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上周,一場在歐洲打的大官司吸引了媒體注意。10月8號,法國政府將瑞士銀行巨頭瑞銀集團告上法庭,指控瑞銀利用“陰陽賬本”等手段幫法國客戶逃稅。如果罪名成立,瑞銀或將面臨50億歐元的巨額罰款。
10月8號,法國巴黎。六名瑞銀集團的現任和前任高管出席庭審,該集團被控嚴重稅務欺詐、洗錢和非法招攬客戶等罪名。不過,目前瑞銀對所有指控都予以否認。
根據檢方指控,2004年至2012年間,瑞銀派員工前往法國,通過打高爾夫球或參加音樂會,他們試圖結識富商名流,推銷業務。他們行事謹慎,從不會留下任何痕迹,還會給不同的人取不同的代號,比如,客戶顧問叫“獵人”,理財經理叫“農民”,而所有客戶都會用假名,例如“麗茲的朋友”。而他們的主要業務就是通過離岸公司、投資基金等渠道,將客戶的資金秘密轉移到瑞銀,以達到隱瞞資産逃避稅收的目的。
爲了掩蓋法國與瑞士之間的資金流動情況,瑞銀還會設立所謂的“陰陽賬本”,也就是真假兩套帳本,“假賬”用于納稅申報,“真賬”才體現真實交易。調查報告顯示,該案涉及法國客戶約38000人,金額達130億瑞士法郎,約合110億歐元。
舉報瑞銀的正是它自己的員工。弗利希爾表示,自己的名譽終于要被洗白了,公司必須面對真相。2009年弗利希爾被瑞銀解雇,關于原因,他只是模糊地說,因爲所謂的“重大工作失誤”,但在舉報之後他曾受到過公司的威脅。
幫助逃稅 瑞銀曾遭美國政府重罰
法庭之外,另一位來自美國的瑞銀前員工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聲討前雇主。比肯菲爾德出生在美國,但在瑞士日內瓦生活工作了幾十年,曾供職于瑞銀集團。他手裏拿著自己寫的書,名叫《路西法的銀行家》,副標題是:那些不爲人知的故事,關于我如何摧毀瑞士銀行保密法的。
比肯費爾德表示,2005年時,他發現瑞銀給客戶的“轉移資金逃避稅收”的建議是違法的,曾報告給集團合規部門,卻沒得到回音。兩年之後,2007年,他向美國司法部舉報了瑞銀幫助其美國客戶逃稅。他還表示,自己在2001年至2006年擔任瑞銀私人銀行業務部門主管期間,曾頻繁與希望隱藏海外資産的美國富裕客戶進行接觸。
根據比肯費爾德的描述,瑞銀提供的逃稅方法包括開設秘密銀行賬戶、銷毀記錄、申請瑞士信用卡、填報虛假納稅回執等等。他還表示,自己只是瑞銀數十名私人銀行家中的一員。這些人每個季度都會前往美國,管理自己的客戶業務。瑞銀還對他們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在過海關時,他們都將前往美國的原因申報爲私人原因,而不是公務原因。他們攜帶的存有客戶資料的電腦也都經過了加密處理。爲了避免被查,他們經常更換酒店。
標榜安全、專業,又能幫你逃稅的銀行,自然容易受到富豪們的追捧。調查報告顯示,當時瑞銀名下約有2萬名美國客戶,但銀行只向美國政府申報了1000個賬戶。
2009年,爲了免于刑事訴訟,瑞銀向美國政府支付了7.8億美元罰款,還上交了4500多名美國客戶的賬戶信息。這在美國富豪中引發了巨大恐慌,一些人要麽匆忙找稅務顧問求助,要麽找稅務部門“自首”。當時美國推出了一個爲期6個月的“赦免計劃”,允許逃稅者在查稅人員找上門之前“自首”,而一旦補稅並交了罰金,通常能避免刑事處罰。
據《紐約時報》報道,該計劃推出後,自首者蜂擁而至,約1.4萬多人相繼加入該計劃。美國國稅局官員則表示,“赦免計劃”追回約50多億美元的漏繳稅款。而來自瑞銀的舉報人比肯費爾德,則因欺詐罪入獄服刑兩年半,原因是他向調查人員隱瞞了關鍵信息,包括他最重要的客戶、地産商奧列尼科夫的信息。不過,2012年,因舉報有功,剛出獄不久的比肯菲爾德獲得美國國稅局1.04億美元的巨額獎金。
從“信任安全”到涉嫌“逃稅洗錢”
一百多年前,瑞銀就開始使用三只交叉的鑰匙作爲企業標識,寓意“信任、安全和慎重。”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通過境外機構逃稅、洗錢的問題日趨嚴重,瑞銀的角色和形象都開始受到質疑。繼美國之後,“查稅風波”蔓延至世界各國。
2014年,德國向瑞銀開出3億歐元罰單。2016年,比利時起訴瑞銀涉嫌稅務欺詐。而法國與瑞銀間的恩怨緣起于2012年。當年12月,法國前預算部長卡于紮克在瑞士和新加坡的未“秘密”銀行賬戶被曝光,引起軒然大波。法國隨即展開對瑞銀長達7年的調查。2014年4月,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宣布設立特別檢察官一職,專門調查腐敗和稅務欺詐等案件。2017年3月,因雙方未能達成和解,法國政府將瑞銀告上法庭。
遭瑞士檢方指控 最終被判無罪
不僅瑞銀,近十幾年裏,有多家瑞士銀行接連爆出醜聞,接受外國政府調查甚至支付巨額罰款。
10月10號,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定,《瑞士銀行保密法》不對銀行的境外員工具有約束力,並駁回檢方的上訴要求,維持對寶盛集團前雇員埃爾默的無罪判決。
埃默爾曾是瑞士寶盛集團的員工,這是一家私人銀行,總部位于蘇黎世。1994年起,埃爾默出任寶盛駐英屬開曼群島分行行長。衆所周知,英屬開曼群島是全球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也是著名的“避稅天堂”。2002年,埃爾曼因“盜竊信息”被銀行解雇。此後,他向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稅務機構以及“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阿桑奇提供了詳細賬戶信息,揭發銀行客戶逃稅。
2011年,埃爾默被瑞士檢方起訴,指控其在遭解雇後泄露銀行保密信息,並威脅寶盛集團。5年後,2016年蘇黎世高等法院裁定,埃爾默脅迫和僞造文件罪名成立,判處其36個月監禁,部分緩期執行。至于泄露保密信息一說,法院認爲埃爾默受雇于寶盛海外分支機構,瑞士的《銀行保密法》對其不具有約束力。瑞士檢方表示不服,上訴至最高法院,要求對保密法適用範圍作出解釋。10月10號,瑞士聯邦最高法駁回檢方上訴,維持原判。埃爾默表示,終審判決是對逃稅者的一記“重擊”。而他的律師則表示,埃爾默與銀行長達十幾年的鬥爭終于有了結果。
【新聞觀察】瑞士銀行的秘密賬戶不再是秘密
10月5號,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發布公告稱,9月底,該機構已向9個國家和地區共享了約200萬條金融賬戶信息,這將使各國能夠確認納稅人是否如實申報了海外賬戶。對此,《財富》雜志評論稱:那些藏在瑞士銀行的秘密賬戶不再是秘密了。
保密,一直是瑞士銀行最引以爲傲的特點之一。
早在1713年,瑞士日內瓦理事大會要求銀行家們對其客戶進行登記,在未得到城市議會准許之前,嚴格禁止與任何人分享客戶消息。從此瑞士銀行業便以“爲客戶嚴守秘密”著稱于世。
根據1934年頒布的《銀行保密法》,瑞士銀行雇員有終身保密義務,一旦泄密將被判處6個月監禁或遭受巨額罰款。《保密法》的實施,加之瑞士永久中立國地位,使得各國富豪紛紛攜帶巨款到瑞士開設個人賬戶。然而,民調顯示,約三分之一的瑞士民衆認爲,保密制度只對富人提供好處。不少人希望廢除該制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各國開始嚴厲打擊逃稅行爲,尤其是利用海外秘密賬戶逃稅的行爲。瑞士的銀行業保密制度也不斷遭到诟病和挑戰。
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海外賬戶納稅法案》,該法案規定,即使是完全與美國沒有聯系的外國金融機構,也有義務向美國政府披露特定的美國個人或企業賬戶。2014年,瑞銀開始執行該法案。
2013年8月,中國簽署《稅收事務行政互助多邊公約》,正式加入全球共同打擊逃稅避稅的行列。
2014年,經合組織年度部長理事會議上,瑞士與其他46個國家簽署《稅務事項信息自動交換宣言》。
在這一框架下,各國和各司法管轄區有權從金融機構收集金融信息,並且每年與其他政府和轄區自動進行信息交換。這就意味著,除了儲戶、銀行,各國相關機構也有權查詢本國公民在瑞士銀行的賬戶。
瑞士的銀行保密傳統終于走向終結。
而另一方面,各國對偷逃稅款的打擊力度也越來越大,犯罪成本越來越高。
2008年,因出演《刀鋒戰士》系列電影走紅的好萊塢男演員斯奈普斯,因逃避巨額稅款而被判入獄三年。
2013年8月,美國國稅局向著名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發出傳票,警告其盡快上繳拖欠的625萬美元個人所得稅。如不及時上繳,恐有牢獄之災。
在美國,逃稅罪屬于聯邦犯罪,一旦納稅人被認定犯有逃稅罪,可能受到稅收犯罪中最重的處罰,即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高額罰金,或者二者並處。逃稅還會被記錄到欠稅人的信用報告中,從而影響其信用分數。納稅人貸款、購買保險、求職、上學等都會受到影響。
2015年,德國開始實行更加嚴格的新法律,將免予處罰的逃稅金額門檻從5萬歐元降至2.5萬歐元。凡逃稅額高于2.5萬歐元者,最高可判處5年有期徒刑,自首者罰款金額也從應繳所逃稅額的5%提高到10%—20%,並附加6%的年利息,對逃稅者的追究期從過去的5年延長至10年。
2018年初,法國連續公布了打擊稅務欺詐的措施,包括公布逃稅者名單、創立“稅務警察”、開發“數據挖掘”技術等,旨在每年收回600億至800億歐元的稅收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