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邀請了我的發小,Romi媽媽來寫。就職于國際頂級管理咨詢公司的她,從事媒體公關工作十余年。我們育兒三觀和方法一致,興趣愛好相同,經常在一起聊書聊娃聊旅行。
而四歲的Romi,是個英文流暢,古詩張口就來,愛說話愛跑愛笑愛畫畫的小姑娘,也是很多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正式給Romi做英文啓蒙是三歲,但是在這之前,媽媽的陪伴和日常的溝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在輕松中自然習得。
這篇分享也會讓你看到,其實帶好娃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家長做的,只是需要觀念和思維上的改變和自我成長。
歡迎關注公號觀看四歲Romi流暢說英文的視頻
文:Romi媽媽 娃4歲
關于孩子的啓蒙問題
我和薇從出生就認識,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同班同學,後來又一起在北京工作和生活,這30多年,一直有聊不完的話題。自從兩人都有了孩子,主要聊的當然是育兒經,薇家先先比我家Romi大兩歲,一開始我只是找她咨詢各種孩子的餵養和護理的方法。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聊的話題更多就是孩子的啓蒙。我也是看著先先一點點成長,毫不誇張的說,他是我身邊同齡孩子裏英文最好的,這一點從他5歲通過KET就能看出來,而實際上,好的又不僅僅是英文,從中文傳統文化到認知三觀,一直都在同步成長。 我看到的,是薇一直在踐行她的育兒理念:
閱讀語言只是工具,思維才是能夠讓孩子受用終身的,利用好生活以及每次和娃溝通的機會,就能輕松帶出熱愛思考,三觀端正的娃!
我也在一次次和薇的溝通中,越來越多的受到她的影響。我們倆都是瘋狂愛讀書的人,最熱衷聊的話題也是書,我們總是互相推薦最近讀的好書,然後交換讀過後,再聊內容聊得不亦樂乎,每年生日互相贈送的禮物也是書。
有了孩子後,這個話題自然也就延伸到了孩子們讀的繪本和故事上。所以讀書,是啓蒙的最重要環節之一,無論中英文啓蒙,脫離閱讀,一定是事倍功半的。那說到語言啓蒙,就必須要在生活裏和孩子多溝通多討論才行。
薇在先先很小的時候,就對市面上的線上線下英文機構做了全面的考察,常常和我感慨:這些課基本都是蹦跳英語,學來學去一年掌握些顔色形狀數字的,難道自己教不了,一定得去給他們送錢浪費時間嗎?
薇一向是個敢想敢做的人,沒有合適的路,她就能自己走出一條獨特的路:她耐心陪娃,花很多的時間鑽研學習如何更好的給孩子做啓蒙,實踐起來非常行之有效。之後她甚至辭職帶著先先後後遊學新西蘭和美國,親身體驗英文母語國家的育兒理念和教學方法,全面研發了一套能夠在英文啓蒙的同時,同步進行全學科啓蒙,並增強親子關系,讓父母學會如何引導孩子們自主思考,幫助孩子們認識世界和建立自我意識的課 程體系。
我其實英文不錯,因爲在美國公司,日常工作英文用的也不少,和Romi也會聊很多話題。但是隨著孩子逐步成長 ,同樣不可避免的遇上瓶頸。我也曾經參加過其他老師的啓蒙課,有的也有不少高端詞彙,但是說實話,不系統,有一些話題也很牽強,我不希望孩子是爲了學英語而學的。所以在Romi三歲左右,我決定跟著薇的課 程一起好好系統走。在這個期間,我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媽媽們,大家一起討論自己和孩子的學習,分享帶娃的好方法。並且驚喜的發現薇給到的所有內容,都可以特別自然的融入到生活裏,Romi的成長也越來越快。
在交流中我也發現好多媽媽們對和孩子說英語都有抵觸情緒,比如怕自己有口音把孩子帶跑了;或者是覺得說英文必須整段說,不能中英文摻和著說;有的媽媽認准了“沉浸式英文環境”,對此抱有執念,必須要找一個有全天外教的幼兒園……等等問題都是在群裏常常會聊到的。
薇做了好幾次講座,專門來講這些問題,後來又系統的整理成系列課,被無數媽媽N刷。我也忍不住想借這個機會說說我的感想。十幾年前進入外企,我們公司內部曾經組織過一場英語培訓,主題是英文郵件寫作。培訓師是公司一位美國老板,那位金發碧眼的老外一張口,說的中文比中國人還地道,他在學習語言方面特別有經驗。整場培訓下來,他幾乎沒怎麽講語法和詞彙這些知識點,而是一直在和我們討論溝通的有效性。他告訴我們,如果你覺得和老外溝通有問題,不一定是你的英文有問題,更大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有問題;如果你覺得寫的郵件總是表達不好,不一定是英文書寫有問題,更可能是邏輯思維有問題……所以即使換成中文溝通,同樣會存在一樣的問題。
那場培訓給我的印象頗深,我對他的一句話記得非常清楚:“The secret weapon to learn English, is an open mindset.”
再後來我和另一位不會中文但是精通泰語和日語的加拿大老板聊學語言這回事,我提到這句話,她笑著對我補充說:“and an open mouth.”
因此不管是在自己說英文,還是在孩子的英文啓蒙上,我都是堅持貫徹這兩點“open mindset”和“open mouth”,放心地說,大膽地說,有口音怕什麽,盡量自己調整,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多看英文動畫片,自己多練習。退一萬步,就算調整不好,孩子將來總會接觸到純正口音的人,只要他/她會說,敢說,他以後一定會慢慢自己調整過來,有口音總比不敢開口好吧?
如果擔心很多單詞不會說,更是大可不必,父母不用擔心在孩子面前露怯,在家庭中,孩子需要父母扮演的,不是一個老師的角色,而是一個能陪玩、陪學的“同夥”。
遇到不會的單詞,可以告訴孩子:“I don’t know it either…now we have a problem, do you have any idea? Oh yes, let’s check the dictionary!”一起查字典,一起查百度百科,然後一起說說學到的東西,我們可以對孩子說:“I love to read book/talk/watch TV with you cause we can both learn something new!” 畢竟,學習的目的,除了學到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一生的求知欲。
關于繪本/分級讀物/練習冊
對于繪本,薇是研究了個透。現在也有好幾家出版社找她去給孩子們錄繪本講解音頻視頻,在選繪本讀繪本上,她絕對是專家。她推薦給孩子的書我幾乎全部照單全收,其中Maisy是Romi的第一套英文繪本,畫面鮮豔內容簡單,小奶娃的睡前故事必備;現在長大了點,Fancy Nancy絕對是這個年紀臭美小女孩的最愛;還有貌似現已絕版的正能量系列也是每天晚上必講的故事。
Romi最近愛讀的睡前故事,幾乎可以鋪滿整張床:
最重要的是,之前我給孩子買的書大部分都屬于fiction的類別,而薇推薦的書單中很多Non-fiction的圖書極大地填補了我買書的空白。
比如國家地理科學分級閱讀,我和Romi一起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小女孩對自然和科學也非常有興趣,她特別愛看的一本是Do you like to bike,我們一邊講這本故事,一邊討論什麽是重力gravity和摩擦力friction,爲什麽road bikes have smooth tires,而mountain bikes have thick, bumpy tires,薇的課程教案中的一個句子在這裏也可以稍微改改套用進來:“Smooth tires can reduce friction and increase speed, bumpy tires can increase friction and keep you from slipping.”
還有不得不提的經典牛津樹系列,一個溫馨的家庭,幾個固定的人物(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和小狗),每天發生的各種平凡而有趣的事情,簡直就像是一部我少年時最愛的美劇《成長的煩惱》!Romi對他們就像是現實中的朋友一樣熟悉,有時候睡前講故事,我困得不行,暈暈乎乎地把故事中的人名說錯了,她會馬上糾正我:“Mommy, his name is Chip! Not Biff! Biff is the girl’s name!”
這套分級讀物從最開始的每一頁只有幾個單詞,慢慢過渡到簡單的句子,再到複雜的句子, 對于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閱讀非常有作用。每一本薄薄的書,我們都會聊很久。
Romi是一個對情緒變化特別敏感的孩子,因此她會指著每個人物的表情問:“他/她是不高興了嗎?”我會反問:“He/She is upset? Why is that?”然後我們再根據情節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What is he thinking?”“How does he feel?”甚至看到有本書裏,大家都去遊樂場玩,小狗不能進去,于是小狗不高興了,Romi都會拍拍書頁安慰它說:“Good dog~~~”
除了繪本和分級讀物之外,薇還推薦我了一套非常好的練習冊:Brain Quest。BQ色彩鮮豔,有迷宮有填色,Romi特別喜歡,每次做練習冊都像玩一樣,每天都會要求再多做幾頁。從一年前開始做到現在,BQ已經做完了Pre-K和K1厚厚的兩冊了,每次做完一冊,最後都有一個小獎狀,剪獎狀貼獎狀的過程特別有儀式感,也是對她很大的鼓勵。
現在寫到了第三冊BQ(即K2),雖然字還是寫得不太好,但是已經能自主做題了。
當然,雖然說到讀過的書,寫過的題,充滿了成就感,但是最終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目標,只是達到目標的過程。帶著孩子閱讀的終極目的,還是孩子通過閱讀和學習,對世界有更多的認知,以及在認知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也不斷地提醒自己:希望在以後孩子不得不接受的應試教育中,我也還能保持這樣的初心。
將英文啓蒙應用在美術和手工中
通過系統地學習和研究薇的啓蒙課程,我得到更多的啓發,也開始對Romi進行更多的拓展。作爲一個美術愛好者,我和Romi平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一起畫畫和捏橡皮泥,我用薇的英文拓展思路,把更多的詞彙、知識應用到親子繪畫和手工的活動中。
畫水彩畫時,薇的教案中的句子可以得到各種套用。最開始我和她聊:“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她會告訴我:“Pink!”(呵呵,這可能是小女孩的統一回答。)後來我們會一起嘗試調色,然後代入課程裏的句子:“If we mix red with blue, what color we will get? Let’s try!”Romi嘗試後會興奮地大叫:“Purple!”就這樣一邊畫,一邊聊,Romi在2歲之前就知道了所有一級顔色(紅黃藍黑白)和二級顔色(綠桔紫棕灰粉金銀)的英文說法,她大概2歲4個月上幼兒園,老師很驚訝地告訴我:“上課外教在教顔色的時候,Romi雖然是班上最小的,但是她已經都知道了!”
隨著她的詞彙量越來越大,我在畫畫時會不動聲色地指使她:“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the indigo (靛藍色)pencil?”或者“I need violet(紫羅蘭色), would you pass it to me?”走在小區裏,路邊的花花草草,我們會用薇推薦給我的形色APP查它們的名字,看每一片花瓣的顔色過渡;我會給她看各種礦石的顔色,告訴她這些都是天然的顔色,是地球在億萬年的變化中,各種化學反應産生的美妙的變化;我們去新西蘭旅行,帶她去懷歐塔普地熱公園看香槟池,告訴她這些瑰麗的顔色是900年前的地熱爆發形成的。所以當後來我再問同樣的問題:“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她竟然會告訴我:“I like all the colors because the world is colorful!”
現在我們可以一起做,一起聊的事情更多了:她三歲後,畫鉛筆畫的時候,鉛筆禿了,我會叫上Romi:“Let’s sharpen the pencils together! 要畫畫之前,一定要把准備工作先做好。”兩個人圍著垃圾桶削鉛筆時,我會告訴她什麽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會聊到這是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說的話,他教導他的弟子,如果工匠要做好一件東西,就要先把工具磨鋒利,如果人要有品德,一定要先和賢達的人交朋友。就像是畫畫的時候,削得尖尖的鉛筆會幫助你畫出更好的畫,在生活中,和善良友愛的小朋友一起玩,會讓你變得更加優秀。那你覺得誰是善良友愛的小朋友啊?這時她會把幼兒園班上的小朋友挨個數一遍,我會誇張地說:“Wow that’s amazing! You have so many great friends who will make you a better person!”
Romi看了電影《海洋奇緣》(Moana)後自己用橡皮泥捏的海底世界,有珊瑚,有貝殼,有扁扁平平的很大的魔鬼魚:
Romi中秋節的畫——月亮上正在搗藥的小白兔,地球上的Romi和媽媽正拿著望遠鏡看月亮:
聖誕節的畫——Romi和她想要的禮物:
薇一直堅持的理念是: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我非常支持這一點,同樣在對孩子的藝術啓蒙上,我也不在乎孩子畫出來的畫是不是填滿了整張紙,畫得像不像,人物有沒有缺胳膊少腿,因爲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想通過這幅畫,記錄什麽?表達什麽?梵高曾說過:“沒有什麽事是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
結語
曾經有一個好朋友和我聊雞娃的話題,問過我:“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們全家傾盡全力培養出的孩子,長大後也無非是一個平凡的人,你覺得現在付出的一切值得嗎?”我不假思索地告訴她:“值得啊,當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正是我對孩子的期望,也是我覺得最幸福的事情。”
平凡,是在這芸芸衆生中,自食其力、百折不撓、不卑不亢,看大千世界分外精彩。而平庸,是渾渾噩噩、虛度光陰、偏聽盲從、毫無主見。努力提升自己,無非是想堅持做前者,讓娃看到一個平凡但是不斷努力的母親;努力雞娃,只是想讓娃爬上那書籍壘起的樓梯,看到一個廣闊而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