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大已經被關在家裏十幾天的人民群衆來說,大家都在期盼著疫情盡快過去。
在知乎的相關問題下面,也有很多網友利用數學模型估算疫情拐點何時可以到來。但由于數據、算法之間的差別,因此大家估算的結果也有很大不同。
不僅是網友,權威人士和專業機構的估算也有不同。
1月3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在接受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最長潛伏期是14天,武漢“封城”14天後時間大約是正月十五,到時候應該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成效。
——正月十五,即2月8日。
2月2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及新華社采訪時說:我們判斷此次疫情有望在未來10天至兩周左右出現高峰,但我們仍需加強防控,不可放松警惕。”
——按照這個推算,疫情的高峰應該是在2月12至2月16日出現。
2月4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在接受白岩松采訪時說:
“我們從1月23號開始算,到6號是第一個潛伏期,再往後算14天,可能是2月20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疑似病人在增加。在下一個階段,有可能有更多的疑似病人會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中進行排查。”
——2月20日,還有兩周多的時間。
而這個是摩根大通的估測,一共有三條曲線。根據摩根大通的模型,樂觀估計,病例數量在三月第二周達到峰值,基礎估計則是在三月下旬,而比較悲觀的估計則是到四月第一周。
當然,新增病例數量高峰、總病例高峰、新增病例數量拐點、新增病例速率拐點等,不同人進行估算的標准是不同的。而對于普通民衆而言,大家其實關心的只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疫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
其實有一些很簡單的辦法進行判斷。大家可以通過跟蹤這些數據來對疫情進行判斷。
大家要明確一點,2019-nCoV本質上是一個傳染病,而既然是傳染病,它必定符合以往傳染病的傳播規律。
而傳染病的三要素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對于大多數傳染病的控制而言,新藥、疫苗所能起的作用有限,最重要的是防止進一步傳播。
我們先看看和2019-nCoV高度類似的另外一個病毒——SARS-nCoV。
SARS當年並沒有特效藥,時至今日也沒有SARS疫苗上市,那當年我們是如何控制疫情的?
很簡單:嚴格限制人群的遷移。
這是當年SARS在北京的數據。四月上旬疫情信息公布,在整個四月中上旬,報道病例數量快速上升。而情況到了什麽時候開始出現轉機?
旅行限制(Travel restriction,紅線)和學校停課(School closed,綠線)。在短期內連續發布兩項措施後,病例數量就開始下降了。
出行管控是我們面對SARS時最有效、性價比最高的辦法,對于2019-nCoV也是如此。
所以什麽時候可以有效管控人群的移動,什麽時候疫情就有緩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