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平 鄧傑文 李春生
大口徑機槍,通常是指口徑在12毫米以上的機槍。它一般用裝甲車輛或輕型吉普車作爲自己的“座駕”,對付的通常是地面的裝甲目標和火力點,有時也可打擊一定距離的空中目標。
“重弩”替代者
“科爾德”機槍
作爲NSV重機槍的替代者,俄軍的12.7毫米“科爾德”機槍堪稱“名門之後”。
蘇聯時期開始生産的NSV重機槍有“重弩”之稱。“科爾德”機槍外形與它酷似,但內部結構尤其是槍機與“重弩”有較大差別,進行了一系列優化。按照一些國家的分類標准,它屬于通用機槍,既能安裝兩腳架作爲輕機槍使用,又能安裝三腳架作爲重機槍使用。這使它可以靈活部署,不一定要像重機槍那樣構築陣地。
盡管“科爾德”機槍在射速和重量上與NSV重機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但射擊密度提高了將近2倍,戰鬥性能有所提升。
由于重量較大,“科爾德”機槍采用與巴雷特狙擊步槍類似的方形制退器,穩定性與精度較高。長點射與短點射可自由切換等設計,使它在攻擊地面薄壁裝甲目標和火力點時更加靈活高效。
艙門“收割者”
M3M機槍
作爲大口徑機槍,比利時FN公司制造的M3M機槍有艙門“收割者”之稱。每分鍾1100發的射速意味著一定時間段內可以消滅更多敵人。12.7毫米的口徑,則提供了較大殺傷力。
作爲機載武器,M3M機槍只有連發模式,能夠爲載機提供2000米以內的自衛火力,並且布設簡單,無須提供電源或者液壓動力。由于射速較高,一旦開火,它需要機組其他人員輔助補充彈藥。
它安裝在特殊的緩沖槍架上,可以減小後坐力,使射擊更加平穩。槍架頂部有導軌,可以安裝各種光學瞄准鏡,有助于提高射擊精度。
M3M的拆裝非常簡單,通常一個人兩分鍾內能夠將其拆卸完畢。德國陸軍航空兵的“超級種馬”運輸直升機尾艙門上,就安裝著M3M機槍,被形象地稱爲“蠍尾鈎”。
雙口“進食”者
MA-16機槍
去年11月,緬甸展出了口徑爲12.7毫米的MA-16機槍。這款機槍其實是新加坡授權緬甸生産的型號。
它的本體是CIS 50MG重型機槍。爲響應新加坡國防部發出的取代美式勃朗甯M2HB重機槍的要求,新加坡CIS公司的工程師們吸取美國研發“多佛惡魔”通用重機槍失敗的教訓。經過2年設計、測試,他們成功研制出CIS 50MG重型機槍。
從外表上看,脫胎于CIS 50MG重型機槍的MA-16,與“多佛惡魔”通用重機槍相差不大,但MA-16機槍的特別之處在于,它采用的是雙向供彈系統。機槍上有左右兩個進彈口,中間有一個供彈輪,抛殼口位于下方,且都是彈鏈式供彈。這也是當今諸多戰機機炮供彈的通用模式。
由于機匣設計較爲合理,該機槍後坐力較小、精度較高,但它也存在射速較慢的缺陷,在充當艙門機槍角色時有點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