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曆史現場——黃奕歡的傳奇人生》可在各大書局購得。(新加坡文藝協會提供)
花兩年時間翻查大量資料和編寫此書的薛依雲告訴《聯合早報》,他並不認識黃奕歡,但在閱讀各種資料後,發現這位人物在重大曆史事件中幾乎無所不在,于是決定通過梳理華社近百年的各種曆史事件,擦亮黃奕歡的曆史光環。
黃奕歡與侯西反、劉牡丹和周獻瑞曾是陳嘉庚身邊的四大得力助手。黃奕歡年輕時以善濟醫社主席身份出席由陳嘉庚召集的赈災活動,因在會上慷慨發言,引起陳嘉庚的注意,之後便經常收到陳嘉庚的邀請,參加各種活動。
37年後的今天,新加坡文藝協會于國慶前出版《見證曆史現場——黃奕歡的傳奇人生(1908—1985年)》一書,由協會理事(副研究與展出)薛依雲編著,黃奕歡的兒子黃一雄資助出版。文藝協會並希望借助此書募款。
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說:“一家慈善組織要維持超過百年著實不易,正因爲有黃奕歡這樣的前輩奠下穩固基礎,善濟才有今天的發展,有機會繼續照顧社會上的弱勢群體。”
無論是戰前陳嘉庚組織籌赈會、武漢合唱團到新馬演出募款、南僑總會招募南僑機工、戰後挖掘二戰死難者遺骸和興建和平紀念碑、呼籲本地華人參政和爭取公民權、福建會館獻地籌建南洋大學,還是民間募款興建國家劇場,黃奕歡都以實幹型領導者姿態參與了這些曆史事件。
文藝協會會長成君說,已有42年曆史的文藝協會從未有過自己的會所,協會正在籌劃成立發展基金,希望能募款購買會所,爲長遠發展奠下穩定基礎。
成君說,黃一雄是協會的名譽會長,他一直希望爲父親出版一本書,而薛依雲收集了不少曆史資料,因此便有了出版此書的想法。
翻閱華社百年史,不難發現許多重大曆史事件中,處處都有已故華社領袖黃奕歡的身影。
薛依雲所參考的資料,包括黃奕歡1981年所做的口述曆史訪談錄,以及南安會館1989年出版、黃柏森發行、潘受題字的《黃奕歡先生紀念集》,另外還有其他20種出版物、文章、文獻、曆史資料等。
《見證曆史現場——黃奕歡的傳奇人生》已在本地各大書店出售,定價38元,所有收入將捐作文藝協會發展基金。
此外,他在善濟醫社、福建會館、怡和軒、中華總商會、南安會館、黃氏總會、南洋孔教會等華社組織也留下身影,民間給予他的口碑是“爲社群服務任勞任怨,不居功、不爭名”,難怪這位俠義型人物1985年離世時,場面極盡哀榮,當時的李光耀總理、王鼎昌副總理,以及華社、佛教界、文化界等領導人都親臨靈堂吊唁。
黃奕歡接手時,善濟欠下2萬8000多元債務,他于是騎著腳踏車從大坡到小坡,甚至到新山爲善濟募捐,無論是幾角錢或三五元都不拘,最後終于把債務還清。
花兩年時間翻查大量資料和編寫《見證曆史現場——黃奕歡的傳奇人生》的薛依雲說,他並不認識黃奕歡,但在閱讀各種資料後,發現這位人物在重大曆史事件中幾乎無所不在,于是決定通過梳理華社近百年的各種曆史事件,擦亮黃奕歡的曆史光環。
黃奕歡騎腳踏車 四處爲善濟募捐還債
中國著名演員項堃曾撰文說,武漢合唱團到新馬籌赈演出三年,當時負責照顧他們日常起居,安排他們到大世界、新世界、快樂世界、膠廠或膠園演出的,正是這位團員口中的“奕歡兄”或“黃大哥”。
黃奕歡祖籍福建南安羅東鎮,生前和南安會館關系密切。南安會館會長陳奕福說,馬來西亞南安聯合總會的成立,要歸功于黃奕歡的前瞻性思維,他倡議把全馬的南安社團緊密串聯起來,更好地發揮鄉賢之間的團結互助精神。
根據黃奕歡的口述曆史,他很年輕便當上小坡善濟醫社主席。當時他與堂兄在加冷路開了一家名爲“協隆源”的酒莊,每天上街賣酒收賬,過程中結識善濟醫社的多名董事,包括張惜遠、張文流、郭可濟、藍利益等。他們拉黃奕歡加入善濟,還推選他出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