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求“量”時代正在遠去,以綠色建築爲代表的人居環境的求“質”時代已然走來。
關乎公衆生存環境的建築,除了安全第一,“綠色”越發不容小觑了,當然也有賴于新技術、新材料、新産品和新工藝的應用。這代表著“綠色”並不僅僅是單一層面的綠色,它還和“健康”、“智慧”相生相伴。
野蠻生長的求“量”時代正在遠去,以建築爲代表的人居環境的求“質”時代已然走來。這一切,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建築師、設計師承載著更多的時代使命……
究竟什麽是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可不是綠色的建築,或者長滿植物的建築。
我國綠色建築的定義爲: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所謂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築,是規劃、設計、建築、使用、拆除全過程中的“四節一環保”。全周期一環都不能少。
目前我國的國家標准《綠色建築評價標准》,更多的是評價施工過程中的“四節一環保”,看建築在施工過程中是否節水、節電等,然後竣工時對其進行檢測,主要檢測建築的牆體、門窗保溫系數等,進行完了這些檢測並達到檢測標准後,這個建築評定爲“綠色建築”了。
其實,建築在規劃、設計過程和將來拆除過程中,造成如甲醛汙染、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不易監管甚至沒有人管的。
爲什麽要強調綠色建築?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汙染加劇,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節能減排越來越成爲全民運動。
事實上,工業、交通、建築是能耗最嚴峻的部分。《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8年)》顯示,2016年,中國建築能源消費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6%;建築碳排放總量占全國能源碳排放總量的19.4%。
低能耗,乃至零能耗的建築是節能環保的“重點對象”,“綠色建築”也就孕育而生,且變得尤爲重要,也是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重達到50%。這一占比,在2012年是2%。
綠色建築全壽命周期的“綠”勢必倒推建築全産業鏈的“綠”。建築全産業鏈都須強化“綠”的意識與行動。
如今有哪些典型綠色建築?
1. 新加坡濱海盛景
說到綠色建築,當然是首推空中花園城——新加坡。
包含四座高層建築的濱海盛景,設計核心在于塑造一個共享式的中央空間,也就是“綠色之心”。作爲新加坡濱海中央商務區內最大的公共景觀區域,“綠色之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接近自然,同時場地中的有效空間達到了原先的125%。
標志性的百葉窗爲綜合體帶來了動態的外觀,大面積的綠化區在改善微氣候的同時,增加了生物多樣性。
以亞洲常見的水稻梯田爲靈感,由四棟建築圍合起來的中央地帶呈現出多層次的立體效果,展現出熱帶風情的多樣性,營造出一個全新的生態。
“綠色之心”種植著超過350種不同的樹木和植物,包括700棵樹,以及3.7萬平方米的景觀區域,另外還有多種類型的動物在此棲居。
2. 印度維傑亞瓦達花園住宅
Pooja Crafted Homes集團主要開發的城市高層住宅項目,集團把爲住戶尋求“創新設計空間”和“綠色生活體驗”做爲開發産品的主要目標。
自然綠植將依附在外立面的格構進行生長,經過一段時日之後,自然綠植將成爲主要的面貌覆蓋于建築表面。建築立面充當了一個室內與室外的中間介質,淨化空氣的自然綠植爲室內氣候提供了更好的保護與調節。
回收系統收集屋頂的雨水和生活用水並進行二次利用來澆灌陽台的綠植。基于印度的炎熱氣候特征,開放的公共空間爲建築創造了空氣自然對流,從而降低空調的使用。
3.意大利技術中心
項目致力于改善新建築與周邊環境的關系,突出生活質量和環境保護的價值。選擇天然材料創造立面紋理,以保持內部舒適的氛圍。外牆由瓷磚覆蓋,可保護建築物免受氣候的侵害,並帶來了良好的通風。
本項目達成了以下目標:
1. 可持續發展,選擇了改建原有建築,而非新建一個全新的建築。
2.保護建築物的環境,以減少汙染。
3.生物相容性,以保證健康的工作環境和環境舒適度。
4.綠色建築通過減少能源消耗而實現。建築外牆和屋頂的建造達到了良好的隔熱標准;優化了冬季陽光照射和夏季熱輻射控制;使用太陽能遮陽系統有助于減少能源消耗。能源和水循環分別由光伏板和雨水箱提供。
5.能耗低。能源需求比國家法規規定的要低60%。燃氣輪機和光伏板産生綠色能源。
6.信用能源平衡。可再生能源在中心內部生産。
7. SBC證書:技術中心將成爲托斯卡納首個實現SBC證書(可持續建築委員會)的建築之一,可以估計建築物每一階段的環境影響。
4. 南佛羅裏達大學Lynn Pippenger大樓
美國綠色建築協會授予評定的LEED金級認證項目。大樓兼顧了可持續設計中的常用知識以及專業技術,既使用了場地中生長的橡樹,也使用了經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木材。大樓的管理系統能夠對能量損耗實行監測,機械系統則用于減少能源使用,同時帶來最優的空氣質量和水源利用率。
日光充足的學士花園將自然光引入建築中心,高處的屋頂在爲花園提供蔭蔽的同時後退于外牆,使戶外空間能夠享受到自然的空氣流通,並且使花園得以維持涼爽的環境。庭院的微氣候對建築整體起到了調節作用,降低了室內空間的冷負荷。
在亞熱帶環境中建造全玻璃的建築,其難點在于要降低日曬量,以實現盡可能低的冷負荷,也就是說要減少能量消耗和含碳副産物。使用的一種新型的多層玻璃,包含的隔熱層能夠反射74%的日曬,並通過位于玻璃立面前兩層的陶瓷飾面和第三層的單向鏡面實現了26%的透明度。
5.天津濱海圖書館
天津濱海圖書館由MVRDV與天津城市規劃設計院(TUPDI)共同設計完成。其中圖書館部分將被打造成爲“眼睛”的造型,未來將成爲“濱海之眼”。
建築面積33700平方米,地上5層,面積25580平方米、地下一層,面積8120平方米,設計藏書總量120萬冊,日接待讀者能力4000人次。
光線是情感的主創造者,同時它以微妙的方式引人深思。因此,在大廳頂部設計了直徑18m的采光天井,並在”書山”空間中設置了連續的照明燈帶,通過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進行整體協調控制,”書山”照明與球體成像效果相結合,滿足裝飾亮化、場景布置、主題渲染等多種需求。
這個直徑爲21m的“眼球”體現在作爲多功能球形演示廳使用。 球體表面爲鋁合金穿孔板,內側安裝LED點光源,內光外透,可實現全彩變化。
“書山”空間采用地板送風及側下送風,中部回風的空調形式。針對該空間進深較大的特點,深化設計中采用內外分區的空調系統,通過對該區域進行氣流組織溫度場模擬計算,可以得出空調區域溫度分布比較均勻,可滿足舒適度要求,給讀者創造出舒適的閱讀環境。
關乎公衆生存環境的建築,除了安全第一,“綠色”越發不容小觑了,當然也有賴于新技術、新材料、新産品和新工藝的應用。這代表著“綠色”並不僅僅是單一層面的綠色,它還和“健康”、“智慧”相生相伴。
野蠻生長的求“量”時代正在遠去,以建築爲代表的人居環境的求“質”時代已然走來。這一切,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建築師、設計師承載著更多的時代使命……
文章來源: 創基金、公衆號能源世界、和橋機構
奇點 · 新媒體矩陣
頭條號丨大風號丨百家號丨新知號
大魚號丨一點號丨企鵝號丨雪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