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還有印象,16年年末時曾有一批新加坡裝甲車由于手續不全被直接扣押在香港,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特雷克斯2 裝甲車就是當年扣押新號的改進款。
2000年,新加坡科技公司動力分部在愛爾蘭提莫尼公司的幫助下,開發了新一代8×8重型輪式裝甲車,並保留未來衍生成車族的空間,項目代號爲“Terrex”,音譯爲“特雷克斯”。到2009年10月,“特雷克斯”裝甲車通過新加坡軍備局的最終考核,正式宣布定型投産。“特雷克斯”戰鬥全重24~26噸,目前已經裝備135輛,用于裝備3個機械化步兵營,以取代現役美制“突擊隊員”V-200裝甲車。新加坡國防部在文告中稱,從2011年2月起,所有現役步兵營和近衛營都完成“特雷克斯”裝甲車的換裝,作爲第三代武裝部隊作戰平台,“特雷克斯”也和新加坡陸軍其他戰車一樣配置戰場管理系統,融入三軍作戰網絡。該型平台的研制成功爲新加坡研制新型的下一代兩棲裝甲車奠定了技術基礎。
據新加坡科技動力公司首席市場營銷官Winston Toh透露,“特雷克斯”2兩棲裝甲車的研制代表了公司追求擴大國際影響力的意圖,該車擁有一個重新設計的、體積更大的車體,不僅具有更強的乘載員生存能力,而且可以在增加有效載荷的情況下保持高水平的兩棲機動能力。得益于之前“特雷克斯”的研制經驗,新加坡科技動力公司開發的“特雷克斯”2兩棲裝甲車並非一個單一的作戰平台,而是作爲網絡中心戰體系的一部分而存在。“特雷克斯”2的研制目的並非是爲了代替之前的“特雷克斯”裝甲車,而是作爲一種補充,完善裝甲車裝備體系,以滿足更大範圍內的需求,包括出口到國外的特定客戶。據悉,通過結構優化設計,“特雷克斯”2不僅能夠參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先進輪式兩棲裝甲車輛計劃,而且還將參與澳大利亞國防部的Land 400 Phase 2項目(澳大利亞軍方提出的一項用225輛新型裝甲作戰平台替換日益老化的A S L A V 輕型裝甲車和M113AS4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項目)。
“特雷克斯”2兩棲裝甲車采用模塊化設計,車上配有液壓或電力混合式駕駛系統,可視情況靈活選擇動力套件,也可附加裝甲套件。當然,模塊化更大的好處是讓“特雷克斯”2的基本型能方便地衍生出其他專業車輛,適應戰場環境的需求。與典型的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基本布局一樣,新加坡“特雷克斯”2兩棲裝甲車也是采用發動機前置,動力艙位于車首右側,其後的車體上方是發動機的排氣百葉窗,排氣管設在百葉窗旁邊。與之前“特雷克斯”排氣管口向下彎曲暴露在外不同,“特雷克斯”2的排氣管安裝在一個裝甲防護罩裏,防護罩正前方裝甲傾斜角度較大,以降低阻力。廢氣通過側面的一個小型排氣百葉窗排出。這樣的設計是爲了在高海況下行駛時保障發動機正常工作,也有利于降低車體的紅外輻射。
“特雷克斯”2的車體前部安裝有楔形裝甲,其首上裝甲板的傾角更大,車首也更爲尖銳,上面覆蓋了一大塊可折疊的防浪板,防浪板采用中空設計,折疊後有利于提高車首防護力。駕駛艙和車長艙以串列形式布置在車首左側和車體中部左側,由隔板與動力艙隔開,隔板能隔音隔熱。
“特雷克斯”2兩棲裝甲車有一個經過優化的V型車底設計,車體兩側下方明顯向內傾斜,車首首下裝甲板下方也呈V型。“特雷克斯”2采用被稱爲“v-over-v”的雙V型車體設計。第一個V型在傳動系統和懸挂系統,第二個V型在車底傳動系統上方,即載員艙和乘員艙。較低的V型底部設計,用于吸收地雷或簡易爆炸裝置(IED)剛剛爆炸時的部分沖擊波,第二個V型車體可以進一步衰減沖擊波的破壞力,從而降低人員傷亡的可能性。車尾左右兩側下方各裝有一具可轉向的噴水推進器。新型船型車體和水上推進系統使其水上行駛速度達6節,即使是4級海況下依然如此。
“特雷克斯”2兩棲裝甲車車體後部載員艙空間很大,可搭載12名全副武裝的士兵。乘員在艙內面對面而坐,座椅采用西方先進裝甲車常見的獨立式、可向上折疊的懸吊式座椅,坐墊和靠背的主要面料爲皮革,內襯爲軟質材料,並配有安全帶,可增強載員在車輛高速行駛時的舒適性。載員艙沒有布置射擊孔,因此搭載步兵不能從車內向外射擊。這是由于在車輛高速行駛的狀態下,車載步兵通過射擊孔射擊的命中率並不理想,而且取消射擊孔後,車體兩側加挂附加裝甲後防護力也更強。車尾裝有一扇液壓控制的大型跳板式尾門,是主要的人員進出口。尾門上設有一扇向右開啓的小型艙門,以防尾門無法放下。此外,在載員艙後上方還設有一扇向後上方開啓的矩形艙蓋,供載員在緊急情況下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