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制定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大力發展新基建、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費比重……近年來,中國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持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新理念指引新風潮,新舉措釋放新機遇。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外媒敏銳地捕捉到,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熱土”。
“吸引力與日俱增”
美國CNBC網站報道援引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布的信息稱,今年前4個月,外國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6.1%,達到744.7億美元。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76.3%、53.2%和80.4%,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創建于1973年,擁有200多家在中國經商的美國會員企業,包括許多全球知名品牌。根據該機構2021年對會員企業的調查,95%的受訪企業表示過去一年在華業務實現盈利,超過40%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加大在華投資。
對于外資持續流入中國,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黑爾格·貝格爾表示,中國在開放金融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改革仍在不斷深化。例如,中國政府頒布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並縮減了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隨著中國持續推動經濟再平衡的改革議程,深化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韌性將進一步增強,並保持對外資的吸引力。
“積極的減排行動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認爲,中國正采取更有力的氣候行動,大力推廣和使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在太陽能裝機、太陽能技術出口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受到國際市場歡迎。清潔技術帶來的更清潔空氣和更優質環境,提高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質量。環境改善和更強勁的經濟表現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將提高公共衛生水平,降低醫療保健支出,提高社會生産力。
“紮根中國市場數十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深刻感受到中國市場吸引力與日俱增。”歐力士集團相關負責人劉國平日前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投資環境越來越好,將爲外資企業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作爲全球大型非銀行金融機構和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之一,近年來,歐力士與中方合作夥伴在基礎設施、新能源、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深入開展互利合作,成果顯著。
“投資的超級趨勢”
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網站報道,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對投資者來說,中國有著令人興奮的機遇。資産管理機構貝利-吉福德公司高管阿拉斯代爾·麥克休表示,中國推動“共同富裕”意味著經濟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許多公司都與這樣的政策方向保持一致,因此大量的投資機會值得期待。
日前,全球知名投資公司瑞信梳理出未來全球投資的六個“超級趨勢”:焦慮的社會、基礎設施、科技、銀發經濟、千禧世代的價值觀和氣候變化。瑞士財經新聞網站“finews”日前刊文稱,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官伍茲表示,在六大“超級趨勢”中,“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主題以及中國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計劃將成爲全球投資的重點領域。“未來40年,我們將見證主要經濟體數百年來最大的轉變。這無疑也將帶來長期性的、社會性的、長達數十年的投資機遇。”
外媒關注到,在衆多投資領域中,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備受關注。
伍茲認爲,中國整體能源結構中目前有大約10%來自可替代能源,到206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90%,而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將在未來3年內增長近1/3。他著重強調了源于這一需求的投資主題:電動汽車和電池,尤其是電池。他援引彭博社的分析稱,中國今年的基建投資計劃規模將高達2.3萬億美元。“這也是瑞信最近將對中國的展望調整爲‘超配’的原因之一。”伍茲說,“當中國政府宣布這一消息時,我們將會看到市場的強勁反應,而這將不僅僅局限在中國,全球市場也將得到提振。”
對中國綠色能源領域持正面預期的不僅有瑞信。新加坡金融機構大華繼顯表示,堅持對中國可替代能源領域“超配”的建議。該機構預計,中國今年風能裝機容量將新增5500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15.6%;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新增7500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36.7%。
日本大和銀行同樣看好中國風能發電領域,稱中國去年已超過英國成爲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市場。該機構在4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預計,中國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在2020年至2025年間將實現35%的年增長率。一些中國沿海省份和城市已宣布雄心勃勃的開發計劃和強有力的激勵政策。對此,大和銀行表示:“海上風電將有很大潛力,它可以爲沿海省份的可替代能源發展目標提供支撐,這些地區經濟發達,但土地資源相對緊張,缺少陸上資源來開發太陽能和風能。”
“強大的溢出效應”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近日表示,“未來的市場”在中國,這點毋庸置疑,“我們也會繼續在中國投資”。
德勤日前發布了《2022年德勤中國首席財務官調查報告》,本期調查以“可持續發展”作爲特別話題。雖然多數受訪者認同中國可持續發展理念將帶來的積極影響並已推動相關工作,但企業的重視程度因行業性質有所不同。中國“雙碳”目標對能源、資源及工業等傳統行業影響最爲顯著,金融服務、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也受到較大影響。
“中國是全球貿易複蘇的重要貢獻者。鑒于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中國進口更多原材料、機械設備以及消費品等,對全球産生了強大的溢出效應。”黑爾格·貝格爾認爲,中國經濟有足夠的韌性和潛力,中國政府也擁有充足政策空間來促進經濟增長。中國還可以通過多種政策工具,進一步引導經濟活動轉向低碳部門。數字經濟和綠色投資將助力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也有助于增加就業、提高收入、增強經濟韌性和提升環境可持續性。
《外交學者》雜志網站刊文稱,當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化合作的標杆,其特性與跨國公司的目標一致,爲全球商業帶來新機遇。文章認爲,跨國公司應該重視中國市場,共創雙贏全球增長鏈。跨國公司應該利用其在全球市場的資源及運營經驗,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深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未來市場。跨國公司還應該抓住人民幣國際化機遇,降低在一些市場的交割和對沖風險,充分享受“一帶一路”倡議紅利。
5月17日,中國美國商會發布2022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稱,中國仍然是美國企業的首選市場,83%的企業報告稱沒有將制造或采購轉移出中國的打算。多數美國商會會員企業認爲,要成爲全球贏家,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中國美國商會會員仍然致力于深耕中國市場。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表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聯系非常深入和緊密,許多美國企業仍然看好中國市場,並計劃加大投資力度。美中兩國的合作共贏對推動世界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複蘇具有關鍵作用。許多美國工商界人士敦促美國對華要合作不要脫鈎,兩國要爲建立一個更加和平與繁榮的世界共同努力。(賈平凡)
來源: 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