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企業實力、政策、國內市場大環境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出海勢在必行。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537.1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底,中國2.8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共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5萬家,分布在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根據 CB Insights,2021年中國獨角獸數量爲168家,居全球第二,中國企業的技術和模式獲得市場認可與驗證。“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也爲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此外,“人口紅利”“流量紅利”逐步消退,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中國企業在龐大市場基數中磨煉出較爲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出海至待開發的海外市場,借助海外時間窗口,把握全球市場機遇。
2022 出海趨勢預測
過去幾年,跨境電商、金融科技、遊戲、社交文娛等領域是熱門出海領域,安克創新、富途、原神、TikTok 都是成功走向世界的中國出海典範。展望2022,既有熱門行業展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又湧現出一些高潛力賽道。
熱門行業新趨勢
對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行業來說,2021年的“亞馬遜封號潮”幾乎是當頭一棒,也讓衆多賣家意識到,在單一平台售賣同質化商品,只會導致商家話語權過低,受制于平台。預測2022年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玩家將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將在多平台、獨立站、社交媒體銷售等多渠道布局。此外,靠低價拓展市場不是長久之計,品牌形象將成爲跨境電商的護城河。出海東南亞的品牌在增多,尤其是服飾、美妝、3C 等領域;越來越多的品牌會直接做東南亞本土品牌,而不是中國品牌出海。
在金融科技領域,南美、東南亞、俄羅斯等市場正在崛起,消費金融、移動支付、數字銀行等細分賽道中均有中國企業出海的身影。同時,隨著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持續關注,越來越多的理財投資軟件將加密貨幣納入投資組合。以東南亞爲例,一些地區消費信貸監管收緊,隨著數字銀行、虛擬銀行概念在全球的流行,一些掌握用戶數據、在市場打磨過風控等技術的消費信貸公司會轉型 B2B 業務,爲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此外,東南亞部分國家間的跨境支付打通趨勢明顯,如印度尼西亞銀行(BI)和泰國銀行(BOT)達成合作,兩國的消費者和商戶之間現在可以用二維碼進行實時支付,對跨境支付結算服務商來說,尋找新的增長點已然納入議程。
中國遊戲的出海勢頭迅猛,手機移動遊戲尤其如此,無論是騰訊、網易等老牌遊戲公司,還是莉莉絲、米哈遊等出海新秀,都在全球市場引起了廣泛關注。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各大遊戲廠商都在嘗試探索“元宇宙遊戲”的新方向,玩法自由、設定接近開放世界的沙盒類遊戲前景廣闊,XR (延展實境)業務、遊戲 UGC (用戶原創內容)等有望成爲新的風向標。
TikTok 的爆火令人印象深刻,也爲社交文娛出海舉起了一面旗幟。除了短視頻,無論是直播領域的歡聚,還是音頻領域的 Yalla,都是中國社交文娛出海的代表,也凸顯出這一領域的無限可能性。在出海過程中,新興市場大有可爲。例如,拉丁美洲是值得關注的流量窪地,根據 App Annie,2021年上半年拉美地區的 Android 手機每日使用時長超過美國,用戶平均使用移動設備的時長爲4.2小時,社交應用的使用時長在所有應用中居于首位。再比如,中東的海灣六國都屬于高收入國家,互聯網滲透率基本都在90%以上,而當地的人均日工作時長僅有3小時,“有錢有閑”“娛樂匮乏”等特點讓中東成爲中國社交文娛産品的樂園。
高潛力賽道湧現
在熱門領域外,中國出海企業也在醫療健康、機器人、企業服務等高潛力發展賽道嶄露頭角。
在國內多項政策的加持影響下,中國創新藥發展加速,醫藥企業正在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據咨詢機構 ChinaBio 統計,2020年中國藥企和海外藥企的跨境交易達到271起,相較2015年增長300%。中國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影像等數字醫療産業也處于領先地位。醫療健康企業主要關注美國、歐洲和以東南亞爲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地區。
中國機器人的出海史似乎開始得格外早。2007年,通用汽車公司在全球進行公開采購,新松移動機器人産品中標,結束了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曆史。但在接下來的近十年內,國內機器人都是零星出海,沒有形成大範圍出口。最近兩年明顯觀察到倉儲物流、工業制造、商業服務等領域的出海機器人公司數量增多。這些機器人公司一方面關注人力成本高昂的發達市場,一方面跟隨自己的客戶出海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相比于歐美的老牌企業服務公司,中國的企業服務還尚且年輕。但中國整體市場大、企業情況錯綜複雜,中國企服公司在中國市場打磨技術和模式後,面對海外市場有一定優勢。例如勞動力管理軟件蓋雅工廠在中國這塊土壤上,見證過全世界最複雜的勞動力管理場景。蓋雅工廠投放在海外的産品,更多是語言、時區、幣種等方面的改變,反而在核心功能層面上的叠代不多。蓋雅工場 CEO 章新波曾提及,“我們發現到歐洲是典型的降維打擊;到東南亞就是我們過去走的路,很多經驗直接可以複用;到日本整個勞動力專業化素養非常好,感覺非常匹配。”此外,中國企服公司依靠在國內的技術及運營中心,需求響應時間短、叠代快,這在全球極具競爭力。
立足新加坡,展望全球化之旅
在上述趨勢預測中,不難發現東南亞作爲重點新興市場,備受各個領域的出海企業青睐。然而東南亞各地區差異大,基礎設施不完善,出海企業往往選擇新加坡作爲橋頭堡,借用新加坡在各個領域的資源禀賦擴展東南亞市場,這一點在諸多業已出海的科技企業的發展路線中可見一斑。衆趣科技的CEO高翔便非常認可“新加坡是華人出海的基礎站點”這一觀點。衆趣出海的項目定位,也是基于新加坡這個市場,建立起輻射海外運營的網絡,他表示“新加坡會是我們出海很好的落腳地”。對下述産業來說,新加坡更是全球化之旅的第一站。
新加坡在跨境電商、金融科技、醫療健康、機器人、企業服務等領域的發展資源,值得出海企業關注。
跨境電商。新加坡570萬人口,整體消費市場體量不大,但卻是打造品牌效應的寶地。作爲東南亞最發達的國家,品牌在新加坡暢銷,無疑成爲其在東南亞乃至全球拓展的強大背書,更是企業將品牌打入東南亞市場的絕佳渠道。安克創新亞太區總經理羅明波曾說道,“新加坡周邊國家的中産階級至少一年會去一次新加坡,有錢人一年幾乎每個月都會跑一趟新加坡,新加坡一定是東南亞的品牌橋頭堡,但凡想要做品牌,一定要在新加坡有充分的品牌露出,讓受衆意識到品牌調性。”此外,安克創新旗下新品 Liberty 3 Pro 耳機1000片備貨在新加坡半個小時售罄,超過了新品當天在日本及美國的銷量。羅明波補充道,“不像周邊國家混合各個消費層級,品牌需要用不同價位的商品進入市場,新加坡是高端旗艦産品的主戰場。”
金融科技。新加坡作爲公認的東盟金融科技中心,預計超過40%的東南亞金融科技公司在此設點,擁有750多家實體。新加坡政府扶持金融創新發展,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以鼓勵和支持技術創新實驗向市場提供金融産品和服務。從政府政策,到大型金融公司,再到學術機構,都在爲金融科技的發展營造優質的環境。2021年11月,騰訊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宣布,將與新加坡的亞洲數碼金融研究所(AIDF)展開合作,在研究、教育、創業等領域合作,共同推動金融科技行業不斷創新發展。
醫療健康。新加坡將生物醫藥産業納入國家層面戰略規劃,從2000年到2019年,新加坡生物醫藥制造業複合年增長率達9%。2020年,新加坡擁有超過300家本土醫藥科技公司,50多個制造工廠,50多家研究機構,行業相關從業人員人數超過24,00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初創公司。全球前十大收益最高的藥物,其中四種在新加坡生産,輝瑞、羅氏、賽諾菲和默沙東等國際頂尖的跨國醫藥企業均把亞太地區總部、大型制造工廠或研發中心設在了新加坡。中資企業在這裏也有一席之地: 全球卓越的生命科學研究應用工具與服務提供商金斯瑞(GenScript Biotech Corporation)于2022年2月宣布,在新加坡啓用占地超過30,000 平方英尺(大于2,700平方米)的蛋白質生産基地,用于高度自動化的蛋白質和基因制備服務。金斯瑞生命科學事業群總裁陳睿博士表示:“新加坡是金斯瑞亞太總部的所在地,也是我們提升制造能力、支持快速增長的生物技術行業的戰略位置。在經發局 EDB 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新生産基地希望能夠打造紮實的區域網絡,以促進合作,推動研發創新和生命科學的突破,這體現了金斯瑞致力于建造及開發全球卓越科學服務平台的承諾。”
機器人。新加坡勞動力有限,需要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實現自動化,正因如此,機器人在新加坡極具發展前景。新松協作機器人、高仙清潔機器人、新石器配送機器人、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等中國公司的産品均已落地新加坡。其中,新石器無人車與送餐平台 foodpanda 合作,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大學城(UTown)測試用機器人送餐,新石器無人車的市場代表蘇永興說道:“我覺得在無人車條例和政府支持方面,新加坡在世界排名第一。新石器希望把新加坡當成通往西方市場的跳板,如果我們的配送機器人能被新加坡批准的話,在其他國家也可以被接受。”值得一提的還有新松機器人:2017年新松新加坡以合資公司的形式順利落成,2021年,新松與新加坡港務集團共同合作,完成一款室外無軌導航重載型移動機器人——港口移動機器人。“這可以說是新松新加坡最有意義的項目。” 公司副總裁兼戰略與協同總監張進表示,“現在,新松新加坡已經成爲我們在東南亞的支點,不僅局限于新加坡本地,周邊的業務也都由新加坡團隊支撐。”
企業服務。大企業和科技公司彙聚新加坡,46%的全球100強公司已經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59%的科技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總部。除了“總部經濟”的引力外,新加坡也是“小而美”的國際村,在這裏能夠找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型企業,無論是瑞士的 Bühler,美國的 IBM 還是中國的阿裏巴巴,都在這裏有自己的足迹,中立的立場和長久的穩定讓新加坡成爲企業安心落腳的樞紐;此外,B2B 初創企業也受益于荟聚在此的大量潛在客戶和合作夥伴, PingCAP 和弘玑便是快速成長的典範。 2021年3月,RPA公司弘玑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當地強大的基礎設施和充滿活力企業生態系統是重要的原因。 “RPA 對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行業增效明顯,比如金融,新加坡又恰好彙集很多銀行、貿易等金融行業客戶。在國內各行各業鍛煉過技術後,弘玑想來新加坡直面 UiPath 等全球頭部 RPA 玩家。新加坡說英語,有高質量研發人才。良好的人才基礎讓弘玑在新加坡有能力幫助産品和算法覆蓋有定制化需求的客戶,和世界頂尖同行對抗。” 弘玑的 CTO 周健分享道。
在行業資源外,新加坡的優質創業創新生態也爲出海企業發展提供一大助力。長期以來,新加坡的創新指數位居世界前列,是公認的創新創業高地。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最新報告,新加坡在2021年根據國際合作條約提交的專利申請比2020年的1315份多出23%,在全球位列第十八。這樣優良的生態離不開新加坡政府的財政支持:在2022年2月的預算案中,新加坡財政部宣布會繼續撥款250億美元,用于研發投入。
2022年新加坡財政部發表的預算案聲明中還提到,目前,大型的跨國企業是推動研發的主要動力,盡管如此,新加坡依舊鼓勵並且看好中小企業在行業技術和創新上的努力,在未來5年裏,政府會提高對食品制造、精密工程和零售等幾大産業的創新支持,幫助它們承擔更多創新項目。
打造良好生態,助力企業創新,是新加坡一直以來的堅持。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經發局 EDB)大中華區副司長黃靜雯表示:“我們將繼續打造有利的營商環境,賦能企業成長、合作、在此實現繁榮的同時以可持續的方式擁抱全球市場;此外,我們也將不遺余力將新加坡打造爲區域和世界的創新樞紐。”談到創新,黃靜雯還表示:“創新離不開多元化。未來,我們會繼續保持與世界的連通性,歡迎領先的企業與優秀人才在這裏實現夢想。”
新加坡也能爲高增長科技初創公司提供強力的資金支持。根據道衡·德安華(Duff & Phelps)的最新數據,2021年新加坡私募股權和風險創投進行了303個投資交易,吸引投資總計165億美元(約225億新元)。IPO 方面,新加坡政府和淡馬錫設立共同投資基金 Anchor Fund @ 65。該基金的第一期15億新元將用于支持“有前途的高增長企業和市場領導者”在新加坡 IPO,包括在新交所二次上市和雙重上市。與此同時,經發局EDB的投資部門 EDBI 將設立一個新的增長 IPO 基金,用于投資距離公開上市兩輪或兩輪以上融資的後期企業,將與公司合作以發展其在新加坡的業務,並努力最終在新加坡公開上市。新交所于2021年9月起正式接納 SPAC 機制在新加坡上市。對于出海的高增長科技公司,在新交所上市或可納入考量。2022年1月,有消息稱蔚來正在考慮在新加坡二次上市。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