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巴黎伏吉拉爾社區的一處綠地。 資料圖片
在巴塞羅那一個超級街區,當地居民在公共空間活動。 資料圖片
巴黎杜埃街增設自行車道。 資料圖片
新加坡榜鵝綠洲台鄰裏中心。 資料圖片
巴黎的一刻鍾城市、巴塞羅那的複合街區、新加坡的鄰裏中心……近年來,不少國家的城市將滿足居民需求作爲城市規劃和發展的重要工作,致力于打造便民生活圈,從而減少通勤時間、降低交通汙染、加強社區聯系、激發就業機會、暢通經濟微循環,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活體驗和品質
法國巴黎——
“15分鍾巴黎”重塑城市生態
本報記者 劉玲玲
諾埃家住法國巴黎十五區,讀小學三年級。每周六從上午10點到晚上7點,他都會去家附近的埃默裏奧小學參加課業輔導或體育活動。諾埃並不在這裏就讀,不過根據巴黎市政府推出的“15分鍾巴黎”規劃,他可以在周六報名參加社區附近的開放學校活動。埃默裏奧小學距離諾埃家步行只需10分鍾,家長接送很方便。
“15分鍾巴黎”規劃由巴黎市市長安妮·伊達爾戈在2020年初推出。根據伊達爾戈團隊繪制的示意圖,巴黎不再被分成特定的生活區、工作區、娛樂區,而是每個社區都成爲一個綜合體,居民可以在家附近找到教育機構、工作場所、餐廳、公園、醫院等,只需步行、騎行或乘坐公共交通15分鍾,就能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伊達爾戈表示,“15分鍾巴黎”規劃是一種生態化的城市轉型,不僅便利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引導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巴黎市政府官網刊文指出,“15分鍾巴黎”的總體思路不是系統地構建新社區或在某個特定區域安裝新設備,而是改造現有場所,使其可以開展更多活動。這種空間的轉變可以圍繞學校、文化場所和公共區域展開。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規劃、引導和協調尤爲重要。因此,2020年6月,伊達爾戈任命卡裏納·羅蘭爲“15分鍾巴黎”事務專員,同時分管城市文化事宜,持續推進這項規劃。
按照規劃,學校必須位于規劃區域的中心位置。學校不再只是學生上課的地方,還將在沒有教學活動時向學生或附近居民開放。2021年1月23日起,巴黎10余所學校開始在周六開放,有的像埃默裏奧小學那樣爲學生提供課業輔導,有的則成爲附近居民進行體育和文化活動的場所。同時,通向學校的街道也被翻新成步行區,並在街邊增加樹木和長凳。羅蘭指出,這一名爲“綠洲庭院”的項目由政府同學校、社區、交通部門等反複溝通協調,才得以逐步推進。
針對很多法國家庭的痛點——教育和課業輔導,“15分鍾巴黎”提出在社區成立“社交體育俱樂部”,發揮多重功能。在住所附近的俱樂部,父母和孩子可以免費進行體育活動,也可以享受托管服務或家庭作業輔導。此外,巴黎市政府還提出一系列便利和豐富居民生活的規劃:繼續挖掘街道和花園的功能,開設運動課程、開發免費戶外場地;搭建社區“藝術平台”,在巴黎主要文化機構的指導下拉近居民同藝術的距離;在社區部署“市民信息亭”,居民可以在此尋求幫助、提出建議,並直接同市政官員或相關負責人進行對話。
“15分鍾巴黎”將延續巴黎市政府綠色無車化的構想。此前,巴黎市政府斥資3000萬歐元對巴黎7個主要廣場進行改造,車來車往的交通樞紐巴士底廣場是其中之一。改造後,巴士底廣場成爲供市民休息和娛樂的“綠色廣場”。巴黎市政府還計劃在2021至2026年出資2.5億歐元,用于增設自行車道和自行車停車站等,助力巴黎無車化目標。
工作場所、住宅和商店的距離逐漸拉近,汽車專用道讓位給公園……在“15分鍾巴黎”規劃顧問、巴黎第一大學教授卡洛斯·莫雷諾看來,這將使人們回歸更簡單的生活方式,把原本的通勤時間用來與鄰居朋友相處,既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也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戰。
莫雷諾同時指出,“15分鍾城市”必須因地制宜。“作爲一座國際化都市,巴黎城市發展並不均衡。推進‘15分鍾巴黎’建設,需要對經濟活動、居住地和工作場所等進行重新平衡。”莫雷諾說,尤其是住宅附近需要建設辦公樓、商店、醫療場所等更多配套設施。羅蘭也表示,巴黎有不少發展不平衡的街區,這些區域社會福利住房多,而商店和社區設施則相對較少。
巴黎市政府目前正積極推進公共住房建設,希望在2030年前使其比例達到30%。伊達爾戈提出,將在一些就業機會較少的社區附近增加辦公空間,鼓勵人們在居所附近辦公,開拓共享辦公空間和遠程辦公。“‘15分鍾巴黎’規劃不可能一蹴而就,按計劃將先在試點地區實行,在同社區居民充分溝通後提供必要的服務。人們將因此擁有一種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這將重塑我們的社會結構。”羅蘭說。
新加坡——
“鄰裏中心”服務大衆
本報記者 劉 慧
在新加坡風景如畫的榜鵝水道沿岸,一棟7層樓高的建築人氣滿滿。這裏是綠洲台鄰裏中心,毗鄰綠洲輕軌站,四周的人行通道可直達附近住宅區。在建築內部,商店、餐飲、超市、托兒所、綜合診所等一應俱全,可滿足周邊居民的各類日常生活需求。
新加坡超過80%的人口居住在由政府規劃興建的公共住房裏,即組屋。作爲組屋的配套商業便民設施,鄰裏中心是居民生活的一站式集散地,通常設在附近住戶的步行範圍內,方便人們彙聚而來。鄰裏中心主要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承建,第一家建于1967年。多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不斷對原有的鄰裏中心進行翻新改造,並修建新一代綠色環保、功能多樣的鄰裏中心,爲居民打造更宜居更便利的生活環境。
綠洲台就是新一代鄰裏中心的一個典型。“綠色生活”“智能生活”等理念融入其中,引導居民踐行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共享空間也在促進民衆互動和加強社區紐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走近綠洲台,郁郁蔥蔥的綠植遍布人行通道兩側,沿著傾斜向上的坡道直達屋頂。屋頂的花園露台可以俯瞰榜鵝水道,是居民享受美景、交流園藝的好去處。園藝愛好者還可以在政府的指導下在這裏種植水果、草藥、花卉等。樓宇內安裝有感應燈、感應式風扇、太陽能電池板以及雨水收集灌溉系統,節能環保。
進入綠洲台內部,1.8萬平方米的零售空間囊括了衆多店鋪,爲居民提供多種多樣的購物選擇。商家可以通過政府的電子投標網站或政府指定的營銷代理租用商業單位。智能門店則帶來新鮮便捷的購物體驗,比如綜合診所采用藥房自動配藥系統,省時省力。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居民,綠洲台都有相應的娛樂設施,如深受孩子歡迎的遊樂場,適合各年齡層的健身角等。綠洲台底樓還專門設計出將近900平方米的社區廣場,並安裝有電子屏幕,可供居民舉辦各種活動。
家庭主婦朱瑪力在綠洲台附近生活多年。在這個鄰裏中心開張前,她要步行很遠去其他地方購買生活用品,“綠洲台爲附近居民提供了很多便利,孩子們也很喜歡這裏”。
爲了鼓勵創業,綠洲台還推出“創業試行”的開放式店面,讓年輕人以更低租金在這裏嘗試創業。原本在網上售賣花卉的榜鵝居民陳女士在綠洲台開設了一家實體店。她說:“差不多大小的店面,這裏的月租金比其他商場便宜很多,爲年輕的創業者提供了很大支持。”
爲保持鄰裏中心的活力,提升店鋪競爭力,吸引人們前來消費,新加坡政府還推出商店提升計劃,並經常與當地商聯會合作組織促銷活動。根據提升計劃,鄰裏中心注重引入新零售、新理念。爲促進零售商實現數字化,提升購物體驗,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專門面向零售商和消費者各推出一款應用程序——商家可通過應用程序分享最新的産品與促銷資訊,未來還可以線上更新租約、追蹤銷售業績等;消費者可以在應用程序裏查看商品詳情,用消費積分換取獎勵,請商家預留商品等。
目前,新加坡政府在組屋區建設了100多個鄰裏中心,平均每個鄰裏中心可服務5000至6000戶家庭。在綠洲台鄰裏中心,經常能看到一家幾口其樂融融地在美食廣場就餐,老人們坐在綠蔭環繞的花園露台悠閑地聊天,孩子們在遊樂場歡樂地奔跑,來往購物的人絡繹不絕,居民在社區廣場上跳舞……“鄰裏中心旨在加強社區互動和聯系,是組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加坡前國家發展部部長黃循財介紹。
西班牙巴塞羅那——
複合街區促進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 姜 波
近日,西班牙房産機構發布2021年房産市場報告顯示,巴塞羅那2021年辦公租賃市場回暖加速,雖然尚未恢複到疫前水平,但租賃總面積相比2020年提升了60%,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的22@區辦公租賃面積占比達15%,成爲帶動辦公租賃市場回暖的主力。
走進位于巴塞羅那東北部的22@區,會發現這裏既是辦公區,也是居住區。企業、住宅、商鋪、教育研究機構等各功能設施並存,學校、社區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應有盡有。“現代城市規劃過于集中化和功能分區化,導致人群的聚居和大規模流動,這在大城市中尤爲明顯。”西班牙巴斯克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伊薩斯昆·阿塞吉諾拉薩指出。與之相對,近年來興起一種緊湊型城市規劃,即在一定居住範圍內實現城市多種功能的融合,22@區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22@區曾是一片廢舊工業區,2000年,政府決定對這片區域進行改造,以吸引高新技術和文創産業集群,實現當地産業升級。20多年來,22@區吸引了超過1萬家企業,創造超過15萬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22@區避免建設成單純的辦公區。在改造舊建築、升級基建的基礎上,這裏建設了大量住房尤其是政府限價房。改造後的22@區從空間上模糊了工作與居住功能的劃分。
目前,巴塞羅那市政府正在開發22@區北部區域,爲了保持複合街區模式,未來這裏將不再允許新建酒店等旅遊住宿設施,同時擴大住宅用地面積,增加限價公寓和廉租房供給,吸引更多居住人群。
相較于22@區這樣的重建區域,成熟完善的城區往往無法進行大規模重建,對原有空間架構進行重組就成爲可行之舉。2003年起,爲解決交通汙染問題,巴塞羅那開始試點“超級街區”。具體做法是將幾個相鄰的方形社區整合成一個大街區,禁止大貨車和非居民私人車輛入內,其他車輛進入時嚴格限速。同時,街區內盡可能縮減機動車道和停車位,改造爲公共活動區域或綠地。
這一交通汙染治理方案也是一次便民化改造的有益嘗試。以試點的新村“超級街區”爲例,改造後,內部4個十字路口開辟出4個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動空間,不僅居民可以在此組織各類文娛活動,一些文化藝術機構也經常來舉辦展覽。這進一步拓展了街區的文化功能,豐富了居民生活,也活躍了商業。自2016年建成以來,新村的商戶數量從65家增加至85家,商鋪銷售量增加了30%以上。
“在便民化改造過程中,社區所能提供的服務根據其位置有所不同。”西班牙城市規劃師埃爾南德斯·阿哈表示,以市中心爲例,日常便民設施的緊迫性遠大于足球場等大型體育設施。因此,在社區改造中,要根據各區域不同情況進行政策引導。目前,巴塞羅那市政府計劃將“超級街區”拓展至市中心,將21條街道改爲行人優先街道,創造21個街區公共活動空間。政府還計劃對這些區域的商業業態進行管理,根據社區範圍內各類商鋪數量決定是否發放新執照,以避免在城市改造過程中出現傳統商業形式消失的現象,保證服務多樣性,便利居民生活。
阿塞吉諾拉薩表示,疫情防控期間,隨著遠程辦公增多,工作地點的去中心化發展迅速,通勤帶來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汙染等問題有所緩解,上班族在住所附近的活動頻率增加,對社區服務業起到促進作用。爲順應這一趨勢,22@區一家企業推出複合式共享辦公服務,建築內融合辦公室、餐廳、健身房、圖書館和花園等,可以滿足辦公、社交、休閑等多種需求。
複合街區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間展現出的韌性,吸引西班牙其他地區爭相效仿。例如瓦倫西亞市的瓦拉德庫瓦特工業區改造項目就借鑒22@區模式,在吸引高新技術和初創企業入駐的同時,致力于打造15分鍾生活圈,以實現辦公、居住、生活設施的融合發展。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2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