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人對待孩子,那是皇帝一般,含在嘴裏怕化了,含在嘴裏,可又擔心會融化,捧在掌心,又擔心會摔壞,而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盡量用最好的,比如進口的奶粉、尿不濕、玩具等等,說是小皇帝一點都不爲過,這樣長大的小孩往往比較軟弱,不能獨當一面,因此中國社會各界都在呼籲需要對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
其實這個問題在世界上要比中國考慮的早,早在上世紀初,對于增強孩子的抵抗力以及成長各方面都有考慮,而且付諸行動,竟然産生了嬰兒籠這樣的産品。
嬰兒籠當然不是把嬰兒裝到籠子裏,肯定不會有這麽腦殘的産品,像現在很多家庭都會買護欄,把小朋友放在一個單獨的區域,這樣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孩子受到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弊端是孩子接觸不到事物,意識不到危險。
外國的這種嬰兒籠是懸挂在窗外的,在外面的五面都是有隔離的網的,只有通向家裏的是打開的,這種懸挂的“嬰兒籠”在1922年發明以後,慢慢流行起來的,這個發明的創意産生還是比較早的,著名兒科醫生路德·埃米特·霍尔特(Luther Emmett Holt )(1855 –1924) 1894年,出版了一本著作《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中文是《嬰兒的照顧與餵養》,在他的這本書中,Emmett仔細地描述了嬰兒需要如何被“撫養”:“對于兒童的健康和成長來說,新鮮空氣和淨化血液所必需的,這和適當的食物一樣重要。”“食欲改善,消化更好,臉頰變紅,這些都是健康的迹象。”
霍爾特博士本意是想通過嬰兒的逐步鍛煉,讓嬰兒的免疫力更強,並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抵禦普通感冒。人們認爲,將嬰兒置于寒冷的溫度下,無論是在室外還是通過冷水浴,都能給予他們一定的免疫力,使他們免受輕微疾病的侵襲。
盡管像路德·埃米特·霍尔特博士这样的医生建议把婴儿的篮子放在敞开的窗户附近,但一些家长却更进一步。埃莉诺·羅斯福(EleanorRoosevelt)自己承認,她“對處理或餵養嬰兒一無所知”,在女兒安娜出生後,她買了一個雞籠,把她挂在紐約市公寓的窗戶外,讓安娜在裏面小睡,直到一位關心她的鄰居威脅要向當局報案,埃莉諾才把安娜抱回房間,這就是嬰兒籠的雛形。
既然有這樣的需求,就會有人盯上,1922年,華盛頓州斯波坎的艾瑪·里德(EmmaRead)申請了嬰兒籠的第一項商業專利。這些籠子在20世紀30年代在倫敦變得流行起來,到處可以看到伸出窗外的嬰兒籠,很多嬰兒在或趴或躺在裏面,全然不害怕危險,其實主要還是沒有這個意識。
嬰兒籠雖然盛極一時,但是卻逐漸消失了,目前不知道嬰兒籠消失的原因,但這很可能與20世紀後半葉對兒童安全日益增長的擔憂有關。
現在嬰兒籠已經看不到了,話說你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伸出窗外的嬰兒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