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韓國民衆在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前撕毀一面巨大的日本軍旗。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貌合神離的“盟友”鬧翻了
日本和韓國這對在二戰中結怨的“世仇”,在美國極力撮合下成爲貌合神離的“盟友”,如今舊疤未愈,又添新傷。據《韓國時報》報道,日本自7月4日起正式限制向韓國出口3種制造業關鍵材料,導致兩國敵對情緒不斷升級。
與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規模巨大的貿易戰相比,日韓之間只有少數産品受到影響。不過,日本此舉可謂“打蛇打七寸”:韓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者,而日本是芯片原材料的最大供應國。
引發貿易糾紛的直接原因是去年韓國法院的一起仲裁案。日本最大的鋼鐵制造商新日鐵在二戰期間強行征用韓國勞工,法院裁定其向幸存的每位受害者賠償8.9萬美元,並沒收了新日鐵在一家韓國公司的股份。此外,韓國法院正在起訴三菱等數十家日本公司,下一步准備沒收三菱的資産。
在日本看來,它已通過1965年的《日韓基本條約》作出賠償,雙方早已恢複外交關系,韓國此舉“違反了國際條約”。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幾乎從不爲那段侵略曆史道歉,他在“慰安婦”問題上的強硬姿態更是徹底激怒了韓國人。
安倍警告,如果韓國執行這一裁決,日本將采取報複行動。《韓國時報》認爲,作爲曾向日本追討戰爭勞工賠償的韓國代表,韓國總統文在寅不太可能讓步。兩國近來龃龉不斷,日方指責韓國軍艦用雷達鎖定了一架日本飛機,而韓方稱飛機當時在軍艦上方低空飛行,是一種“威脅”。
據《日本時報》稱,日本限制向韓出口的3種材料中,兩種是制造存儲芯片必不可少的物質;第三種化學物質氟化聚酰亞胺用于生産高檔電視和智能手機。日本生産了世界上90%的氟化聚酰亞胺,很難在其他國家找到替代品。
禁令一出,以三星和海力士爲代表的韓國企業陷入愁雲慘霧。根據韓國Hana金融研究所的數據,這兩家公司向蘋果、華爲、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供應芯片,幾乎占據全球三分之二的芯片市場。
一場外交爭端逐漸向貿易戰的方向升級。
“我不去日本,我不買日本貨”
面對日方施壓,韓國民衆群情激憤,政府尚未正式拿出應對策略,人們就用腳投了票。從食物、服裝到洗護用品,一切日貨都成了抵制的對象。
啤酒第一個被開刀。據法新社報道,2018年,好酒的韓國人包攬了61%的日本出口啤酒。但在韓國連鎖超市易馬特,與今年6月下旬相比,日本四大啤酒品牌——朝日、麒麟、劄幌和三得利7月上旬的銷量陡降25%。
在一家雜貨店裏,老板金增明正在把日本啤酒和香煙全部下架。他所在的韓國雜貨店店主協會中,有3700多名成員撤銷了日本産品的訂單。
“日本是一個從不爲過去的所作所爲後悔的國家。我們這裏不賣日貨。”金增明說,朝日啤酒一直深受顧客歡迎,但他“願意爲國家作出犧牲”。
抵制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有張圖片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廣爲流傳:大大的“NO”中,字母“O”用日本國旗上的紅日代替,配詞是“我不去日本,我不買日本貨”。韓國最大的赴日旅遊論壇主動宣布無限期關閉。
34歲的張凡振是美國漫威公司的粉絲,但他不打算觀看最新上映的蜘蛛俠電影。該片由美國人導演、英國人主演,但發行公司是日本索尼。“我很喜歡蜘蛛俠,但我就是不去看這部電影。”他告訴英國路透社。
在激昂的愛國主義情緒中,有人發了財。韓國文具連鎖店Kyobo Hottracks用國旗、國花的圖案給國産筆做標記,打上標記後不到一周,國産筆銷量猛增23%。“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消費者終于開始青睐我們的鋼筆了。”一家文具制造商的經理樸雪說。一家服裝制造商推出的“國家解放日”T恤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也有人倒了黴。美妝博主“Risabae”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有200多萬粉絲,她“不識時務”地展示了一款日本化妝品,不得不在口誅筆伐中向公衆道歉。
在日方看來,韓國人的行爲有些“小兒科”,日韓相互“失去信任”,有必要進行貿易限制。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報的調查,56%的日本民衆支持政府加強對韓出口限制。
“和解談判”火上澆油
從政府到民間,日韓兩國的敵對情緒不斷升級。7月12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東京召見韓國大使南官杓。從路透社公開的現場照片來看,會場布置極爲隨意:簡陋的會議室牆角堆著一摞椅子,寫字板上用兩枚磁石固定著一張白紙,上書“輸出管理事務的說明會”。雙方坐在僅有兩人寬的折疊桌旁,面無表情地對視,其中一人身穿短袖襯衫,另一人把皺巴巴的襯衫袖子卷了起來。
會談在“冰冷的氣氛”中開始,很快轉向對抗。“韓國單方面違反了國際法,而國際法是日韓雙邊關系的基礎。”河野太郎指責韓國政府“完全顛覆了二戰後國際社會的秩序”,敦促其立即采取行動,停止針對日企的法律程序。韓方則要求日本取消貿易限制,“在這個問題上不應有分歧”。
最終,雙方連對外口徑都未能達成一致。“我們查看了會議記錄,沒有發現要求撤銷貿易限制的明確表態。如果他們真的提出過此類要求,或許該檢討自己是否說錯話,造成了誤會。”日本經濟産業省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會談沒能緩解矛盾,還起了反作用。河野太郎告訴日本共同社,這一嚴峻局勢是韓國造成的,韓國對爭端的處理方式“極其簡單粗暴”,將對韓國采取“必要措施”。
面對指責,韓國宣布“沒必要遵守日本的規矩”。“韓國不同意(1965年)協議規定的爭端解決程序。”韓國外交部聲明稱,“日本必須正視悲慘的曆史,努力平複受害者的傷痛。”
會談次日,一名78歲的韓國男子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外的汽車裏自焚。因傷勢過重,他在醫院中死去。老人的女婿告訴警方,在1910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他被強征爲勞工。給朋友打電話時,他曾說要以自焚表達對日本的仇恨。自殺前一天,他借來一輛車,警方在車裏發現了大量易燃物。
老人沒有留下遺書。
“這是個雙輸的局面”
韓國峨山政策研究院的奉英石認爲,韓國政府現在騎虎難下。香港《南華早報》援引他的觀點稱,“政府已被高漲的愛國情緒綁架,任何屈服于日本壓力的姿態都會引發政治紛爭”。
兩個“盟友”撕破臉皮,美國總統特朗普選擇“和稀泥”。據美聯社報道,文在寅曾向特朗普求助,請他出面調停。“它們關系緊張,這事毫無疑問。但我希望它們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特朗普說,調解日韓糾紛相當于一份“全職工作”。
長期以來,美國在亞洲奉行美日韓三國同盟政策,在韓國和日本都建立了重要的軍事基地。“特朗普政府不想摻和,反映出美國不想疏遠日本的立場。抨擊日本,會讓特朗普也遭到抨擊。”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國際關系副教授斯蒂芬·納吉告訴美聯社,“對韓國,美國采取的也是這種態度。”
兩國矛盾愈演愈烈,日本揚言要提交國際法院審理,韓國則威脅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投訴。路透社稱,WTO已接手處理這一爭端,但可能要花至少一年時間才能完成調解程序。
韓國半導體工業協會副會長安基顯指出,韓國是全球芯片制造業的領軍者,而日本是全球芯片材料制造業的領軍者。“雙方都失去了最好的合作夥伴,很長一段時間內,雙方都找不到替代者。這場貿易爭端將導致全球尖端技術的停滯乃至倒退,還會令電子産品的價格上漲,結果是全球消費者埋單。”由于貿易爭端尚無結束的迹象,有人擔心5G技術、折疊屏幕的推出會延遲。
更糟糕的是,爭端可能進一步升級。日本將韓國從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白名單”上除名,未來不排除擴大限制範圍,涉及40類工業産品、1100種商品。
《外交政策》指出,日韓貿易糾紛反映了全球貿易體系面臨的風險。日本向美國看齊,以“國家安全”爲由實施貿易打擊。當特朗普爲保護國內制造業而提高關稅時,就有專家警告,此舉打開了濫用貿易制裁手段的“潘多拉魔盒”,可能令各國數十年來拆除貿易壁壘的努力毀于一旦。
新加坡星展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泰穆爾·貝格告訴美國財經媒體CNBC,日韓企業用多年構建了錯綜複雜的供應鏈,當雙方之間的信任遭到毀壞時,重建是非常困難的。
“(貿易戰)對任何人都毫無裨益。”他說,“在我看來,這是個雙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