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王亞琪 上海報道,7月20日,南方財經國際論壇-保險雲峰會(2022)上,上海保交所黨委書記、董事長任春生表示,上海保交所已經明確了保險業數字化綜合交易服務平台的戰略目標,並在國際再保險、保險資管、健康險、普惠型保險、新能源車險、安責險等方向上先行布局,服務監管、服務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雛形已初步顯現。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主持召開了“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會議指出,我國保險業已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表現爲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還不高。特別是在應用數據技術、優化産品服務、對接多層次風險上仍然存在發展空間。
任春生表示,如何在“十四五”期間實現保險業“從大到強”的轉變,需要契合國家戰略,對標國際經驗,全面提升我國保險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效率,破解不利于行業發展的機制障礙。保交所作爲“創新交易組織形式”的行業基礎設施,要准確把握數字經濟和保險新生態的發展規律,順勢而爲實現自我突破,更好履行服務監管、服務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使命。
上海保險交易所于2015年11月獲國務院批准同意設立,2016年6月12日正式開業,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上海保交所是中國首個保險業基礎設施。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交易所
談及保險交易,任春生認爲,在全球範圍內,無論是證券、期貨等金融産品,還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品類,甚至是原油、糧食等大宗商品,都已廣泛接受了交易所的概念。底層資産“生産”形成後,按照統一規範訂制成標准化産品後在一定範圍內按照約定規則流通,是典型的“場外生産、場內交易”模式。而保險作爲風險轉移工具,在不同業務場景下風險保障邏輯千差萬別,産品種類繁多,標准化建設難度也更高。在客群觸達、産品研發、渠道銷售、附加服務等環節中向上下遊延伸融合的需求強烈,跨界跨業跨域的特征明顯,是更加開放的網狀生態體系。
理解“保險交易”必須跳出對其他金融交易所“閉環管理”的思維慣性,從促進各類保險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流動並優化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縱向覆蓋承保、定價、登記、發行、交易、售後等全流程服務,橫向整合産業鏈資源各利益方,且始終保持對外延展性,是集“生産、交易、服務”于一體的網狀組織形式。
任春生上回顧了保險交易所的全球探索,他介紹道:近百年來世界主要保險發達國家相繼發展形成了幾種基本模式,一是以勞合社、紐約保險交易所爲代表的“資本與承保技術相互促進”的模式;二是以美國健康保險交易所和新加坡直接購買保險計劃爲代表的“保險直銷平台”;三是以百慕大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爲代表的“風險證券化市場”。從以上三種模式來看,保險交易所創新沒有全球鋪開,而是始終限于保險業發達國家或背靠大體量保險市場的離岸保險中心城市,說明保險交易所具有一定的“隱形門檻”。
基于這樣的保險交易所的全球探索曆史,任春生特別提出:“各國因商業生態、制度環境、技術條件等方面差異,在保險交易所模式上沒有簡單複制,是從不同國情出發選擇合適路徑。”
針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交易所的目標,任春生表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疊加保險業高質量轉型的發展訴求,爲上海保交所提供了全新的建設思路和難得的風口機遇。
一是數據已成爲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産要素。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引領和保障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扶搖直上,數字化基建長期保持全球領先水平。數據資産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黨中央、國務院也作出了關于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決策部署。保險業作爲數據密集型行業,數字化轉型既是大勢所趨,更是行業共識。迫切需要快速提升數據能力,加強數字技術應用,在重塑保險業務鏈和價值鏈中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是“保險+服務”模式對互聯互通訴求愈發強烈。隨著近年來保費增速整體放緩,保險業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漸入尾聲。錯位發展格局下,深拓上下遊産業鏈、延伸保險服務價值鏈的理念更加符合行業自身發展規律。數據孤島、數字鴻溝等頑疾長期困擾行業,特別是制約了中小機構科學風險定價、創新産品供給、提升服務質量。發揮行業公共基礎設施優勢,在機構間“築橋鋪網”,打通業內外交互渠道,不斷拓展整合保險交易要素,正是保險交易所用武之地。
三是平衡數字安全保護和數據驅動發展呼喚行業公共平台。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數據使用和數據安全如影隨形。《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陸續出台實施,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對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的要求不斷強化。但保護數據安全絕不等于雪藏數據、放棄開發。保險交易所作爲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交易市場組織和行業基礎性公共平台,代表保險業對外廣泛連接交易類數據,恰如其分,更是責無旁貸。
保險交易所應變“單兵突進”爲“系統集成”
任春生指出,保險交易所應當主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從“請進來”場內交易轉向“走出去”廣泛聯網,變“單兵突進”爲“系統集成”,以數字化樞紐型新基建爲支點,編織構築跨界跨域、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保險+”生態網絡。在確保數據安全使用的基礎上,深度參與並優化行業數據治理,促進保險市場全要素高效流通,協同上下遊産業共贏發展。
根據上述思路,上海保交所明確了保險業數字化綜合交易服務平台的戰略目標,並在國際再保險、保險資管、健康險、普惠型保險、新能源車險、安責險等方向上先行布局,服務監管、服務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雛形已初步顯現。
一是助力健全現代保險監管體系。保交所作爲樞紐型節點,可對保險産品“連網”發行、交易和清結算的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進行全方位監控,在數字時代有效拓展監管視野,在增量業務、需要特別組織和特別監管的領域,輔助實施穿透式監管。通過加強事中監管,盡早發現風險、精准評估風險,爲及時有效地處置風險提供了更有彈性的輔助監管工具。
二是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保交所作爲行業基礎設施,是推動要素自由流通的重要機制,有利于保險業升級發展方式、理念、戰略,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例如,集中挂牌交易從源頭上引導和規範産品設計,促進保險條款、承保責任標准化;統一信息披露助力暢通消費者信息獲取渠道,有利于行業重塑以産品創新和服務提升爲核心的競爭秩序,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提升保險産品和服務的普惠性;中介機構集中鏈接出單服務有利于降低中小保險中介機構運營成本,便于其聚焦發揮專業化和貼近客戶優勢,助力保險公司豐富産品和服務供給。
三是支持保險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是通過國際再保險平台將與我國相關的跨境再保險業務全口徑納入集中撮合和定價,緩解目前分出業務規模遠大于從境外分入規模的不平衡狀態,提高我國對國際業務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提升在極端事件下反制長臂管轄和惡意制裁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是在監管部門指導下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保單服務中心,繼“滬港通”“債券通”“理財通”後,爲推動大灣區“保險通”奠定基礎。從港澳保單客戶售後管理起步,促進三地保險機構在跨境機動車保險、跨境健康保險、跨境電商保險以及巨災風險證券化等領域充分融合,推進品質提升。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