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9日舉行的2017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場外市場分論壇上,新加坡交易所陳世亮做了國際掉期市場的發展及啓示的主題演講。
以下內容爲文字實錄
陳世亮:各位領導好,感謝鄭商所再次邀請我在討論環節講場外交易結算的題目,今天我的演講也非常簡單,剛才芝加哥的蒂娜·哈森普施也講了蠻多關于場外交易的全球,包括自己交易所的進展和發展,新加坡交易所在同樣環境下,因爲環境的變化也開始了場外交易的模式和清算模式,也是在2006年開始的待會我會講述一下爲什麽要開始場外交易結算模式。
首先,讓大家了解一下新加坡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位于新加坡,我們知道新加坡是國際金融中心商業平台,是一個全球最佳的經商地區,會權評級一直是3個A,我們在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領域裏面占的地位首先是亞洲首位,全球第三,同時我們也是全球第三但超高淨值個人集中地,新加坡有接近260位超高淨值個人,爲全球第三個對超高淨值個人最重要的城市,未來十年我們也是有這樣一個增長。
我們服務全球投資者,80%資産來自海外,新加坡很小,前天我在交易所的討論環節裏面也說到新加坡非常非常小,720平方公裏,比浦東還要小,浦東是1200公裏,新加坡人口是500到600萬,公民本身只有350萬人口,其他都是外地來工作的,我們怎麽生存,怎麽做規模呢?只有通過國際化的連接,國際化的開放,國際化的合作才有現在新加坡或者新加坡交易所的規模。
我們在新交所分三塊業務:一是證券業務,我們40%的上市公司都是來自海外,不是來自新加坡的,有人會問題新加坡你們的GDP已經算發達國家增長速度的類別了,那新加坡有什麽特色呢?新加坡證券市場40%來自海外上市公司,而這些公司資産和業務都不在新加坡,都是在全球,尤其亞洲,所以我們是借著亞洲增長而發展起來的,所以這就是我們新交所市場優勢。
我們全球衍生品是怎麽發展的呢?我們一直強調我們是一個一站式門戶,在股指期貨也好,大宗商品也好都是一站式模式,平台一站式待會我會講到爲什麽是平台一站式,電子平台交易跟場外交易共同發展,共同的存在,共同把規模做得更大。股指期貨我們知道新交所在亞洲最大經濟體股指期貨都在新加坡上市,有中國台灣、日本、印度都有,在商品我們做得比較好的商品都是中國的貿易非常有關系的,鐵礦石、橡膠、油品、運費等等,都是貼近中國市場走。
講到證券,講到衍生品最後就講到要講得今天主題,就是這個結算所平台,我們結算所平台首先剛才聽了也講了PFMI標准,作爲一個國際交易所,又是那麽小的國家,我們服務的對象不是本地客戶,我們服務對象是全球國際客戶來自歐美國家,來自亞洲,來自南美的客戶服務這些客戶要求非常高,剛才聽她講PMFI是國際貨幣基金底下組織會員所成立出來的標准,讓每一個交易所做結算的都要符合標准,新交所是其中一個獲得良好的認可,在他們的委員來談訪新交所,做一個訪問,做一個檢查,發現新交所的結算是非常良好的。
第二,因爲我們又是一個小的國家,小的經濟體,我們要迎接美國客戶,要符合歐洲的客戶,我們也要符合當地監管變化,前幾天講到了(英)政策,我們也是要符合這些要求,新加坡交易所也是第一次在亞洲拿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認可,爲衍生品産品清算組織叫做DCO亞洲交易所,是亞洲第一個,就是說我們可以服務到在美國的機構做掉期,如果沒有DCO的話美國機構就不能來到我們這邊直接做掉期,所以爲了我們拿到美國客戶做掉期,就要拿到許可認可,而這些許可認可是有很多功夫的,我們整個監管的部門都去整理整個文件,符合他們的要求。
歐洲2011年有一個法規出來,我們新加坡也是被歐洲委員會認可是第三方國家的CCP,因此我們之後也得到歐洲許可和認可,可以讓這些歐洲的金融機構直接參與到新交所所有的産品,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變化所以標准要求非常高,因爲身爲國際交易所,這樣就是必須做的。
在我們新交所裏面分成幾個板塊的商品,主要是講商品,當然其他産品也有場外交易結算,今天講到商品,在商品板塊裏面分得幾種:第一種就是鐵礦石,電煤炭、石油、這些合約都是場外交易開始的合約,我們叫做掉期,它是場外交易,場內結算的合約,是完全用指數做現金結算,沒有實物交割。
同時在我們電子平台做交易,剛才講到我們有兩個平台,電子平台場外交易平台,這兩個平台是共同運作的;橡膠和黃金是兩個期貨産品有實物交割的功能和合約,最後就是電力期貨,也是現金結算,但是它沒有場外交易,它是只有電子平台的交易,沒有實物交割。所以這就是我們整個商品裏面的板塊的商品合約,不同的性質跟不同市場需求而打造起來的。
我們的發展,剛才蒂娜·哈森普施講到他們的(英)是2002年出來的,當時是因爲安然事件,安然是當時做電力绯聞出現了狀況,兩年後新加坡也有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名字我就不提了,但是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促使新加坡成立場外交易的結算模式。當時這個公司用場外掉期來做套期保值,套保一個飛機的原料,棉油的套期保值,純粹是做套期保值,2002年開始運作,2003年就開始做場外期權,這個場外期權是沒有結算的,它可以跟三四家、五六家投行一次做過場外期權,因爲有一個看法說價格會漲,不只有期貨看漲,買很多實物看漲的價格倉位,同時它買了看漲期權,也賣了看跌期權,我們知道賣看跌期權有權力金,買看漲期權只是付權力金,結果價格一直在漲,這家公司一直獲利,持倉也一直在漲,看跌期權漲到非常高,行使價被行使價,所以他一直在賺權力金,盈利很多錢,2004年他預判價格會下跌,就去做了相反的期權投寸,就去空掉看漲期權,買了看跌期權,這意味著價格會跌,所以他買看漲期權權利金也會拿到手,所以玩了一個相反方向,結果油品破38一直沖到沒有底線,結果空的看漲期權虧了很多錢,沒有辦法,他想不然再轉倉,再賣更遠的更高的看跌期權,預計價格會在下跌,結果沒下跌。這時候已經跟很多投行簽了合約及爆倉了,保證銀不夠還,虧了大概5.5億美元,短短一年時間就虧了1.5億美元,爆倉沒有辦法還錢,結果這個公司破産了。
這個例子2004年(音)發生我們新加坡急迫把場外期貨交易平台建立起來,所以2006年就開始了場外清算的交易模式,那時候是亞洲第一個,我們知道美國芝加哥是第一,在亞洲新加坡就是第一個場外交易平台,精算平台是油品還有運費,我們就開始了場外交易結算平台,接下來就是2009年推的世界首一鐵礦石掉期,也做得非常好,非常大,在黑色板塊裏面就出了不同合約焦煤、煤炭,這些合約一直在出,到了2016年,現在2017年了,除了商品也推出場外交易合約,利率彙算還有外彙,也有做場外交易前端。
我們剛才講到了把電子平台跟場外交易融合在一起,在中國電子交易平台最爲主要的渠道去進行交易,新交所裏面有兩個平台,都很重要,一個是電子平台,二是場外交易結算平台。因爲我們知道電子平台一般合約數量比較小,進行那種一二三四五的合約交易非常便利快捷,電子平台一般連續合約流動性比較強,而容易操作,通過所有的國內的交易平台都可以進行作業,跟新加坡一樣,同時我們有場外交易的平台,場外交易平台爲什麽會有客戶來做?因爲電子平台的要求他們要求電子平台沒有符合到,比如說我要做2018年整年的合約,電子平台做不到的,流動性沒有在整年都有,或者我要做組合或者三季度、四季度的交叉合約,比如說我要做期權,剛才我們講了買空看漲,買多看跌,我們要把需求拿到場外做,所以這兩個平台是共同進展,因爲電子平台達不到的客戶需求拿去場外做,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市場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兩個平台是一直進展的,而且規模也越來越大,更好的是這兩個平台合約是可以自動互換的,這就牽涉到運作跟保證金監控和整理,能讓合約自動對沖掉,讓保證金可以自動對沖掉。
所以這就是我們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的運作,最重要是讓客戶便利去做風控、套期保值等等。
這是典型的例子鐵礦石掉期、鐵礦石期權,在場外交易也好都共同存在著,量也一直在增加,主要鐵礦石增長也是因爲需求在那裏,具有大商所2013年推出以後新交所鐵礦石也一直跟著增長,2013年10月只做2500萬噸鐵礦石,所以兩個市場存在,全球國際貨都對國際市場很好,對整個交易圈裏面做套期保值的都很好,今天我不多說,因爲它不是主題,它是新交所一個典型的例子,場外可以做,場內也可以做。
這是鐵礦石電子盤的流動性,在中國我們一直知道掉期就是場外交易,現金結算,對我們來說無所謂,期貨也可以做電子平台,也可以做現金結算,沒有實物交割,電子平台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爲什麽鐵礦石電子平台量也一直在增長,一年多前才剛剛推出的,因爲有很多參與者參與不到場外平台就來電子平台,場外交易平台不是給量貨的投資去做,金融期貨去做,金融交易平台都是金融期貨,産業客戶都做場,因爲套保期貨存在,我們沒有季度合約,沒有年份合約,只有年份合約,如果真正要做套利就會用這個平台做套利,所以剛才我所說的需求不一樣平台就呈現它的優勢了。
這個圖表跟剛才蒂娜·哈森普施呈現的差不多一樣,爲什麽要清算呢?爲什麽要有結算的交易平台?這兩個圖可以稍微解釋一下,剛才我們講得機構在新加坡發生的意外呈現出來結算的優勢,我們首先就是如果沒有在做清算的時候,你就會有很多的對手,今天跟對手A買50手,明天跟對手賣50%,那麽整天風險是100手減掉50手,你的風險其實不是這麽減掉的,因爲你對你的客戶全部都是分開來的,整體系統風險是加大的,不是減少的,但是如果交易所做清算的時候,因爲你只有一個戶口,所有合約全部都會自動對沖掉,所以淨風險不是150手,是50手,如果每個客戶都這樣做整個系統風險是大大減少的,所以對大家都有好處的,這就是爲什麽要做清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你的對手減少了很多,因爲你唯一面對的風險就是深交所而不是三四五六個投行等等。
新交所給的什麽益處呢?爲什麽會一直在增長?首先一定有需求在做套期保值,第二就是降低交易對手家風險,一個對三個跟一個對三個很顯然風險完全減低了很多,第二就是重新估值,我們在國內也是有重新估值每天結算,在這裏我們要跟場外分別,之前講場外沒有拿到交易所分別,我們知道事件發生的時候是因爲它沒有重新估值,合約是單一的,沒有結算的地所以它一直放在本子裏面存在著,所以它的風險一直在累積,從虧1億到5億短短期間爲什麽沒有采取行動呢?沒有重新估值,因爲它做的是期權,當時沒有風險管理系統不會估值期權,期權估值是剛開始做的合約價值到結束爲止,新交所這些結算平台每天重新估值,做交易之前或者交易之後索取保證金,剛才我們講得PFMI標准,一定會收取保證金,看你的保證金足不足夠支撐倉位,哪家交易所做清算每天重新估值,每天看保證銀夠不夠,它如果到了比如說1億虧損每個結算會員,交易所說你沒有足夠保證金就跟你平掉,所以這個就是它的的虧損爲什麽累計到那麽大,這些風險風控就會自動結算到,這也是場外模式這麽大但是一直沒有做到節的風險。
第二,作爲交易所要做到結算我們自己本身也要把自己的成本、資本放在結算的整個基金裏面,這個基金是來擔保合約毀約情況下進來擔保合約,所以除了交易所本身兩做這個擔保之外,首先第一層當然是保證金,保證金不夠了進來支撐合約,結算會員資本納入進來共同抵消結算資源毀約,整體風險是大大降低的,所以結算平台的益處就是在這裏,當風險大大結算的降低之後,自然的你的保證金需求也會相對來說比較少,昨天有一個客戶說場外交易清算很好,可以做非常獨特的一個合約,我就跟它說其實我們不是做獨特的合約,我們清算的是標准的合約不是獨特的合約,一定是要標准的,因爲一旦標准有流動性保證需求不會那麽好,沒有流動性,如果毀約了交易所去跟你平掉這個合約沒有,所以做清算一定是標准合約而不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合約,不然的話很難去做結算,很難去做保證金的考量。
這個也是剛才呈現到的,基本上交易員或者機構跟結算會員開戶放保證金,結算會員就在平台裏面測試客戶的戶口,然後設定說你的保證金限制能做到多少手,持倉量能夠多少少,交易商經紀人可以是你們的風險管理子公司來扮演的角色也是有可能的,然後把買家賣家磋商好了,以每天的估值、保證金需求來做風控,就是這樣的過程。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保證金系統需求,本身我們以新交所的PS,因爲鄭州也是有PTA産品,我們用PS做得可能比較貼近一點,維持保證金比如說是1,初始保證銀基本上是1.1和1.2,初始保證金,結算會員可以收取更高的保證金,這個保證金算出來之後就會給所有客戶知道,你要做第一筆合約一定會放進在戶口裏面,然後我們就會重新看你的合約持倉,比如說如果你是作爲一個PS合約5000,你的開戶的存款是20000美元放在裏面就可以做第一個合約,如果你的合約價格漲了,你的淨利潤多了2000塊錢,資金就是22000美元,突然價格暴跌了虧了很多錢,但是你的保證金在戶口裏面還有16000美元的貨,這時候交易所不會要求你交保證金,可是到了第三天如果虧損繼續增加保證金存款薄弱低過15000美元,比如到13500美元,新交所這時候就會強行讓你加保證金,加3000美元,跟國內期貨也是非常相似的,就會有追加保證金的需求,這個就是在國際交易所比較有的當你合約拿進去清算的時候,你的合約可以做商品之間保證金的對沖,就是說如果你可以做鐵礦石運費,你的保證金是可以對沖掉的,高達50%,但是如果分開來說要放更多保證金,這也就是爲什麽要拿進交易所好處,保證金不一定對沖掉,拿到交易所同一個合約保證金是對沖交易,這個合約産品跟這個合約産品相關性有多強,我們知道鐵礦石跟運費相關性很強的,比如說做一手鐵礦石保證金1000塊錢,空氣一般個FFA保證金也是1000塊錢,如果有50%對沖做了這兩個合約在交易所保證金需求只需要1000塊錢,所以成本降低、風險降低也是爲什麽可以把場外交易結算平台拉得更好,所以整體來說你可以看到優勢,從客戶優勢符合到系統性風險降低,幫到客戶做風險管理,再加上整個成本降低,這是非常好的結算平台,未來場外交易結算平台肯定存在,尤其在商品是完全跟股指期貨不一樣的,他們的需求可以很獨特到很遠,所以場外交易商品是肯定會會存在的。
今天我就講到這裏,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感謝今天的時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