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國”門口
今天(9月10日),按照“印象中國”旅遊一卡通負責人員的說法,其公司就要在新四板挂牌。
操盤 “138元購一張‘印象中國一卡通’,免費遊國內3800余個景點” 疑似傳銷一事的這家“深圳前海新印象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前海新印象”公司),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以代理考察身份,多次進入“印象中國”團隊和公司辦公地暗訪,與其領導、多位會員接觸,試圖揭開這場騙局背後的圖謀。
澎湃新聞記者見到了目前外界所知“印象中國”團隊級別最高的領導“奉總”。他稱自己一手打造了“印象中國”的模式,最終的目標是到美國或中國香港上市。
據其介紹,公司的老板是一位姓郭的河南人,“兩個耳朵垂到了肩膀,像如來佛”,“這樣的人你跟他幹放心”。
澎湃新聞記者提出希望見見郭老板,“奉總”表示,郭老板不會輕易見人,“至少‘市代’(市級代理)以上才能見”。
“奉總”稱,項目上線不到兩個月,自己已經培養了6個全國代理,最高的一天進賬15萬,到目前爲止已經賺了92萬。
對于外界的傳銷質疑,“奉總”強調,“印象中國”做的是旅遊業,“利國利民”,有實體支撐,跟那些做“資金盤”的有本質不同。
看到澎湃新聞記者疑問不斷,自稱“奉總”下線的“楊總”面露不悅,“我看你還有好多問題,要麽你先不要做了。”
9月9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該公司注冊地轄區派出所深圳市南山派出所,將掌握的情況和證據材料,提交給警方。派出所偵辦三隊一位接收材料的民警表示,他們將根據工商部門的調查情況,確定下一步的工作。
隨後,澎湃新聞記者通過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委員會官方網站的舉報平台,將有關情況和證據材料提交成功。9月10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又向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告知舉報情況,工作人員按照信息件編碼查詢後稱,目前案件已到舉報中心,下一步將分派給具體處室調查。
報出“上級”名字才能獲准進入“公司”
到達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排不起眼的兩層辦公樓。
這裏是工商資料裏登記的“前海新印象”公司的注冊地址,具體爲A棟201室。
工商資料還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原名爲深圳前海星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股東爲黃蓥、蔡钊桂,之前經營範圍爲室內裝飾工程和園林綠化工程。
今年7月5日,公司更改爲現在的名字,法人代表也變更爲陳真,占股80%,新增股東董幹,占股20%。公司經營範圍變更爲旅遊項目投資、旅遊管理策劃、品牌策劃、旅遊商品的技術開發與銷售。
通過“天眼查”搜索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這一地址信息,顯示相關企業有14萬家以上。
注冊地只有一間辦公室,門口貼了數米長的法院傳票
9月1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看到,A棟201室門已上鎖,並未懸挂任何一家公司名字,倒是門口的牆壁上貼滿了法院的傳票和仲裁通知,足有數米長,都是針對在這裏注冊的各家公司的。
2015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挂牌以後,大批公司湧入,因爲前海基礎設施尚未完善,辦公樓緊缺,深圳出台《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企業住所托管辦法》,規定在前海尚不具備可實際經營的場所時,可以臨時性入駐商務秘書機構進行托管。
包括“前海新印象”公司在內的大量同地址公司,均托管于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在工商登記系統中,只顯示這些公司的托管地址,即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但查詢不到這些企業實際的辦公地址。
位于前海的公司注冊地,此處有14萬余家公司。
澎湃新聞記者向保安詢問“前海新印象”公司的去向,對方表示不知情,稱除非有司法機構的證明,這裏不提供公司的實際經營地址。樓下一位保安稱,經常有人員來這裏尋找某公司,自稱上當受騙。
在一張網絡上流傳的“印象中國”網站截圖中,“前海新印象”公司的辦公地址爲深圳市羅湖區國貿大廈2601,該網站爲挂靠形式存在,目前已無法打開。
澎湃新聞記者加入的“印象旅遊 月賺百萬”的微信群中,骨幹人士“鑫哥”在應群員咨詢公司地址時,也發出一個微信位置,顯示爲“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南路3002”。
此前,澎湃新聞記者購買了數張實體“印象中國”旅行卡,通過快遞單號檢索,攬件發貨地址確爲深圳國貿大廈。
深圳國貿大廈是中國建成最早的綜合性超高樓宇,系深圳地標之一。
9月6日,澎湃新聞記者以代理考察身份來到國貿大廈2601。
位于26層的玻璃門上貼著一張8月23日發出的通知,稱國貿的運營中心已遠不能容納接待各位“家人”(對加入者或有意加入者的稱呼)的考察,新的運營中心正在選址中,“在選址沒完成這段時間內,公司暫不接待考察。”
進去後門廳位置挂著“印象中國”四個紅色大字,下面是一行深藍色小字“深圳前海新印象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印象中國”通知不接待拜訪
來此考察需要“上級”推薦,澎湃新聞記者告知“上級”名字後,被獲准進入內部。
“公司”現場:幾十張凳子前擺著一張黑板
“前海新印象”公司這處辦公室大約七八十平米,格局接近于兩室一廳,內部陳設簡陋。
客廳位置擺放著幾十張凳子,一張白板供講課使用。兩間辦公室一間爲“財務室”,一間爲“總經理室”,“財務室”一直無人進出。
客廳位置並無文件或電腦,兩張置物架上空空蕩蕩,淩亂散落著公司開業賀卡,字迹和紙張都粗陋不堪。
客廳裏兩位女子正在興奮地聊天,一位被稱爲“楊總”的男子,挺著肚腩興致勃勃地在一塊白板上,講解著“印象中國”旅行卡模式的優勢,一位約莫20多歲的男子耐心聽著,不時點頭稱贊。
總經理室擺著一張黑色辦公桌和一個文件櫃,但文件櫃內沒有任何文件,也沒有其他證書,靠門口是一張茶幾和兩個沙發。
被稱爲“奉總”的中年男子就坐在總經理辦公室的沙發上,衆人圍坐四周。
總經理室內總共有四五個人,都是准備加入或已經加入的,“奉總”將他們稱爲“家人”。
“奉總”是目前外界所知“印象中國”團隊級別最高的領導,他講課的音頻,通過喜馬拉雅等平台,在多個微信群裏傳播。
他頗有福相,淺發背頭,油光可鑒,上身著花格子短袖,腕戴金色手表,談吐從容淡定。
一位據稱從廈門過來的40多歲女子說,她看到該項目後立馬辭職,目前已經小有成就。
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也正欲“辭職專門做印象中國”時,被女子贊“有想法”,“現在實業都不好做,上班能掙幾個錢?”
按照“奉總”的說法,“印象中國”的模式,是他一手打造的。他與老板是多年的朋友,老板非常信任他,日常接待工作都由他負責,他被稱爲“老板第一對接人”。
據他說,老板姓郭,河南人,1987年出生,信佛,“每個周末都要去放生”。不僅如此,老板長相慈善,“兩個耳朵垂到了肩膀,像如來佛”,“這樣的人你跟他幹放心”。
澎湃新聞記者提出希望見見郭總,“奉總”表示,郭老板不會輕易見人,“至少‘市代’以上才能見”。
“市代”即市級代理,按照“印象中國”的模式,需要個人銷售15張卡,團隊銷售2000張卡。
“奉總”湖南口音,自稱湖南永州人,1978年出生。“奉總”自我介紹,他在2008年時做過旅遊項目,港澳遊熱的時候,大賺一筆,後又在平安保險待過三年,發展團隊到20多人,因他推銷保險的時候,同時推銷旅遊産品,不被公司允許,遂辭職。
“奉總”說,在開發“印象中國”模式之前,他還做過“車智慧”和“秒贊紙巾”項目,他非常熟悉這兩個項目的優勢和缺陷,遂與“郭老板”策劃,充分借鑒這兩個項目的優勢,設計出“印象中國”。
“奉總”在談話中他自得的是,“印象中國”模式“被證明成功了”,且發展勢頭迅猛。
他稱,從7月18日上線到目前不到兩個月,已經發展到近300萬會員,從數據上看,浙江、湖南和四川的人數最多。
“奉總”稱,他在項目上線時給自己設立了目標,“10天日薪過千,15天日薪過五千,20天日薪過萬”,實際中他提前完成了任務,目前他已經培養了6個全國代理,最高的一天進賬15萬,到目前爲止已經賺了92萬。
“楊總”稱,自己是“奉總”的下級,加入“印象中國”才十幾天,已經做到了縣級代理,目前累計收入3萬多。
他得意地向在場衆人展示自己“印象中國”兩個賬號的收入。澎湃新聞記者看到, 9月5日,其中一個賬號進賬900多元,8月21日,該賬號進賬9300元,近期每天進賬都在幾百到幾千不等。
“奉總”(右)正在與會員交流
“你還有好多問題,要麽先不要做了”
談話中,他們並不避諱外界對“印象中國”涉嫌傳銷的指控,且能娴熟拉出一套理由來應對和反駁。
澎湃新聞記者被“上線”拉入的一個“印象中國”群裏,轉發的一份音頻“課堂”顯示,某講師讓會員們一定要先給准備入會的人員“打預防針”,所謂“打預防針”,就是告訴他們網上的各種負面消息,包括其被指控爲傳銷的信息,“這樣他們心理就有個底了。”
然後再告訴這些“小白”,“阿裏巴巴讓融資的時候也有人說是傳銷”,有人還把一段劉強東的采訪視頻發出來,視頻中,劉強東稱,“你去看看京東早期的新聞,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負面的。”
不久前,劉強東在美國涉嫌強奸被媒體大量報道,但他們認爲媒體都在造謠,禁止群裏一切關于劉強東的負面消息,轉發的人將會被踢出群。
“奉總”再次強調,“印象中國”做的是旅遊業,“利國利民”,有實體支撐,跟那些做“資金盤”的傳銷有本質不同。
他表示,“印象中國”旅行卡之所以如此低廉,是因爲公司希望前期引入流量,後期還將開發印象酒店等各種延伸産品.他讓會員們相信公司的實力,“即使每張卡燒20元,以老板的實力可以支撐3年”。
他還以攻擊別的項目來反證自己的可信度。“現在的各種平台太多了,99.9%都是騙人的。”他說,因爲自己有技術團隊,不少做虛擬幣的“大佬”經常找過來,建議他們加入,都被自己拒絕了。
他爲會員們畫了一張近在咫尺的“大餅”,聲稱9月10日將挂牌“新四板”,最終的目標是到美國或中國香港上市。
如此美好的前景,似乎與眼前這間簡陋、狹小、空蕩的辦公室不協調。
“奉總”和“楊總”都解釋,這裏只是一個運營中心,新的辦公室在龍華客運站附近,“有一千多平米,正在裝修”。屆時,公司的各個部門都將彙集到那裏。
澎湃新聞記者多次提出,希望去新的辦公點考察,均被拒絕,“裝修好了會讓你們來的。”
最後,“楊總”幹脆說,“那個地方到底在哪裏,連奉總都不知道。”
近期,包括攜程旅行網、驢媽媽等平台和一些旅遊景點,相繼發出聲明,否認與“印象中國”存在合作關系。
對此,“奉總”解釋,因爲很多人打電話到這些平台和景點去詢問,“已經影響到人家工作了。”他表示,其他旅行網站和景點之所以辟謠,“道理是一樣的,那麽多人打過去人家要還要不要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有疑惑,爲何宣傳的3800個景點,實際景點不足1900個,而且很多都是不知名的小景點,有些景點甚至本身就是免費的。
未及“奉總”開口,前述從廈門趕來的女人搶先解釋,“你知道我是怎麽告訴會員的?我說這個卡就相當于一個導航專家,告訴你哪裏可以玩,免費的你可以去,不免費的我們給你免費。”
“奉總”聽了表示贊賞,拍手補充道,因爲小景點需要宣傳,所以才能合作,大景點客流量已經很多了,“當你平台小的時候,你就是孫子,做大了就是爺。”他說,等有了更多會員,大景點自然會同意合作。
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依然有疑慮,從預約和取票信息看,進入景區依靠的並非“印象中國”旅行卡,而是公司直接從網上購買的門票,再將門票信息發到印象中國手機應用上。這是否意味著公司自己花錢購票,該模式是否可以持續?
“奉總”突然有點緊張,一再強調,“確實是免費的”,公司並沒有出錢。
“楊總”則面露不悅,“我看你還有好多問題,要麽你先不要做了。
“楊總”在給會員們上課
“大多數項目活不過3個月”
在現場的人中,“奉總”和“楊總”擁有極高權威,他們對項目的分析和規劃獲得絕大多數人附和。
澎湃新聞記者以技術人員身份成爲會員,並表示准備辭職專門代理“印象中國”時,衆人都表示贊成,並極力鼓動。
澎湃新聞連續兩日到這裏考察,只有一位名叫洪浩(化名)的男子,是唯一一位對該項目提出質疑的人。“你別光聽他們說的,還是要自己考察一段時間。”他偷偷提醒澎湃新聞記者。
洪浩(化名)戴著一副眼鏡,說話井井有條,他自稱“做項目”已有十年。2002年來到深圳後,他賣過早餐、做過“二房東”、當過編外城管,最終發現“搞實業不賺錢”。2008年左右,他進入“資金盤”,十年摸爬滾打,悟出了一些經驗。
前些年火爆的各種“金融項目”,從 “資金盤”到“善心彙”,從虛擬幣到區塊鏈,他都熟悉。在洪浩的經驗中,鑒別一個投資項目的真假,三個月是一個重要考察期,絕大數圈錢項目,壽命超不過三個月。他考察項目時,三個月內不會出手。
一位“金融圈”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類項目主要集中在深圳羅湖片區,尤以國貿、地王和京基三個寫字樓最多。這三棟寫字樓是深圳的重要地標,“外人一聽高上大,就容易相信。”
因爲“項目”壽命短,許多公司甯願出高價簽訂三個月合同,也不願以低價一年一簽。“公司三個月倒閉,老板跑路,最多就多付一個月押金。”這位人士說。
澎湃新聞記者探訪過距離國貿數百米的某區塊鏈公司,與“印象中國”的辦公室相比,這間辦公室裝修豪華,地毯柔軟,辦公桌椅全是實木。但與“印象中國”辦公室“氣場”相同的是:房間裏都有一張大茶幾供人喝茶“洽談項目”,但都沒有辦公電腦和紙質文件。
大量“金融公司”的出現,孕育了大批像洪浩一樣“做項目”的人。澎湃新聞記者與多位會員交流發現,他們不少人無正式工作,常年遊蕩在羅湖區附近,打探各種消息,依靠“做項目”爲生。
這些人並不關心項目的模式和是否可持續,而是在將信將疑的狀態下,抱著“撈一把就走”的暴富心態加入。嘗到甜頭的會員們,又會創造自己的話術去推廣拉人,綿綿不絕。
“實業不好做”、“好項目難找”,是他們經常挂在嘴邊的話術,然後便開始推銷他們自己手上的項目。
洪浩曾是“善心彙”的成員,2017年,“善心彙”頭目張天明被抓,他還曾去 “上訪”。
“善心彙”事件後,洪浩又買到了一條重要經驗:服務器在國內的項目不投。
洪浩目前手上有三四個項目,據他說都是經過自己認真考察的。他自稱是個善良人,不靠譜的項目,不會輕易推薦項目給別人,但也有失手的時候。
他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某種虛擬幣,稱該項目由著名投資人沈南鵬支持,服務器在新加坡,預計12月就會上交易所,第一波入手的人大有機會。
但澎湃新聞檢索公開信息,未找到沈南鵬與該幣有關的報道,幾篇與該幣有關的消息,從行文風格來看似爲軟文。
洪浩目前正在考察“印象中國”項目,爲此他專門購買一張旅遊卡,預約了一處深圳附近的景點,實測是否可以進入遊玩。獲得驗證後,他又發現預約程序存在疑點,“可能是公司自己買的票,直接發給我們取票碼。”
洪浩還注意到,“印象中國”才兩個多月,就遭到大量舉報投訴,且該公司的服務器在國內,他預感該公司不會存活太久。
9月8日早上,洪浩匆匆提醒澎湃新聞記者:“把賬戶裏能提出來的錢,趕緊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