光島)
從開始填海到現在,新加坡整整擴大了四分之一!
根據新加坡政府的規劃,2030年,也許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會猛漲到766平方公裏,將一下子擴大6.25%!
據說,丹戎巴葛碼頭附近將來也要繼續填海:
(丹戎巴葛中心)
可以說,填海造地爲新加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機會。這個國家也帶著永不服輸的精神爲自己創造了土地,創造了堪稱“奇迹”的新加坡繁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